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作为综合性实训,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由于综合实训教学设备的短缺,实训教学很难落实到实处,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为解决综合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以提高综合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09-01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世界的制造中心在中国,中国的制造中心在广东。但劳工成本及其压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新生代打工者群体逐渐显露出来的新特征,使得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招聘难度加大。受此影响的企业也已从工作环境较差的低端制造企业,向工作环境较好的高端制造企业转型。近年来很多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生产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随着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实训室综合训练设备大都是教学仪器研发公司基于单一课题或某一课程设置训练内容,教学设备或多或少存在的功利性缘故,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技能考核或技能鉴定的开展研发,而不是依据职业标准或接近工业真实环境开发。何况教学设备也不允许那么设计开发,学校学习训练不可能完全将各行各业的操作需求完全模拟满足。因此,从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来考虑,实训室现有条件尚不完全便于综合实训的教学开展和实施。扩展一些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软件性仿真自然成为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 实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是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2.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一来,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致使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课程实训措施分析
3.1加强实践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
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为此,我们应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通过外围培训和内部强化,逐步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
3.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大力推动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中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工控网络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组态工控局域网等。依据企业的布局和现有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真实的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流程,根据企业文化和操作规范,将学生操作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3.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做到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实习效果可以明显得到提升,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结语
在综合实训装置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实训基地架构统一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身特色,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实现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成配套教材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2] 李胜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及管理的探讨[J].职教通訊,2011(20)
[3] 王琪.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09-01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世界的制造中心在中国,中国的制造中心在广东。但劳工成本及其压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多数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新生代打工者群体逐渐显露出来的新特征,使得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招聘难度加大。受此影响的企业也已从工作环境较差的低端制造企业,向工作环境较好的高端制造企业转型。近年来很多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生产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随着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实习占据了重要的一环,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现状分析
实训室综合训练设备大都是教学仪器研发公司基于单一课题或某一课程设置训练内容,教学设备或多或少存在的功利性缘故,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技能考核或技能鉴定的开展研发,而不是依据职业标准或接近工业真实环境开发。何况教学设备也不允许那么设计开发,学校学习训练不可能完全将各行各业的操作需求完全模拟满足。因此,从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来考虑,实训室现有条件尚不完全便于综合实训的教学开展和实施。扩展一些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软件性仿真自然成为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 实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进行了生产性实训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看来,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性实训的认识还停留在摸索的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对生产性实训做出深层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还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一个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能使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实践,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训效果的相关机制,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正作用。
2.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起点低,投入少,没能起主导作用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基本都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是采取以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训方式。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少,同时合作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也看不到相应的效益,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层次低,与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相差甚远。
2.3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本身无较强的动手能力。加上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一来,专业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不够。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致使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课程实训措施分析
3.1加强实践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
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为此,我们应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通过外围培训和内部强化,逐步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实践教师队伍。
3.2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大力推动校内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与实验实训场所中营造与行业企业生产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具有浓郁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校提供校内场地建设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工控网络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组态工控局域网等。依据企业的布局和现有资源构建模拟车间和工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真实的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流程,根据企业文化和操作规范,将学生操作职业素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中,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3.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做到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实习效果可以明显得到提升,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结语
在综合实训装置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实训基地架构统一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专业自身特色,联合企业共同设计,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实现课程体系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成配套教材等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2] 李胜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及管理的探讨[J].职教通訊,2011(20)
[3] 王琪.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