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就像一盆清水,能映出教师的面目。教师的情与行,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因此,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面对模仿性极强的中学生,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举止,处处做好表率。作为化学教师,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如: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和试卷,及时反馈批改情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依时完成练习、作业,或者是预习、复习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本职任务也应依时完成,特别是作业和试卷的批改与反馈要及时。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考试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题做对了,哪些题做错了,此时学生对考试成绩及未知解答有强烈的心理渴望,如果此时教师能及时反馈并评讲,则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的讲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频频作业、试卷不讲评或欠拖不批,学生的迫切心情淡化,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会大受挫伤,再加上时间的推移,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路日趋模糊,讲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语言自信,毫不含糊
化学是一门研究性较强的学科。许多新事物是学生所不能熟知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倍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给予学生准确肯定的信息,决不能含糊,敷衍了事。如:本人在演示Na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这个反应实验时,开始出现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时间长了,学生发现蓝色物质有很多变成黑色了。我表扬了这些学生,并耐心讲解,还指出由于氢氧化铜性质不稳定,容易变化成黑色的氧化铜。学生很满意我的解释,印象更深刻了。相反,如果我们把一些“意外”的实验现象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扼杀了,学生会怀疑老师,甚至认为实验就是老师的表演,怀疑科学,探究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对于学生来说,很需要得到充分肯定的答案,教师语言的自信能充分展现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强的学科,同时能感染学生,学生听课时充满激情,学好化学信心更足。
三、态度严谨,积极探索
(1)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可以表现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一丝不苟、习题讲解的精炼细致上。教师进行实验时,实验现象的分析准确,得出的结论全面,也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要培养学生以事实看问题,相信科学,就必须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运用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强有力的证据,但如果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马虎潦草的话,得出的结果显然是不具说服力的。严谨的态度应该以事实说话。如在进行学生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测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时,每个学生得出的数值可能不同,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是本身标准液、待测液浓度不同?还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若是后者,则应与学生一起进行误差分析,看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而不能一味与“标准答案”对比从而得出学生实验成功或失败的结论。严谨的态度还表现为不怕麻烦,耐心细致。如在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其中铜在酒精灯上灼烧,红色的铜丝变黑了,有学生认为是熏黑的。这时只要教师解释酒精能够充分燃烧,不会产生碳黑,铜不是被熏黑的,当然省事多了。但如果把铜放在试管或硬质玻璃管中加热的话,现象明显,结论也就更可靠了。
(2)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明显的,因此教师拥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如果教学方式单调陈旧,课堂就会缺乏活力,如果教学方法不更新“走老路”的话,必然抹杀学生创新精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选择创新教材里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如把实验室的仪器改用生活中易得的废弃材料,如吸管、塑料瓶、易拉罐,一次性注射器等;把实验药品改为生活中易得或比较环保的:如用食醋代替酸,苏打粉代替碳酸钠,能用氢氧化钙则不用氢氧化钠等。从安全和环保角度改进相关实验,要求学生收集实验材料,在废电池中取得锌、石墨,易拉罐中取得铝,废电线中取得铜和铝等。通过以上种种做法,促使学生实验更主动更灵活,探索与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和节能意识。正如教师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探索精神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与探索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如: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和试卷,及时反馈批改情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依时完成练习、作业,或者是预习、复习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本职任务也应依时完成,特别是作业和试卷的批改与反馈要及时。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考试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题做对了,哪些题做错了,此时学生对考试成绩及未知解答有强烈的心理渴望,如果此时教师能及时反馈并评讲,则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的讲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频频作业、试卷不讲评或欠拖不批,学生的迫切心情淡化,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会大受挫伤,再加上时间的推移,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路日趋模糊,讲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语言自信,毫不含糊
化学是一门研究性较强的学科。许多新事物是学生所不能熟知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倍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给予学生准确肯定的信息,决不能含糊,敷衍了事。如:本人在演示Na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这个反应实验时,开始出现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时间长了,学生发现蓝色物质有很多变成黑色了。我表扬了这些学生,并耐心讲解,还指出由于氢氧化铜性质不稳定,容易变化成黑色的氧化铜。学生很满意我的解释,印象更深刻了。相反,如果我们把一些“意外”的实验现象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扼杀了,学生会怀疑老师,甚至认为实验就是老师的表演,怀疑科学,探究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对于学生来说,很需要得到充分肯定的答案,教师语言的自信能充分展现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强的学科,同时能感染学生,学生听课时充满激情,学好化学信心更足。
三、态度严谨,积极探索
(1)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可以表现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一丝不苟、习题讲解的精炼细致上。教师进行实验时,实验现象的分析准确,得出的结论全面,也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要培养学生以事实看问题,相信科学,就必须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运用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强有力的证据,但如果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马虎潦草的话,得出的结果显然是不具说服力的。严谨的态度应该以事实说话。如在进行学生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测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时,每个学生得出的数值可能不同,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是本身标准液、待测液浓度不同?还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若是后者,则应与学生一起进行误差分析,看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而不能一味与“标准答案”对比从而得出学生实验成功或失败的结论。严谨的态度还表现为不怕麻烦,耐心细致。如在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时,其中铜在酒精灯上灼烧,红色的铜丝变黑了,有学生认为是熏黑的。这时只要教师解释酒精能够充分燃烧,不会产生碳黑,铜不是被熏黑的,当然省事多了。但如果把铜放在试管或硬质玻璃管中加热的话,现象明显,结论也就更可靠了。
(2)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明显的,因此教师拥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化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如果教学方式单调陈旧,课堂就会缺乏活力,如果教学方法不更新“走老路”的话,必然抹杀学生创新精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选择创新教材里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如把实验室的仪器改用生活中易得的废弃材料,如吸管、塑料瓶、易拉罐,一次性注射器等;把实验药品改为生活中易得或比较环保的:如用食醋代替酸,苏打粉代替碳酸钠,能用氢氧化钙则不用氢氧化钠等。从安全和环保角度改进相关实验,要求学生收集实验材料,在废电池中取得锌、石墨,易拉罐中取得铝,废电线中取得铜和铝等。通过以上种种做法,促使学生实验更主动更灵活,探索与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和节能意识。正如教师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探索精神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与探索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