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分析了应急物流体系的特点,然后指出我国当前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最后借鉴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公众参与;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so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effective leading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Finally, referring to foreign exist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construc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leading mechanism research.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public participation; leading mechanism
2008年5月12日14 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虽然政府临时采取了许多紧急方案应对,但由于医药、帐篷等大量救灾物资无法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加上人们参与救灾的行为紊乱、无序,导致很多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见,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是多么的脆弱,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1应急物流体系概述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
动[1]。它是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应急手段的启用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等。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泥石流,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3年SARS等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为保证国家战略安全,保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影响,以尽量小的代价和损失来维系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我国就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审视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
应急物流体系具有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应急物流供应的弱经济性、松散的体系结构五个显著的特点。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是应急物流体系最基本的特点,应急物流供应的弱经济性是指在重大险情或事故处理过程中,经济效益将不再作为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去考虑。松散的体系结构是由于应急物流由多主体参与,其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包括政府提供、公益捐助、企业和公众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导致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再加上参与主体多为自愿加入,例如自愿提供帮助的企业以及公众,所以应急物流体系结构是松散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对于其他主体的绝对控制权。
从以上关于应急物流体系特点的总结,可以认识到应急物流体系是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应急物流管理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让一个松散的体系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连续、精确的物流过程。
2我国当前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按照现有应急物流研究的通用框架,从组织环节、采购环节、储备环节、配送环节以及信息环节这几个层面分别加以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环节上,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仅仅以行政强制力为基础,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正式的协调机制来形成相对柔性的控制,例如私营企业、广大公众,都没有办法在相对统一的调度下有效加入到应急物流体系中。汶川地震发生后,民众自愿组织物资入川救援导致运输路线阻塞充分说明这种组织模式的弊病。
在采购环节上,我国由于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处于起步阶段,一般是被动的在灾害发生后再进行物资收集,这使得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较低。
在储备环节上,我国目前设立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分别设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武汉、郑州、长沙、南宁、西安和成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主要分布在中东部,西部地区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强,救灾响应速度慢,很难保证物资调运24小时到位的应急目标。
在配送环节上,我国目前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急物流规划职能部门,也没有成立例如德国的非盈利性组织来规划整个应急物流流程、合理调配各种运输资源,导致整个物流配送过程整体显得无序,而且没有办法充分利用公众力量建立协调有序并可持续发展的应急物流体系。
在信息环节上,我国当前的应急管理并未建立起合理的信息系统,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递更多的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信息误传以及滞后影响了物流运作效率。信息层面还体现在信息针对公众的透明度方面,在汶川地震救灾中政府吸取在应对SARS过程中的教训,尽可能的做到信息完全、及时的披露,但在信息公布方式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披露信息一致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3建立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效率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两个层面的原因,结构层和机制层。结构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基础设施、功能未完善;根据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规划与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水平将克服这一缺陷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机制层主要是对于应急物流体系的动态过程进行协调管理,系统机制必须同系统结构相配合才能有效提高体系运作效率。欧忠文[2]等人认为应急物流要达到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的目标,需要建立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
