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VA的多分辨率交通仿真建模过程评价框架研究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的建模过程入手,研究了系统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ccreditation,VVA)过程评价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VA的多分辨率交通仿真建模的过程评价框架。通过研究仿真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活动来评价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了系统的可信性,使仿真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交通仿真;多分辨率建模;VVA;过程评价框架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process evaluation principles of the 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VVA)of system si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multi-resolution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ing.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a process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multi-resolution traffic simulation modeling based on VVA, which can evaluate the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ults,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meet the need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by studying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simulation system life cycle.
  Key words: traffic simulation; multi-resolution modeling; VVA; process evaluation framework
  0 引 言
  在交通系统仿真中,根据仿真的粒度,可将其分为三个粒度等级,即宏观(Macro-model)、中观(Meso-model)和微观(Micro-model)交通仿真,这些可以统称为固定分辨率仿真模型[1]。微观交通仿真能够提供对交通系统的详细描述,但是同时也受到校正困难和计算量巨大等问题的困扰,从而限制了其仿真对象的规模;宏观和中观仿真虽然能够描述大规模的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但是其描述仅限于较低的分辨率层面。正是基于以上诸多问题,美国交通部于2004年发起的“下一代仿真”(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计划将核心仿真模型、改进建模方法、动态交通分配、模型集成方法以及模型校准和验证作为目前交通领域重点研究的五大问题[2]。
  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的思路和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可以把不同层次的交通仿真模型整合在一起,进行有机组合,发挥不同模型的长处,形成多层次的交通混合仿真模型系统[3]。但是,无论是单分辨率建模,还是多分辨率建模,以往的交通仿真建模研究多数是集中于模型本身及其相关的校验方面,缺乏对整个仿真建模过程的规范化流程和系统性描述。本文借鉴系统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ccreditation,VVA)过程评价模型,来建立多分辨交通仿真的VVA过程评价框架。
  1 VVA的基本概念
  关于VVA,至今仍未有统一定义,美国国防部给出的VVA的定义是目前被比较广泛认同的[4]。具体为[4-5]:校核是确定模型实施及其相关数据是否精确描述了开发者的概念描述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过程;验证是根据模型开发的预期目的,确定模型及其相关数据描述真实世界的精确程度的过程;确认是官方或个人对一个模型,或一个仿真,或一系列的模型和仿真及其相关数据可用于特定仿真目的的认证活动。
  一般来说,系统仿真可归结为三个组成部分:建模、仿真、评估。建模主要处理的是实际系统与模型之间的关系;仿真主要考虑的是计算机实现与模型之间的关系;评估主要是对仿真结果进行可信性验证[6]。VVA是可信度评估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与确认之间相互区别又彼此依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简而言之,模型校核主要考虑的是“是否正确地建立了模型?”;模型验证主要考虑的是“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模型?”;模型确认主要考虑的是“是否信赖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6]。前两者是条件,它们贯穿于建模与仿真的整个过程;后者是结果,它评定了系统仿真的结果。
  2 基于VVA的多分辨交通仿真的评价原理
  在多分辨率交通仿真中,针对实际交通系统,由于观察分析的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抽象层次不同,使实际交通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进而形成了不同粒度下的模型族。这些模型是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粒度下的数学描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建模时考虑的粒度层次不同,所需要的信息粒度及模型可表达的逼真度是不一样的;联系是这些模型都是对现实交通系统的反映,本质上是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粒度空间的一种映射。对多分辨率模型而言,这就提出了这些模型之间的一致性要求。基于多分辨率模型,可以完全重新开始实现所有的模型族,也可以基于現有的部分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所有的模型族。前一种方式耗时多、成本高,但是灵活性高,开发者可以完全掌控;后一种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及系统,成本低,但灵活性不高,开发者不能完全或难以掌控系统研发。这就需要研究模型系统的集成性,以提高开发效率,节省研发成本。扩展的VVA见图1所示[7]:
  3 基于VVA的多分辨交通仿真过程评价框架
  仿真系统的开发与运行过程主要可分为: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目标;根据理论基础建立概念模型;采用建模方法建立数学与仿真模型;采用一定的算法求解并实现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对系统进行更新与维护。本节建立了交通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与确认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VVA过程贯穿于仿真系统开发过程当中,目前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的VVA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7个阶段[6-7]:   第1阶段,目标校核。处于“目标分析”阶段,基于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系统的需求分析,围绕多分辨率仿真的目标,执行VVA计划,检查需求描述和目标描述是否一致,校核系统需求的可行性、正确性、完备性与一致性。
  第2阶段,概念模型验证。处于“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基于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系统的理论基础,进行概念模型的正确性验证,主要包括概念模型的语法验证与语义验证,确保概念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第3阶段,数学模型校核。处于“数学模型设计”阶段,基于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系统的建模理论及概念模型,围绕利用数学分析方法抽象出数学模型描述的过程,对其是否准确地描述了概念模型进行校核,以保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第4阶段,仿真模型校核。处于“仿真模型设计”阶段,基于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求解算法及集成仿真方法,围绕着计算机性能、程序逻辑、软件接口、数值算法等对交通仿真系统的正确性和仿真精度进行校核。
  第5阶段,仿真模型验证。处于“仿真模型实现与实验”阶段,为保证整个仿真系统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先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多分辨率交通仿真系统进行验证;另外,在已建立的仿真系统平台上对交通系统的仿真精度、仿真性能、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第6阶段,仿真模型确认。在仿真模型精度、性能、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交通信息采集、交通现场调查实验等方法,由个人或权威机构对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仿真模型及求解算法等进行评估,以确定仿真系统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是否可以接受,并作出最终确认。
  第7阶段,VVA记录。将VVA各个阶段工作程序化、文档化,其目的是使建模实验过程科学规范化,做到有据可查,实验数据及结果便于分析,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打下基础。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模型的建立、校核及评估不是独立的,它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实际系统建模中,这些流程有时很难清晰区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实际场景的要求和建模的目标。
  4 结 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分辨率交通仿真模型特点,并结合系统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VA)过程评价原理,提出了基于VVA的多分辨率交通仿真建模的过程评价框架。它通过研究仿真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活动来评价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系统的可信性,使仿真系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齐. 对交通仿真模型软件开发及应用问题的思考[J]. 城市交通,2006(3):77-81.
