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摄影与民俗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_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历来是广大影友进行摄影创作的活跃日子。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在全国各地,凡是春节习俗浓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摄影人忙碌采风的身影。大家将积攒了多时的假期、胶卷和热情,一股脑儿渲泄给了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过大年”。
  在刚刚欢庆进入新千年之后,又迎来中国人民非常看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本刊编辑部特地制作了“过大年”——摄影与民俗专辑,献给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


  民俗摄影近年来在我国逐渐“火”了起来,但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它的特征和表现方法,以及与其他摄影门类的交融和分界,很多影友还不甚了了。为此,本专辑刊登了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谈论了这些问题。
  王瑞在《民族文化的传承符码》一文中,将民俗与纪实、时代、历史等问题串连在一起思考,提出“‘新时期摄影’的还俗实践,才是中国当代具有史的演进意义”的观点。他主张拍民俗,要“知拙守朴”,保持民俗的“蓬勃生灵的野生劲头”。
  黄一璜的文章论述了如何做“过年”专题的文献摄影,或者说如何做属于文献摄影的有关“过年”的民俗摄影,他提醒摄影者尤其应当关注拍摄“城市”年俗。
  丁遵新的文章《岁时话采风》,指出拍春节民俗的两条思路:一是民俗题材的摄影创作;二是对民俗文化的实录。类型不同,立意、行为方式和摄影语言就不同。他认为民俗题材的摄影创作“贵在创新”;对民俗文化的实录则应重在“如实写照”、“图文并举”。科学性和系统性是它的重要特点。
  本专辑隆重推出安徽业余摄影者吕光群。十多个春节的辛勤考察和拍摄,他挖掘、记录并整理了行将消失的古老的贵池傩文化。他本人也成为我国研究傩文化的学者。
  本专辑还选登了部分来自河南、河北、陕西、浙江、湖北影友反映春节民俗的作品和拍摄体会。虽说精彩出众的照片不多,但他们立足一方,选择一个专题,几年来深入地观察、了解和拍摄的实践,对广大影友不也是一种启迪吗?作品能够入选、获奖固然好,但获不了奖,耐得寂寞,锲而不舍地逐步深入,将一种民俗事项摸透,并用恰当的摄影语言将它完整地记录、保存、反映出来,不是更有意义的一条创作道路吗?设想一下,全国广大影友若有一半能这么做,若干年之后,我们将有一部多么精彩的中国春节民俗大观啊!
其他文献
我们时而用坚决的理性去区分摄影与绘画,这未尝没有道理。然而在创作中试图利用摄影的瞬间性与真实性去表达哲学、思想,从而区别于绘画的唯美性,却是多么愚昧呀(问题的提出让人措手不及,因为才二十出头的缪佳欣本身满脑子的哲学观念,又整天拿着照相机到处乱窜,却一口断绝了摄影与哲学、与思想的后路。)  我一直以为摄影作为艺术,其本身即是目的。它不是为了去记录证明一些什么,象征一些什么。从视觉本体位置上,它和绘画
期刊
1998年夏秋的一场特大洪水,使嫩江、松花江流域的许多城镇和村屯成为泽国。老乡们在解放军和大庆市政府的帮助下,于上冻之前全部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地窖里。转眼到了1999年新春佳节,大年三十我们一行四人跟灾民们一起过新年包饺子、放鞭炮。当灾民翟宪宝叫我们吃饭,跟随主人走进地窖时,一幅精彩画面吸引了我,只见老人在火炕上包饺子,小孩围坐在一旁边吃糖果边看电视,在那温馨、祥和的一瞬间我按动了快门。由此,我想到
期刊
突如其来的病魔,出人意料地将老马击倒,虽经医生七十六天的抢救,终未能从死神手中夺回他仍在发挥余热的生命。老马带着种种遗憾——不能继续为《大众摄影》读者撰写“摄影诊所”文章,不能再为广大基层影友讲课和点评习作,不能再完成一本摄影著作……而默默地走了。  告别的那天,当我把手中的一束黄玫瑰轻轻地放在老马的枕边时,泪水夺眶而出,一时哽咽和语塞,因为此时此刻我告别的是相识了四十八年,又共事了二十二年的老友
期刊
最近我在绍兴拍摄,那里老年大学的摄影班请我去讲课。由于工作比较忙,本想推辞。考虑到今年国际老人年,理当关注摄影界的老年影友,于是我改讲课为座谈,同他们进行了一次交流。说实在,原来我并没有看重他们,只以为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玩玩纪念照。到了绍兴老年大学一看,他们学习之认真,进步之快使我大吃一惊。最有意思的是,他们除了招收新生外,还有个“研究班”。这个班的几十名学员早就在“本科”毕业,出于对摄影的迷恋
期刊
●    是“纪实摄影”的深入,促发“民俗摄影”之涌起?还是“民俗摄影”的波及,展现“纪实摄影”之潜力?  以我之见,所谓“新时期摄影”的观念进展,与其说是还摄影于真实,莫如实为还摄影于世俗。简言之,“新时期摄影”的还俗实践,才是中国当代摄影具有史的演进意义之实质。  由此而言,被媒体突显的所谓“新时期摄影”之主流影象,可能未及超越多少意识形态的传统格局,有些只是宣传立场的对立转移。事实表明,往往
期刊
过年了!照有些人的说法,这次的“过年”非同寻常的过年。  其实,2000年跟任何一年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只不过是人们打从2000年前确定下来的一种纪年方式,从数字上讲不过是个偶数、一个整数而已。然而,它的确又有点特别,它毕竟是人类纪年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的整数(年),它毕竟表明人类又走过了一个世纪一个千年。尽管在这一年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会发生什么根本的改变,但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们的
期刊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是鲁迅先生名作《祝福》的开篇话。农历的新年也毕竟最像新年。在我国民众的传统观念中,农历的新年——春节,远比阳历元旦重要;在岁时的风俗活动中,春节也远比元旦隆重、热烈。相比较而言,农村又较城市更看重春节,庆祝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这是因为我国的岁时活动原本是和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相伴而生,节令活动都是和农事活动的自然节律相吻合的。在走向现代的年月,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一春,城
期刊
一、摄影界盛迎祖国诞辰50周年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各地摄影活动频繁。在北京的几个代表性展览为:  4月9日,侯波、徐肖冰《从延安到中南海》摄影回顾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  7月2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帆的《他从太行来》摄影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9月23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摄影展览《祖国颂》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同时,中
期刊
安徽省池州地区,北临长江,南依黄山、九华山。古代水路交通便利,农耕经济比较发达。两千年前,这里便以产铜闻名秦汉时期,冶炼、造船,铸钱等手工业,都已初具规模。六朝时,毗邻的九华山被佛家开辟为道场,高僧名士不断登临。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交流,古老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荟萃交融,形成深厚的古文化积淀区。   在这块胜地上,留存有诗仙李白、杜牧、杜荀鹤、包拯、岳飞、王十朋、吴应箕等历史名人的
期刊
《迎亲》社会生活与社会风貌类 入选 (浙江)杨根祥摄  1999年4月,我随创作组赴皖南山区,了解到近期有村民结婚的信息,就准备拍摄迎亲的队伍。迎亲队出发之时,竟山雨压顶,能见度很低,十米开外的物体被云雾遮挡不见影子。当时平均测光只有1/8秒,F2.8,照片清晰度可想而知。跟着迎亲队伍足足走了二十多里。此时,雨才逐渐变小,远山从云层中显露出来,我乘迎亲队间歇之时,赶到前头,选好点,等候最佳拍摄时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