应急管理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导致公众没有建立起这方面的基本认识,在参与救灾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时,更容易出现同体系整体运作不相符合的无序行为。而日本、欧美等国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他们非常重视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在应急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了健全的机制引导民间组织加入到应急物流体系中,构成了一个高效运作的有机整体。各国在引导机制方面各有不同,例如日本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并且通过《日本地区自治法》规定民间组织在救灾期间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德国在民间力量的利用方面更为突出,拥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组织在救灾期间承担应急物流的实际运作与管理职能,这些民间力量的加入采取自愿方式。在美国,更是将政府与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私人组织的合作直接纳入联邦应急计划。主要是通过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和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从而调动民众的积极性。
从以上日本、欧美等国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公众对于政府指挥的信服,服从统一指挥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其他方面的机制,例如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政府协调机制、绿色通道机制等的有效执行实际上都需要得到公众支持,因为这些机制的执行方很多是由自愿加入的公众来担任的。因此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效率,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应急物流管理中充分利用公众力量,构成有序、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
4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构建建议
国内关于公众引导机制的讨论比较欠缺,欧忠文[2]在其研究中对于公众引导机制做了一般性描述,但未就其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讨论。国外则在应急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引导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研究。Laurie Pearce[3]认为让公众参与灾后的管理是必要的,并且公众参与灾后的管理是应急救灾成功的关键。Berke and French[4]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灾后恢复计划,建立公众参与引导机制,并且这个机制是可以实现的。Thomas[5]提出了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一系列方法,他认为不同的实现方法,主要通过公众参与的程度来选择。Dutton[6]把成员的认同和团体的义务定义为个体心理与社区相依附,因为这一点对于公众有效参与到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中非常重要。
4.1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构成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国外文献在应急物流体系中公众参与的引导问题的研究,并吸取日本、德国和美国在合理引导公众力量参与应急救灾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公众参与行为的引导机制构成。
4.1.1公众听证会
公众听证会是最常见的面对面的公众参与方式,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公众可以不受约束的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听证会的结果对外公开,公众可以了解到决议的结果。这种方式在国外非常普及,因此信息交流迅速,参与公众感觉到了成员间的直接互动。同时公众的提议在听证会上会直接得到反映,满足了成员在群体中需要他人倾听,需要他人做出响应的需求。在听证会上如果自己的提议被接受,成员会感受到自己的群体地位得到提升,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因此公众听证会这种形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公众的参与,我国当前公众听证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针对一些社会问题举行过,但参与的公众以及不愿参与的公众都普遍质疑其有效性,认为听证会结果并不能左右问题最终解决的方向,听证会形同虚设。这种认识对于利用听证会方式解决在应急物流管理中一些整体问题决议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需要政府部门以行政规范的方式保证听证会决议被切实执行。
4.1.2公民顾问委员会
公民顾问委员会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组织,代表了一个相对小的公民团体,代表不同人群的想法和态度。虽然有大量公众会加入到应急物流体系中,但愿意担任重要职能的只有少数,这些人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为此投入金钱,这些人希望在参与应急物流体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他人尊重。这类人一般不仅具有加入的意愿,同时一般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相对小的公民团体由于来源于民众中间,更容易获得其他成员的信任,他们站在同一角度,更容易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更容易建立起共同的愿景,因此公民顾问委员会可以在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德国在应急物流管理中担任重要作用的民间组织就属于此类。为推动此类组织的建立,必须首先由政府发起,招募有意愿加入的公众构成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团体,这一团体成员在平时仍各自承担自己的工作生活角色,当需要他们时,则正式承担在该团体中的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这部分民众的权利,使得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加入到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
4.1.3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发布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证参与的公众充分地获取信息。当群体成员认为自己完全地掌握了关于群体的所有信息,成员更容易建立起对于群体的信任感、归属感,这将帮助实现群体目标的内化过程。简单来说信息发布机制用于保证参与公众的知情权,SARS以及汶川地震的救灾过程中,民众对于知情权的强调已经充分体现。需要注意的就是信息发布的渠道应该采用多渠道方式,需要在了解公众对于信息发布渠道偏好的基础上结合多种信息发布方式。例如传统的报纸、电视,以及新兴的网络渠道,同时需要强调地是多渠道发布信息必须保持一致。
4.1.4公民审议程序
这里所提的公民审议程序和公民听证会的作用不同,公民审议机制属于群体内部审议,此处强调公民参与构成的群体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治。公民审议机制强调地是利用群体内的舆论力量来约束公民行为,强化群体内部的规范的形成。这一类由公众自治形成的管理效果一般优于政府利用自己的行政力量强加干涉,因此后者会导致参与公众的反感,毕竟公众参与群体是完全自愿的,他们并不认为有强制性的力量可以直接干涉他们的行为。
4.2公众参与引导机制实施的重点
以上引导机制构成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公众听证会是公众参与过程中信息双向沟通的主要渠道,规范的信息发布过程则保证参与公众完全的信息获取,公民顾问委员会承担公众参与过程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公众审议程序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群体内部的自治。为了促进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有效建立,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4.2.1政府主导
