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滨水具有自然开放性强的空间特点,多用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本文以武汉市汉口江滩滨水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环境空间设计使用活动以及管理政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滨江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个性化 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特色
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概念及设计意义
1.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与城市其他地段相比,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2 .公共空间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指城市滨水区中与河流密切联系的、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的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个体的集合,以空间形式存在,以结构、容量和尺度等确立其形象外观,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物质空间结构体系,并传达特定的涵义,具有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滨河生活中获得的文脉意义,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包括河岸、湿地、森林、绿地、广场、公园、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它一方面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能满足人与社会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周边房地产价格,增加城市竞争资本。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必要性
1、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
2、市民生活的需求
武汉市水域众多,但与广大市民关系最亲密的是长江汉水,某些重点岸线应开辟成为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把水滨还给市民。
3、重塑城市形象的需要
滨水是城市中主要的开放空间,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武汉的沿江有着的人文环境,完全有条件重建武汉门户形象,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
三、汉市汉口江滩滨水区现状分析
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9 8km的城市滨水岸线,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
1、优势
1.1区位优势
江城武汉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由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空间格局。汉口江滩位于汉口主城核心区,是汉口中心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是城市中心景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1.2交通建设
主要通过内环线以及过江地铁、汽车隧道等将保证沿江地带大量车辆的正常运行;缓解两岸、一桥与二桥的交通压力,使桥变为人行景观桥;沿江的绿化步行系统及步行商业街可供人们自由漫步;充足的地下停车空间既节约了珍贵的用地,又能够满足商务等各类活动的需要。
1.3堤岸建设
为稳定岸线,在绿化平台外建成三级亲水平台。观江步行道以高台观景为主,形成引人驻留的滨江林荫路;部分护坡表面浮雕采用楚编钟上的花纹装饰;一级平台上布局适量的座椅、围栏、网球场等设施;部分护坡布局流线型的戏水梯阶,提供亲水、戏水的休闲空间.
1.4滨江观景区
以中心区上游用地为主体,规划布置天津路入口观景平台、凭江观景台和文化小广场,充分满足城市市民观江的需求。
1.5休闲活动区
以中心区下游用地为主体。原则上不安排大规模实体建筑,按小型、分散、轻灵、通透的原则进行布局部分游乐设施。
2、问题
2.1整体布局结构清晰明了,但其特色绿化景观带的结构却缺乏组织和整体性,江滩总体格局为可分为“三区三带”。
2.2汉口江滩公园地理位置十分孤立,其周边没有设置过多的配套设置,比如餐饮、娱乐、小吃等,武汉市政府有意将其打造成城市的名片,因而沿江大道北侧的服务功能基本都是为上流社会准备的,整个的设置缺乏真正为民的目的。
2.3入口处理不妥。高约四米的大台阶阻隔了人们的视线,希望通过入口建筑的个性造型和文字的标识吸引游人,但入口建筑的个性造型无法让人们和江滩或是临江的性质产生联想,人们也无法看到江滩和江面的景色,因而入口设计缺乏有效的视觉吸引点,自然地就把那些不了解江滩的路人排除在外了。
2.4从景观特色来看,与其他地方的休闲公共空间大同小异,并没有正正体现出江城的文化特色。而且绿化景观区和江岸的距离过长,无法看到江面的景致。滨水堤岸的绿化植被过于单一,植树质量不高,一些树木歪歪扭扭,不仅没有增强堤岸观赏性。
2.5从消费结构来看,休闲者主要花费用于餐饮和交通方面,汉口江滩并不是一个以经营性为主的游憩空间,没有开发到旅游资源的价值。
2.6防洪与亲水关系对立:滨水驳岸是用砖石砌筑的立式驳岸,以应付夏季突发洪水,但也产生一些生态上的负面效应。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和河畔植被的水汽循环,不仅使得很多陆地植被丧失生存空间,而且一些水生植物失去了生存,栖息的场所;此外,每年洪水一触即发,防洪墙越建越高,人与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2.7从功能上看,功能丰富但重复过多,没有突出主题和重点,容易让使用者产生无新意和厌倦的感觉。
四.规划原则及改造措施
1.规划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原则,着重强调生态环境的营建,注重滨江湿地的保护,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景观。通过建设一系列亲切宜人的游憩林荫道和休闲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和亲水活动场所。
1.2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促进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1.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治理,有利利用等原则。
1.4视觉的延续性原则
滨水街区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城市滨水街区的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靠近水域的建筑不能阻挡街区内部的建筑朝向水域的视线。
1.5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景观提供尽可能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观景区、健身活动区、亲水平台区等,结合各种活动组织空间,点线面相结合。
1.6历史文化的活用
充分利用汉口滨江区的历史建筑、环境与文化内涵,使堤内外景观有机融为一体,突出具有武汉特点的现代滨江景观风貌。
2.问题整治措施
2.1沿江大道综合整治规划
按照汉口江滩上程综合整治要求.首先对沿江大道进行改造.提升沿江大道的景观和休闲功能。主要的措施:
2.1.1进行沿街建筑立面的更新改造重点将沿街28座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修葺恢复其原有欧式建筑风貌.
