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专业化的文化语境下,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需要具备三方面知识,一是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性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教师教育获得的。”①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为了提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师教学技能,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构筑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实现学科教育水平和教师教育水平同步提升。
一、通过“拜师学教”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性
首先,培养“拜师学教”学生的专业自我意识。库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一书中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③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通过“拜师学教”活动,这些学生不仅具有“作为一个教师的我是谁”的自我意识,对今后从事职业产生认同感,对自身的专业行为和素质作出“评价性”的自我体验,而且会耳濡目染指导教师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敬业精神,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立足本职、贡献社会”的热情与干劲,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
其次,提高“拜师学教”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遵循着认知技能发展的规律,是其职业知识从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向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转化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能力认知自动化水平提高的过程。④ “拜师学教”活动是面向小学,主动适应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活动,目的是增强每个学生的未来小学教师的意识,以尽快适应新课标教学形势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因此,通过教材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课堂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或传授)能力、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给未来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尽快进入角色的平台。
再次,提升“拜师学教”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像生命有机体系统一样,管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人的管理实践活动实现的。……而管理活动又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序列的过程,是一个在各级管理者共同参与和调控下,不断协调而形成的‘人——人’系统。”⑤通过“拜师学教”活动,未来小学教师习得了怎样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少先队辅导工作、怎样协调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各项教学管理能力,从而逐步具有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及教育管理改革的观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的胜任教育管理工作。
4、培养“拜师学教”学生的科研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和欲望,处处、时时、人人都可能有创造和创新。在“拜师学教”过程中,每位指导老师在开发自身的创造力,以新异高效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之际,努力把新课标背景下的整体教学改革的思路、教育理念、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转变等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他们的科研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二、通过实习、见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等环节,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全程性
1、教育实习环节贯穿整个本科教学过程。教育实习课程作为一种师范院校的育人方案,它以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为根本目标,并不是教育学课程或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补充或附属品,它是学生获得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⑥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专业主干课程的量,开设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概论”、“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科学教学法”、“小学教育科学方法”等课程。其次,在大实习前,安排三次见习,总见习时间为四周。第一次见习,主题是“教学观摩”,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全天候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校内外活动等,听取有关讲座和经验介绍。第二次见习,主题是“教学助理”,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状态的调控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情况,协助小学教师开展班队活动,帮助批改作业等等。第三次见习,主题是“教学模拟”,重点在于听课、评课、教育调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与技能的课程学习相结合,并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试教语、数各一节。再次,大实习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要求做好钻研教材、备课、编写教案、试讲、上课、实验等主要环节,以及辅导、批改作业、讲评、成绩考核等辅助环节。实习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熟悉班级学生情况,协助原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坚持体育锻炼,搞好保健卫生;组织少先队活动、文娱活动及其他课外活动等。最后,所有学期的见习、实习都要求学生提交见习、实习报告、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的成果。
2、科研训练计划渗透整个本科教学过程。“研究这个词来源于法语rechercher(周游或调查),它是指为发现或确立事实及关系,而采取的一种周密的,有系统性的,并目_需要耐心的调查。” “在科学研究中要非常严格地遵守操作程序,以保护参与者的利益,取得可靠的消息,准确并细致地分析与报告数据,并得出很有说服力的结果与结论。”⑦作为本科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可以将科研训练分年级分阶段实施。一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科研意识;使学生养成开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广泛阅读专业课外读物,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二年级:要求学生学会收集研究资料,学会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初步学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常用的教科研基本方法。三年级: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理论,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年论文,学会申报课题。四年级: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三、通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常规性
首先,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化。为突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全程化和现代教育技术专长化的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可以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规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制度,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视唱与乐理、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它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每个项目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把测试结果与《教师职业技能证书》颁发挂钩,并把基本技能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实习的准入制度。
其次,制订专业说课制度,增强学生的教育实习能力。“说课”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把教学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实习工作校内部分的中心环节。于是,可以在制定《小学教育专业说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微格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校内“说课”训导。另外,为使学生的说课能够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可以聘请教研室的教研员、特级教师为学生的说课活动做评委,同时积极利用教法老师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的优势,要求教法老师经常开展学生的说课辅导活动,指导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