机制的建立需要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由中央相关部门对下属各级政府部门做出相应规定,由下属各级具体政府部门来具体实施。同时为了提高机制建立的反应速度,各级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在事前做好准备。例如公众听证会的发起应该由各级政府提供场地并主持召开,一旦灾害发生,应立即行动,召开听证会,就相关事宜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对于公民顾问委员会,应该将其归属于各级人大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平时应该有常设机构办公地点,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的支持。此外信息发布规范应该由最高人民政府做出,要求各级政府遵从。公民审议程序应该在政府主导下,要求公民顾问委员会以及广大公众共同制定。
4.2.2舆论力量
要在大范围内引导公众参与,舆论的力量必不可少。借助于各种媒体的力量,向公众说明公众参与应急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同时还要让公众明确整个参与过程的相关规范,引导他们服从统一的协调管理。舆论的力量在整个公众参与过程中也要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同时还要作为公众听证会以及顾问委员会信息发布的支持。
4.2.3法律法规基础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导对象是广大民众,其实施需要以正式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规范公众参与过程,有力保证例如公众听证会、公众审议程序的顺利进行。从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来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里我们要强调地是法律法规也需要向公众参与机制提供支持。
5总结与展望
充分发挥公众听证会、公民顾问委员会、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公民审议机制这四个构成部分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公众参与应急救灾工作,同时会使得公众的参与行为变得有序,为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便利。
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还任重而道远,我国要加强应急物流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与自保意识,使全社会都能通过丰富的传媒渠道,接触、了解、认识、关注应急物流发展,主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应急物流体系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研究之路,确保公众参与行为变得有序,更好地为应急救灾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丰,姜玉宏,王进. 应急物流[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 欧忠文,李科,姜玉宏. 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05(9):13-15.
[3]Laurie Pearce.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Pla-
nning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Hazard Mitigation[J]. Natural Hazards, 2003(28):211
-228.
[4]Berke, P. R., French, S. P.. The Influence of State Plan-
ning Mandates on Local Planning Quality[M]. Recovery Center, Texas A&M University, Texas, 1994.
[5]Thomas, J. C..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Decisions[J].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 CA, 1995(20):189-193.
[6] Dutton, J. E., Dukerich, J. M., Harquail, C. V.. Organizational images and member identific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4(39):239-263.
关键词:应急物流体系;公众参与;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so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effective leading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Finally, referring to foreign exist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construc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leading mechanism research.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public participation; leading mechanism
2008年5月12日14 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虽然政府临时采取了许多紧急方案应对,但由于医药、帐篷等大量救灾物资无法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加上人们参与救灾的行为紊乱、无序,导致很多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见,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是多么的脆弱,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1应急物流体系概述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
动[1]。它是通过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应急手段的启用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等。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泥石流,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3年SARS等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为保证国家战略安全,保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影响,以尽量小的代价和损失来维系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我国就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审视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
应急物流体系具有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应急物流供应的弱经济性、松散的体系结构五个显著的特点。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是应急物流体系最基本的特点,应急物流供应的弱经济性是指在重大险情或事故处理过程中,经济效益将不再作为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去考虑。松散的体系结构是由于应急物流由多主体参与,其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包括政府提供、公益捐助、企业和公众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导致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再加上参与主体多为自愿加入,例如自愿提供帮助的企业以及公众,所以应急物流体系结构是松散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对于其他主体的绝对控制权。
从以上关于应急物流体系特点的总结,可以认识到应急物流体系是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应急物流管理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让一个松散的体系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连续、精确的物流过程。