2.1.2 进行道路断面改造.将机动车道由原先的7车道调整为6车道.增加沿历史街区一侧人行道的宽度,使其舒适宽敞
2.1.3 开辟沿街绿化广场拓展沿江大道沿线的用地,拆迁影响街道形象的临时建筑形成舒适宜人的开敞绿地
2.1.4 展开堤防绿化改造,将原先高于路面堤防降低至40~60cm,使原先僵硬的水泥后戗台形成利于观景的竖向绿化景观。
2.2 亲水空间的构想:
目前汉口沿江空间断面,由于租界建筑和防洪堤的固定而没有改变的余地,为给市民一个亲水空间,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除大部分堤外绿化江滩,还应在重要景观地段开辟一段一年四季都可供市民享用的岸线,同时加厚提防,在堤上形成不受影响而能展望到水面的滨水游步道。加厚堤身所构成的与堤面标高一样的游步道不可能很宽,考虑在此种树及局部提防放座椅,宽度应保证在4-5米,局部宽阔的地方如广场可采用架空方式。汉水水质清洁,两岸尺度宜人,对视性强,重要的是它位于通过武汉三镇的主动脉线上,为仰视他的市民展示全貌,但这个地方往往被我们忽略并认为是景色最薄弱的一环,原因在于汉正街的环境使汉水岸线的环境恶化。所以改善汉水两岸的环境前提,是改善汉正街的环境甚至是改变汉水两岸用地性质。
2.3 汉口江滩夜景规划设计
夜景观是景观的再创造,一方面,在反映人们对景观面貌多样化的同时体现本体景观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延伸;另一方面,在突出景观本体优势的同时还能通过光亮的变化弥补其不足。为此我们对江滩夜景观作出“五点,四带,三区,两簇”的空间安排。
五点:我们根据本体景观特征确定了五个表达重点,即天津路入口广场,凭江观景台,露天剧场,主广场,以及水上乐园。五个亮点的设置使江滩夜景观主次分明,“重音”突出。
四带:即滨江特色带,游憩林荫带,堤防观景带,以及堤外车行带。
亮带是各亮区,亮点的联系纽带。他们共同反映了夜景观点,线,面的关系,使夜景观明暗中有主次,变化中有统一。
三区:夜景观是亮与暗的空间艺术,而分区则使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明与暗的配合得到整体体现。
两簇:除了点线面的分级我们还在临江索膜与露天茶座两处使用了两组向空中发射的灯光以使夜景景观对江滩整体产生软制空,并丰富竖向,控制空间,从而构成了多级综合的夜景观体系。
2.4 岸滩设计
应尽量采用斜坡式或阶梯形,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滨水绿地采用不同高度的临水近水平台,使人能够获得充分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享受。不同的滨水地区,还应根据各自的环境氛围,水情特色,文化民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出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水景观。
2.5 绿化系统目标
沿江地带的绿化建设必须重林轻草,以林为主,以草坪与花卉为辅,这符合武汉炎热的气候特征。应充分考虑岸上观江的视线及江面观岸的视觉效果,总体上从临江面到防水墙由疏到密、由低到高,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布局。
2.7 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作为历史遗留下的城市,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包括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在城市的扩建和改造中,应充分利用,特别是城市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历史条件。对一些不适合几日需求的设施,既不抱残守缺,也不轻率拆除,而是分别情况,进行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等多种方式的处理。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群等,必须保留。有保留条件者应完全保留,现汉口江滩的沿江大道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不仅遮挡了沿江大道的一些历史遗迹,而且影响了原有的文化氛围。
总结
以上对汉口江滩的滨水间的探析,主要从防洪功能,城市特色 ,景观规划和公共性几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建议和规划方案,以便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可以从它的景观表达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貌的综合印象。作为一个优秀的滨水景观就是要在创造其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同时,也使城市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因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发掘和保护城市的地域特征,协调滨水区域整体环境中水与生物、人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人水和谐”,营造出“城市山水”的空间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
2.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3.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华中建筑
4.镇列评.汉口沿江滨水区亲水空间研究[J].华中建筑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个性化 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特色
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概念及设计意义