  [2] FHWA. NGSIM Overview[EB/OL]. (2010-07-02)[2013-08-13]. http://www.tfhrc.gov/about/06135.htm.
  [3] 孙剑,黄玮南. 交通系统多分辨率仿真框架研究[EB/OL]. (2011-01-22)[2013-08-13]. http://www.docin.com/p-119956761.html.
  [4] 佚名. Do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EB/OL]. (1996-01-15)[2013-08-13]. http://www.dmso.mil/projects/vva.
  [5] 孫勇成. M&S的相关VV&A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 李姝. 导弹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方法研究[D].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 马健. 多分辨率交通建模的关键技术研究[R]. 上海:同济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双源渠道供应链系统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信息共享问题,引入市场需求不确定信息作为信息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Stackelberg主从对策,构建了四个考虑信息共享的双源渠道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在是否分享市场不确定信息和是否运用于商务活动的博弈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会尽可能去获取市场需求不确定信息,并且制造商会把此信息充分运用到电子商务市场
期刊
摘 要:现有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文章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就外包对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重点分析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负向影响、二者间的调节变量及其调节效应。  关键词:物流外包;企业绩效;影响;调节变量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xisting study on impact of logistics outs
期刊
摘 要:伴随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企业应对竞争的最有力武器,物流企业创新也不例外。选取5个物流上市公司,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4个维度比较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强自主研发意识、深化精细管理、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打造一体化物流链、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等提升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上市公司;技术创
期刊
摘 要:以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严谨的过程,需要在对实体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调研后,才能展开具体课程设置。文章通过对新里程(天津)公司工作过程岗位技能进行数月调研后,根据该企业部门岗位职能拟定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港口与航运方向)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岗位技能;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stablish
期刊
摘 要:知识管理正在成为军队发展的新战略思维。装备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对这些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可以大大提高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文章分析了装备安全管理实践中隐性知识的来源,介绍了隐性知识转移、沉淀和转化方法,并根据我军装备管理的特点,结合我军装备管理实际,利用美军隐性知识挖掘技术中的任务回顾法(AAR),提出了装备安全管理隐性知识挖掘策略,以装备管理中的装备安全管理为例对任
期刊
摘要:产业集聚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而物流产业集聚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文章以广东江门市物流业为例,利用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定量实证分析,得出了江门市物流业集聚度和附加价值相对较低、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等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物流业转型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产业集聚度;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临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临沂物流行业的发展,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也应看到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物流风险,例如物流企业的代收款。为了更加规范临沂物流行业的发展,体现临沂物流之都的美誉,文章以临沂为例,对物流企业代收货款的法律性质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文献、座谈会的方式,了解物流代收货款的性质,为物流企业管理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代收货款;法律性质
期刊
摘 要:新产品开发过程工程管理是企业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过程中的任务调度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都有改善作用。通过回顾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任务调度、任务分配、试验任务分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还比较匮乏,特别是试验任务调度与分配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考虑的模型要素以及常用的求解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产品开发;任务调度与分配;试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以南京地铁为例,探讨了地铁运营公司紧固件库存管理问题。阐述了紧固件库存管理的目标与特点;说明了南京地铁曾在紧固件库存管理遇到难以确定申购计划、紧固件可获得性低等问题,最后,讨论解决南京地铁紧固件库存管理问题的方法,即利用在订货水平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申购计划,采用“双箱”可视化管理紧固件库存。希望对同行业的兄弟公司地铁紧固件库存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紧固件;库存管理;南京地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订单班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从浅层次学生头脑中的映像不同过渡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深层次的原因思考,结合分析,提出了部分订单班运作需要改进的对策,具体做法包括重新梳理“职业能力”的表现形式、改革评判制度、明示化职业技能发展方向等。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物流;订单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op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