2我国当前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按照现有应急物流研究的通用框架,从组织环节、采购环节、储备环节、配送环节以及信息环节这几个层面分别加以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环节上,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仅仅以行政强制力为基础,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正式的协调机制来形成相对柔性的控制,例如私营企业、广大公众,都没有办法在相对统一的调度下有效加入到应急物流体系中。汶川地震发生后,民众自愿组织物资入川救援导致运输路线阻塞充分说明这种组织模式的弊病。
在采购环节上,我国由于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处于起步阶段,一般是被动的在灾害发生后再进行物资收集,这使得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较低。
在储备环节上,我国目前设立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分别设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武汉、郑州、长沙、南宁、西安和成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主要分布在中东部,西部地区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强,救灾响应速度慢,很难保证物资调运24小时到位的应急目标。
在配送环节上,我国目前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急物流规划职能部门,也没有成立例如德国的非盈利性组织来规划整个应急物流流程、合理调配各种运输资源,导致整个物流配送过程整体显得无序,而且没有办法充分利用公众力量建立协调有序并可持续发展的应急物流体系。
在信息环节上,我国当前的应急管理并未建立起合理的信息系统,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递更多的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信息误传以及滞后影响了物流运作效率。信息层面还体现在信息针对公众的透明度方面,在汶川地震救灾中政府吸取在应对SARS过程中的教训,尽可能的做到信息完全、及时的披露,但在信息公布方式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披露信息一致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3建立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效率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两个层面的原因,结构层和机制层。结构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基础设施、功能未完善;根据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规划与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水平将克服这一缺陷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机制层主要是对于应急物流体系的动态过程进行协调管理,系统机制必须同系统结构相配合才能有效提高体系运作效率。欧忠文[2]等人认为应急物流要达到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的目标,需要建立应急物流中的政府协调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法律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
应急管理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导致公众没有建立起这方面的基本认识,在参与救灾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时,更容易出现同体系整体运作不相符合的无序行为。而日本、欧美等国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他们非常重视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在应急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了健全的机制引导民间组织加入到应急物流体系中,构成了一个高效运作的有机整体。各国在引导机制方面各有不同,例如日本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并且通过《日本地区自治法》规定民间组织在救灾期间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德国在民间力量的利用方面更为突出,拥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组织在救灾期间承担应急物流的实际运作与管理职能,这些民间力量的加入采取自愿方式。在美国,更是将政府与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私人组织的合作直接纳入联邦应急计划。主要是通过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和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从而调动民众的积极性。
从以上日本、欧美等国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公众对于政府指挥的信服,服从统一指挥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其他方面的机制,例如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政府协调机制、绿色通道机制等的有效执行实际上都需要得到公众支持,因为这些机制的执行方很多是由自愿加入的公众来担任的。因此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效率,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引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应急物流管理中充分利用公众力量,构成有序、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
4公众参与引导机制构建建议
国内关于公众引导机制的讨论比较欠缺,欧忠文[2]在其研究中对于公众引导机制做了一般性描述,但未就其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讨论。国外则在应急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引导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研究。Laurie Pearce[3]认为让公众参与灾后的管理是必要的,并且公众参与灾后的管理是应急救灾成功的关键。Berke and French[4]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灾后恢复计划,建立公众参与引导机制,并且这个机制是可以实现的。Thomas[5]提出了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一系列方法,他认为不同的实现方法,主要通过公众参与的程度来选择。Dutton[6]把成员的认同和团体的义务定义为个体心理与社区相依附,因为这一点对于公众有效参与到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中非常重要。
4.1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构成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国外文献在应急物流体系中公众参与的引导问题的研究,并吸取日本、德国和美国在合理引导公众力量参与应急救灾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公众参与行为的引导机制构成。
4.1.1公众听证会
公众听证会是最常见的面对面的公众参与方式,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公众可以不受约束的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听证会的结果对外公开,公众可以了解到决议的结果。这种方式在国外非常普及,因此信息交流迅速,参与公众感觉到了成员间的直接互动。同时公众的提议在听证会上会直接得到反映,满足了成员在群体中需要他人倾听,需要他人做出响应的需求。在听证会上如果自己的提议被接受,成员会感受到自己的群体地位得到提升,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因此公众听证会这种形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公众的参与,我国当前公众听证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针对一些社会问题举行过,但参与的公众以及不愿参与的公众都普遍质疑其有效性,认为听证会结果并不能左右问题最终解决的方向,听证会形同虚设。这种认识对于利用听证会方式解决在应急物流管理中一些整体问题决议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需要政府部门以行政规范的方式保证听证会决议被切实执行。