四、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形势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宽广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专业化小学师资。小学教师进入高师培养之后,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等活动过于分散,削弱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弱化了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特点,这就需要分析比较中师、专科层次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不同层次要求,准确地把握小学教育的专业性质,科学地界定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所以在培养规格、素质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科研导向上需要改封闭式培养为开放式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在“小”字上下功夫,实现“综合”+“特长”的要求。“综合+专长”的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科专业水平上达到本科的规格,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执教多门课程的能力,这就使人才培养处于两难境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可以设立多媒体课件制作、儿童文学创作、高等数学竞赛、机器人编程、书法、手工制作、生物常识、天文地理常识、美术、鼓号队、合唱队等专业学习类兴趣小组,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
五、通过各种竞赛等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使各种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又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市级、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因为“在竞赛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对竞赛活动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优胜的信念也更加强烈”⑨,那么在各种奖励的激励下,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如可以开展的“园丁杯”比赛,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 “大阅兵”。其比赛内容可涵盖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讲儿童故事、说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项目,充分展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和学生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的各类竞赛活动。如: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由于经过多年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统计,近三年,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7人次获奖,其中2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3人次获三等奖;第七、八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有17人次获奖,其中11人次获一等奖,6人次获二等奖;全国第六届青少年书法临帖大赛,有6人次获奖,其中2人次获金奖,1人次获银奖, 1人次获铜奖,2人次获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有46人次获奖,其中4人次获一等奖,18人次获二等奖,10人次获三等奖,14人次获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有9人次获奖,其中1人次获一等奖,7人次获三等奖,1人次获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迪光杯”竞赛有4人次获奖,其中2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优秀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学院、学校赢得了荣誉,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小学教育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取得的良好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122—123
②弗朗西斯•斯贡梅克:未来教师教育的可能模式: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持续发展[M].转引朱小蔓等主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一、通过“拜师学教”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性
首先,培养“拜师学教”学生的专业自我意识。库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一书中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③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通过“拜师学教”活动,这些学生不仅具有“作为一个教师的我是谁”的自我意识,对今后从事职业产生认同感,对自身的专业行为和素质作出“评价性”的自我体验,而且会耳濡目染指导教师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敬业精神,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立足本职、贡献社会”的热情与干劲,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
其次,提高“拜师学教”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遵循着认知技能发展的规律,是其职业知识从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向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转化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能力认知自动化水平提高的过程。④ “拜师学教”活动是面向小学,主动适应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活动,目的是增强每个学生的未来小学教师的意识,以尽快适应新课标教学形势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因此,通过教材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课堂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操作(或传授)能力、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给未来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尽快进入角色的平台。
再次,提升“拜师学教”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像生命有机体系统一样,管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人的管理实践活动实现的。……而管理活动又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序列的过程,是一个在各级管理者共同参与和调控下,不断协调而形成的‘人——人’系统。”⑤通过“拜师学教”活动,未来小学教师习得了怎样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少先队辅导工作、怎样协调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各项教学管理能力,从而逐步具有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及教育管理改革的观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的胜任教育管理工作。
4、培养“拜师学教”学生的科研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和欲望,处处、时时、人人都可能有创造和创新。在“拜师学教”过程中,每位指导老师在开发自身的创造力,以新异高效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之际,努力把新课标背景下的整体教学改革的思路、教育理念、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转变等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传达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他们的科研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二、通过实习、见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等环节,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全程性