1.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与城市其他地段相比,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2 .公共空间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指城市滨水区中与河流密切联系的、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的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个体的集合,以空间形式存在,以结构、容量和尺度等确立其形象外观,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物质空间结构体系,并传达特定的涵义,具有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滨河生活中获得的文脉意义,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包括河岸、湿地、森林、绿地、广场、公园、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它一方面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能满足人与社会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周边房地产价格,增加城市竞争资本。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必要性
1、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
2、市民生活的需求
武汉市水域众多,但与广大市民关系最亲密的是长江汉水,某些重点岸线应开辟成为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把水滨还给市民。
3、重塑城市形象的需要
滨水是城市中主要的开放空间,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武汉的沿江有着的人文环境,完全有条件重建武汉门户形象,塑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
三、汉市汉口江滩滨水区现状分析
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9 8km的城市滨水岸线,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
1、优势
1.1区位优势
江城武汉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由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空间格局。汉口江滩位于汉口主城核心区,是汉口中心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是城市中心景观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1.2交通建设
主要通过内环线以及过江地铁、汽车隧道等将保证沿江地带大量车辆的正常运行;缓解两岸、一桥与二桥的交通压力,使桥变为人行景观桥;沿江的绿化步行系统及步行商业街可供人们自由漫步;充足的地下停车空间既节约了珍贵的用地,又能够满足商务等各类活动的需要。
1.3堤岸建设
为稳定岸线,在绿化平台外建成三级亲水平台。观江步行道以高台观景为主,形成引人驻留的滨江林荫路;部分护坡表面浮雕采用楚编钟上的花纹装饰;一级平台上布局适量的座椅、围栏、网球场等设施;部分护坡布局流线型的戏水梯阶,提供亲水、戏水的休闲空间.
1.4滨江观景区
以中心区上游用地为主体,规划布置天津路入口观景平台、凭江观景台和文化小广场,充分满足城市市民观江的需求。
1.5休闲活动区
以中心区下游用地为主体。原则上不安排大规模实体建筑,按小型、分散、轻灵、通透的原则进行布局部分游乐设施。
2、问题
2.1整体布局结构清晰明了,但其特色绿化景观带的结构却缺乏组织和整体性,江滩总体格局为可分为“三区三带”。
2.2汉口江滩公园地理位置十分孤立,其周边没有设置过多的配套设置,比如餐饮、娱乐、小吃等,武汉市政府有意将其打造成城市的名片,因而沿江大道北侧的服务功能基本都是为上流社会准备的,整个的设置缺乏真正为民的目的。
2.3入口处理不妥。高约四米的大台阶阻隔了人们的视线,希望通过入口建筑的个性造型和文字的标识吸引游人,但入口建筑的个性造型无法让人们和江滩或是临江的性质产生联想,人们也无法看到江滩和江面的景色,因而入口设计缺乏有效的视觉吸引点,自然地就把那些不了解江滩的路人排除在外了。
2.4从景观特色来看,与其他地方的休闲公共空间大同小异,并没有正正体现出江城的文化特色。而且绿化景观区和江岸的距离过长,无法看到江面的景致。滨水堤岸的绿化植被过于单一,植树质量不高,一些树木歪歪扭扭,不仅没有增强堤岸观赏性。
2.5从消费结构来看,休闲者主要花费用于餐饮和交通方面,汉口江滩并不是一个以经营性为主的游憩空间,没有开发到旅游资源的价值。
2.6防洪与亲水关系对立:滨水驳岸是用砖石砌筑的立式驳岸,以应付夏季突发洪水,但也产生一些生态上的负面效应。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和河畔植被的水汽循环,不仅使得很多陆地植被丧失生存空间,而且一些水生植物失去了生存,栖息的场所;此外,每年洪水一触即发,防洪墙越建越高,人与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2.7从功能上看,功能丰富但重复过多,没有突出主题和重点,容易让使用者产生无新意和厌倦的感觉。
四.规划原则及改造措施
1.规划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原则,着重强调生态环境的营建,注重滨江湿地的保护,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景观。通过建设一系列亲切宜人的游憩林荫道和休闲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和亲水活动场所。
1.2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促进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1.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治理,有利利用等原则。
1.4视觉的延续性原则
滨水街区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城市滨水街区的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靠近水域的建筑不能阻挡街区内部的建筑朝向水域的视线。
1.5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景观提供尽可能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观景区、健身活动区、亲水平台区等,结合各种活动组织空间,点线面相结合。
1.6历史文化的活用
充分利用汉口滨江区的历史建筑、环境与文化内涵,使堤内外景观有机融为一体,突出具有武汉特点的现代滨江景观风貌。
2.问题整治措施
2.1沿江大道综合整治规划
按照汉口江滩上程综合整治要求.首先对沿江大道进行改造.提升沿江大道的景观和休闲功能。主要的措施:
2.1.1进行沿街建筑立面的更新改造重点将沿街28座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修葺恢复其原有欧式建筑风貌.