4.1.2公民顾问委员会
公民顾问委员会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组织,代表了一个相对小的公民团体,代表不同人群的想法和态度。虽然有大量公众会加入到应急物流体系中,但愿意担任重要职能的只有少数,这些人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为此投入金钱,这些人希望在参与应急物流体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他人尊重。这类人一般不仅具有加入的意愿,同时一般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相对小的公民团体由于来源于民众中间,更容易获得其他成员的信任,他们站在同一角度,更容易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更容易建立起共同的愿景,因此公民顾问委员会可以在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德国在应急物流管理中担任重要作用的民间组织就属于此类。为推动此类组织的建立,必须首先由政府发起,招募有意愿加入的公众构成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团体,这一团体成员在平时仍各自承担自己的工作生活角色,当需要他们时,则正式承担在该团体中的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这部分民众的权利,使得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加入到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
4.1.3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
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发布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证参与的公众充分地获取信息。当群体成员认为自己完全地掌握了关于群体的所有信息,成员更容易建立起对于群体的信任感、归属感,这将帮助实现群体目标的内化过程。简单来说信息发布机制用于保证参与公众的知情权,SARS以及汶川地震的救灾过程中,民众对于知情权的强调已经充分体现。需要注意的就是信息发布的渠道应该采用多渠道方式,需要在了解公众对于信息发布渠道偏好的基础上结合多种信息发布方式。例如传统的报纸、电视,以及新兴的网络渠道,同时需要强调地是多渠道发布信息必须保持一致。
4.1.4公民审议程序
这里所提的公民审议程序和公民听证会的作用不同,公民审议机制属于群体内部审议,此处强调公民参与构成的群体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治。公民审议机制强调地是利用群体内的舆论力量来约束公民行为,强化群体内部的规范的形成。这一类由公众自治形成的管理效果一般优于政府利用自己的行政力量强加干涉,因此后者会导致参与公众的反感,毕竟公众参与群体是完全自愿的,他们并不认为有强制性的力量可以直接干涉他们的行为。
4.2公众参与引导机制实施的重点
以上引导机制构成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公众听证会是公众参与过程中信息双向沟通的主要渠道,规范的信息发布过程则保证参与公众完全的信息获取,公民顾问委员会承担公众参与过程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公众审议程序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群体内部的自治。为了促进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有效建立,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4.2.1政府主导
机制的建立需要由政府部门主导进行,由中央相关部门对下属各级政府部门做出相应规定,由下属各级具体政府部门来具体实施。同时为了提高机制建立的反应速度,各级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在事前做好准备。例如公众听证会的发起应该由各级政府提供场地并主持召开,一旦灾害发生,应立即行动,召开听证会,就相关事宜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对于公民顾问委员会,应该将其归属于各级人大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平时应该有常设机构办公地点,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的支持。此外信息发布规范应该由最高人民政府做出,要求各级政府遵从。公民审议程序应该在政府主导下,要求公民顾问委员会以及广大公众共同制定。
4.2.2舆论力量
要在大范围内引导公众参与,舆论的力量必不可少。借助于各种媒体的力量,向公众说明公众参与应急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同时还要让公众明确整个参与过程的相关规范,引导他们服从统一的协调管理。舆论的力量在整个公众参与过程中也要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同时还要作为公众听证会以及顾问委员会信息发布的支持。
4.2.3法律法规基础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导对象是广大民众,其实施需要以正式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规范公众参与过程,有力保证例如公众听证会、公众审议程序的顺利进行。从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来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里我们要强调地是法律法规也需要向公众参与机制提供支持。
5总结与展望
充分发挥公众听证会、公民顾问委员会、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公民审议机制这四个构成部分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公众参与应急救灾工作,同时会使得公众的参与行为变得有序,为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便利。
应急物流的理论研究还任重而道远,我国要加强应急物流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与自保意识,使全社会都能通过丰富的传媒渠道,接触、了解、认识、关注应急物流发展,主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应急物流体系公众参与引导机制的研究之路,确保公众参与行为变得有序,更好地为应急救灾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丰,姜玉宏,王进. 应急物流[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 欧忠文,李科,姜玉宏. 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05(9):13-15.
[3]Laurie Pearce.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Pla-
nning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Hazard Mitigation[J]. Natural Hazards, 2003(28):211
-228.
[4]Berke, P. R., French, S. P.. The Influence of State Plan-
ning Mandates on Local Planning Quality[M]. Recovery Center, Texas A&M University, Texas, 1994.
[5]Thomas, J. C..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Decisions[J]. Jossey-Bass, San Francisco, CA, 1995(20):189-193.
[6] Dutton, J. E., Dukerich, J. M., Harquail, C. V.. Organizational images and member identific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4(39):23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