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课程重建,将“高等性”与“职业性”进行有效结合,制定具有政府导向的扶持政策,实现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支持,建立起现代学徒制的考核体系,校企双方应签订明确的法律条例,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合法性与规范性。本文对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09-02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蒋屹(1969—),男,湖南宁乡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程师,从事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教学。
学徒制是一种师傅言传身教的职业技能传授方式,通俗地讲就是“手把手”教学,这是传统意义上对学徒制的界定。我国2011年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必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引导下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特点
1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将企业用人需求作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将学生培养作为核心,以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形式,师傅、教师联合传授作为支撑,校企双方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的一种方式。将学校课堂专业训练与岗位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在注重专业知识灌溉以及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还注重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训练,增加企业、学校双方办学融合度[1],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
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实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可利用企业专业设备、专家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方面能够解决学校专业设备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又能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问题,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知识[2]。该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有优势互補、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优点,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高等性”[3]。
3学生能够通过劳动得到报酬,降低学业经济负担
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企业方得到一定报酬。企业性质的不同,学生所获得的报酬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学生来说可以将其作为生活补助。这样学生在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能缓解经济压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对学生来说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4体现就业导向原则
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来提供培训课程,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培训结合,更加注重“工作体验”,让学生在上岗前得到较好的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这一路径进行人才培养,在实习期间企业可对学生进行长时间观察,挑选优秀学生,实现优化用工目的[4]。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后如果能够被原企业录用,说明其就业前景广阔。
5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学徒制教学是真实情境的教学,师徒、师生在同一教学情境中具有相互促进、启发的效果。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面不再被动,而是项目与任务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习意愿与效果达到最优。除此之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能够及时解决,在促进其学习效果提升方面意义重大。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具备全面性,要彻底地改变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应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抓起,不断深入教学的各方面。目前高校对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改革,但是大部分课程改革还不彻底,只是课程形式发生了改变,课程内容并没有较大的改变。教学内容陈旧,与技术更新脱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5]。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教材作为中心,忽略了新时代背景下技术的更新。
2教学方法不明朗
现代学徒制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但其并不是基于高校本位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与高校本位教育课程体系完全不同,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将这两种体系进行明确的区分。少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将企业实践当作现代学徒制,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与理论知识的培养与学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与高职院校中实行,目前还处于教学初级阶段,仅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短期的企业实训与简单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6]。
3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各种岗位会对人才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思想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如果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职业道德修养,即便是所培养的学生技术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会被社会淘汰。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存在一定不良现象,在校期间学生只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多学生毕业后根本得不到相关企业的认可,而且还需要花费很长的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总之,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7]。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构建课程体系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仅仅依靠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这一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在该模式中,学生的身份有学生与学徒两种,这两种身份间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学习的场所也不仅仅是学校,还涵括企业,因此需要对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进行再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在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后确定试点专业,只有这样,现代学徒制才能有效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需要的独特条件,使得学校必须制订严格的专业培养计划,重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各个领域间逻辑联系应逐步渗入,逐渐融合到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中,并真正融入学生的培养系统中。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09-02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蒋屹(1969—),男,湖南宁乡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程师,从事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教学。
学徒制是一种师傅言传身教的职业技能传授方式,通俗地讲就是“手把手”教学,这是传统意义上对学徒制的界定。我国2011年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必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引导下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特点
1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将企业用人需求作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将学生培养作为核心,以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形式,师傅、教师联合传授作为支撑,校企双方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的一种方式。将学校课堂专业训练与岗位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在注重专业知识灌溉以及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还注重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训练,增加企业、学校双方办学融合度[1],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
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实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可利用企业专业设备、专家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方面能够解决学校专业设备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又能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问题,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知识[2]。该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有优势互補、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优点,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高等性”[3]。
3学生能够通过劳动得到报酬,降低学业经济负担
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企业方得到一定报酬。企业性质的不同,学生所获得的报酬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学生来说可以将其作为生活补助。这样学生在技能掌握的同时还能缓解经济压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对学生来说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4体现就业导向原则
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来提供培训课程,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培训结合,更加注重“工作体验”,让学生在上岗前得到较好的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这一路径进行人才培养,在实习期间企业可对学生进行长时间观察,挑选优秀学生,实现优化用工目的[4]。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毕业后如果能够被原企业录用,说明其就业前景广阔。
5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学徒制教学是真实情境的教学,师徒、师生在同一教学情境中具有相互促进、启发的效果。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面不再被动,而是项目与任务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习意愿与效果达到最优。除此之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能够及时解决,在促进其学习效果提升方面意义重大。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具备全面性,要彻底地改变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应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抓起,不断深入教学的各方面。目前高校对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改革,但是大部分课程改革还不彻底,只是课程形式发生了改变,课程内容并没有较大的改变。教学内容陈旧,与技术更新脱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5]。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教材作为中心,忽略了新时代背景下技术的更新。
2教学方法不明朗
现代学徒制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但其并不是基于高校本位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与高校本位教育课程体系完全不同,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将这两种体系进行明确的区分。少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将企业实践当作现代学徒制,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与理论知识的培养与学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与高职院校中实行,目前还处于教学初级阶段,仅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短期的企业实训与简单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6]。
3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各种岗位会对人才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思想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如果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职业道德修养,即便是所培养的学生技术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也会被社会淘汰。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存在一定不良现象,在校期间学生只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多学生毕业后根本得不到相关企业的认可,而且还需要花费很长的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总之,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7]。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构建课程体系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仅仅依靠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这一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在该模式中,学生的身份有学生与学徒两种,这两种身份间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学习的场所也不仅仅是学校,还涵括企业,因此需要对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进行再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在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后确定试点专业,只有这样,现代学徒制才能有效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需要的独特条件,使得学校必须制订严格的专业培养计划,重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各个领域间逻辑联系应逐步渗入,逐渐融合到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中,并真正融入学生的培养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