2.1.2 进行道路断面改造.将机动车道由原先的7车道调整为6车道.增加沿历史街区一侧人行道的宽度,使其舒适宽敞
2.1.3 开辟沿街绿化广场拓展沿江大道沿线的用地,拆迁影响街道形象的临时建筑形成舒适宜人的开敞绿地
2.1.4 展开堤防绿化改造,将原先高于路面堤防降低至40~60cm,使原先僵硬的水泥后戗台形成利于观景的竖向绿化景观。
2.2 亲水空间的构想:
目前汉口沿江空间断面,由于租界建筑和防洪堤的固定而没有改变的余地,为给市民一个亲水空间,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除大部分堤外绿化江滩,还应在重要景观地段开辟一段一年四季都可供市民享用的岸线,同时加厚提防,在堤上形成不受影响而能展望到水面的滨水游步道。加厚堤身所构成的与堤面标高一样的游步道不可能很宽,考虑在此种树及局部提防放座椅,宽度应保证在4-5米,局部宽阔的地方如广场可采用架空方式。汉水水质清洁,两岸尺度宜人,对视性强,重要的是它位于通过武汉三镇的主动脉线上,为仰视他的市民展示全貌,但这个地方往往被我们忽略并认为是景色最薄弱的一环,原因在于汉正街的环境使汉水岸线的环境恶化。所以改善汉水两岸的环境前提,是改善汉正街的环境甚至是改变汉水两岸用地性质。
2.3 汉口江滩夜景规划设计
夜景观是景观的再创造,一方面,在反映人们对景观面貌多样化的同时体现本体景观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延伸;另一方面,在突出景观本体优势的同时还能通过光亮的变化弥补其不足。为此我们对江滩夜景观作出“五点,四带,三区,两簇”的空间安排。
五点:我们根据本体景观特征确定了五个表达重点,即天津路入口广场,凭江观景台,露天剧场,主广场,以及水上乐园。五个亮点的设置使江滩夜景观主次分明,“重音”突出。
四带:即滨江特色带,游憩林荫带,堤防观景带,以及堤外车行带。
亮带是各亮区,亮点的联系纽带。他们共同反映了夜景观点,线,面的关系,使夜景观明暗中有主次,变化中有统一。
三区:夜景观是亮与暗的空间艺术,而分区则使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明与暗的配合得到整体体现。
两簇:除了点线面的分级我们还在临江索膜与露天茶座两处使用了两组向空中发射的灯光以使夜景景观对江滩整体产生软制空,并丰富竖向,控制空间,从而构成了多级综合的夜景观体系。
2.4 岸滩设计
应尽量采用斜坡式或阶梯形,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滨水绿地采用不同高度的临水近水平台,使人能够获得充分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享受。不同的滨水地区,还应根据各自的环境氛围,水情特色,文化民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出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特色的滨水景观。
2.5 绿化系统目标
沿江地带的绿化建设必须重林轻草,以林为主,以草坪与花卉为辅,这符合武汉炎热的气候特征。应充分考虑岸上观江的视线及江面观岸的视觉效果,总体上从临江面到防水墙由疏到密、由低到高,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布局。
2.7 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作为历史遗留下的城市,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包括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在城市的扩建和改造中,应充分利用,特别是城市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历史条件。对一些不适合几日需求的设施,既不抱残守缺,也不轻率拆除,而是分别情况,进行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等多种方式的处理。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群等,必须保留。有保留条件者应完全保留,现汉口江滩的沿江大道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不仅遮挡了沿江大道的一些历史遗迹,而且影响了原有的文化氛围。
总结
以上对汉口江滩的滨水间的探析,主要从防洪功能,城市特色 ,景观规划和公共性几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建议和规划方案,以便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可以从它的景观表达中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貌的综合印象。作为一个优秀的滨水景观就是要在创造其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同时,也使城市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因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发掘和保护城市的地域特征,协调滨水区域整体环境中水与生物、人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人水和谐”,营造出“城市山水”的空间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
2.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3.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华中建筑
4.镇列评.汉口沿江滨水区亲水空间研究[J].华中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