1、教育实习环节贯穿整个本科教学过程。教育实习课程作为一种师范院校的育人方案,它以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为根本目标,并不是教育学课程或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补充或附属品,它是学生获得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⑥首先,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专业主干课程的量,开设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概论”、“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科学教学法”、“小学教育科学方法”等课程。其次,在大实习前,安排三次见习,总见习时间为四周。第一次见习,主题是“教学观摩”,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全天候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校内外活动等,听取有关讲座和经验介绍。第二次见习,主题是“教学助理”,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状态的调控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情况,协助小学教师开展班队活动,帮助批改作业等等。第三次见习,主题是“教学模拟”,重点在于听课、评课、教育调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与技能的课程学习相结合,并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试教语、数各一节。再次,大实习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要求做好钻研教材、备课、编写教案、试讲、上课、实验等主要环节,以及辅导、批改作业、讲评、成绩考核等辅助环节。实习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熟悉班级学生情况,协助原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坚持体育锻炼,搞好保健卫生;组织少先队活动、文娱活动及其他课外活动等。最后,所有学期的见习、实习都要求学生提交见习、实习报告、调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的成果。
2、科研训练计划渗透整个本科教学过程。“研究这个词来源于法语rechercher(周游或调查),它是指为发现或确立事实及关系,而采取的一种周密的,有系统性的,并目_需要耐心的调查。” “在科学研究中要非常严格地遵守操作程序,以保护参与者的利益,取得可靠的消息,准确并细致地分析与报告数据,并得出很有说服力的结果与结论。”⑦作为本科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可以将科研训练分年级分阶段实施。一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科研意识;使学生养成开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广泛阅读专业课外读物,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二年级:要求学生学会收集研究资料,学会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初步学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常用的教科研基本方法。三年级: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理论,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年论文,学会申报课题。四年级: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三、通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常规性
首先,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化。为突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全程化和现代教育技术专长化的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可以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规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制度,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视唱与乐理、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它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每个项目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把测试结果与《教师职业技能证书》颁发挂钩,并把基本技能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实习的准入制度。
其次,制订专业说课制度,增强学生的教育实习能力。“说课”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把教学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实习工作校内部分的中心环节。于是,可以在制定《小学教育专业说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微格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校内“说课”训导。另外,为使学生的说课能够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可以聘请教研室的教研员、特级教师为学生的说课活动做评委,同时积极利用教法老师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的优势,要求教法老师经常开展学生的说课辅导活动,指导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
四、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专业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形势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宽广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专业化小学师资。小学教师进入高师培养之后,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等活动过于分散,削弱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弱化了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特点,这就需要分析比较中师、专科层次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不同层次要求,准确地把握小学教育的专业性质,科学地界定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所以在培养规格、素质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科研导向上需要改封闭式培养为开放式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在“小”字上下功夫,实现“综合”+“特长”的要求。“综合+专长”的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科专业水平上达到本科的规格,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执教多门课程的能力,这就使人才培养处于两难境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可以设立多媒体课件制作、儿童文学创作、高等数学竞赛、机器人编程、书法、手工制作、生物常识、天文地理常识、美术、鼓号队、合唱队等专业学习类兴趣小组,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
五、通过各种竞赛等活动,体现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使各种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又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市级、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因为“在竞赛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对竞赛活动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优胜的信念也更加强烈”⑨,那么在各种奖励的激励下,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如可以开展的“园丁杯”比赛,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 “大阅兵”。其比赛内容可涵盖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讲儿童故事、说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项目,充分展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特色和学生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的各类竞赛活动。如: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由于经过多年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统计,近三年,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7人次获奖,其中2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3人次获三等奖;第七、八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有17人次获奖,其中11人次获一等奖,6人次获二等奖;全国第六届青少年书法临帖大赛,有6人次获奖,其中2人次获金奖,1人次获银奖, 1人次获铜奖,2人次获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有46人次获奖,其中4人次获一等奖,18人次获二等奖,10人次获三等奖,14人次获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有9人次获奖,其中1人次获一等奖,7人次获三等奖,1人次获优秀奖;浙江省大学生“迪光杯”竞赛有4人次获奖,其中2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优秀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学院、学校赢得了荣誉,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小学教育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取得的良好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122—123
②弗朗西斯•斯贡梅克:未来教师教育的可能模式:职前、入职和职后的持续发展[M].转引朱小蔓等主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