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接A1版) “四服务一加强”是对原有“三服务一加强”的拓展和深化,也是中央对科协功能定位的进一步要求。中央明确要求中国科协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努力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强化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这一内容,使科协组织定位更加全面准确,任务更加聚焦。
“三型”科协组织的提出,确立了科协组织的新定位、新形象。“开放型”是指科协组织要体现出在促进开放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加强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方面的独特优势。“枢纽型”是指科协组织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体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形成以学会为主体,各级科协组织紧密互动,联接政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的桥梁纽带。“平台型”是指通过改革减少科协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利用自身高效联动的扁平化组织体系,成为服务高水平前沿学术交流的平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平台。
记者:科协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有何改革措施?
尚勇:中国科协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又是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核心任务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强化这两重职能,特别是针对资源积累不足、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力等突出问题,要求科协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着重从创新服务学术活动机制、优化学术环境,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学会助力创新发展,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创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机制、建设开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等4个方面入手,将改革与发展紧密融合,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释放科协组织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科协改革要抓住学会这个牛鼻子,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记者: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中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具体举措?
尚勇: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所属学会这个牛鼻子,突出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这个重点,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国家级学会与地方科协的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
在这方面,主要是完善科协团体会员制度,接受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支持所属学会重点发展个人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改革学会领导机构设置,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实体化的秘书处,强化学会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提高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鼓励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成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增强学术影响力,形成工作合力。去年,生命科学领域的18个学会共同成立了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目前运转良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记者: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与保持和增强先进性、群众性有什么内在联系?在这方面有什么改革举措?
尚勇: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政治性是科协事业发展的灵魂,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不断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是科协的核心任务。
《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紧紧抓住学会这个科协组织直接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键环节,针对学会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广、工作层次水平不高等问题,以突出和增强政治性为导向,着重从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创新学会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覆盖,加强思想引领机制、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4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学会党建工作。
《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团结联系服务好科技工作者这一导向,切实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和学会发展中的“小众俱乐部”倾向,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构建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
科协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压缩25%,当好改革的促进派
记者:文件把科协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放在首位,改革的力度较大,出于什么考虑?
尚勇:《实施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在科协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及职能调整中力度较大,包括着重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明确将科协全委会基层一线委员的比例调整目标由现在的58%提高到70%左右,将常委会基层一线委员由现在的56%提高到75%左右。实行兼职副主席轮流定期驻会制度。深化科协机关改革也是一项重要改革工作,将所属事业单位压缩25%,事业编制压缩15%,在压缩撤并部分直属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的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
记者:科协改革如何系统推进?如何有针对性地推进地方科协改革?
尚勇: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强化顶层设计,以机关改革为切入点和引领,推动包括学会在内的整个科协系统的改革,科学谋划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政策配套,注重学会改革和机关改革、科协系统上下改革的联动,加强各级科协组织落实改革任务的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平台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试点先行的示范功能,加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稳步推广,形成系统效应。
推进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要突出各自特色和现有工作基础。各地方科协要以《实施方案》为指南,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新路、创特色、强优势,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达到增强活力,增强工作能力,增强服务能力的目的。
目前,中国科协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落实《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选择了50个左右的全国学会进行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试点,并在上海、重庆已作为中央第一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3~5个地方科协作为改革试点,进行先行先试,建立改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改革任务件件有落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使改革方案落地生根。
“三型”科协组织的提出,确立了科协组织的新定位、新形象。“开放型”是指科协组织要体现出在促进开放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加强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方面的独特优势。“枢纽型”是指科协组织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体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形成以学会为主体,各级科协组织紧密互动,联接政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的桥梁纽带。“平台型”是指通过改革减少科协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利用自身高效联动的扁平化组织体系,成为服务高水平前沿学术交流的平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平台。
记者:科协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有何改革措施?
尚勇:中国科协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又是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核心任务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强化这两重职能,特别是针对资源积累不足、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力等突出问题,要求科协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着重从创新服务学术活动机制、优化学术环境,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学会助力创新发展,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创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机制、建设开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等4个方面入手,将改革与发展紧密融合,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释放科协组织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科协改革要抓住学会这个牛鼻子,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记者: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中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具体举措?
尚勇: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所属学会这个牛鼻子,突出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这个重点,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国家级学会与地方科协的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
在这方面,主要是完善科协团体会员制度,接受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科协和高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支持所属学会重点发展个人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改革学会领导机构设置,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权责明晰的监事会、实体化的秘书处,强化学会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提高基层一线科技人员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鼓励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成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增强学术影响力,形成工作合力。去年,生命科学领域的18个学会共同成立了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目前运转良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记者: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与保持和增强先进性、群众性有什么内在联系?在这方面有什么改革举措?
尚勇: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政治性是科协事业发展的灵魂,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不断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是科协的核心任务。
《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紧紧抓住学会这个科协组织直接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键环节,针对学会重业务活动、轻政治思想引领,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广、工作层次水平不高等问题,以突出和增强政治性为导向,着重从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创新学会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覆盖,加强思想引领机制、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4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学会党建工作。
《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团结联系服务好科技工作者这一导向,切实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和学会发展中的“小众俱乐部”倾向,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构建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
科协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压缩25%,当好改革的促进派
记者:文件把科协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放在首位,改革的力度较大,出于什么考虑?
尚勇:《实施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在科协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及职能调整中力度较大,包括着重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明确将科协全委会基层一线委员的比例调整目标由现在的58%提高到70%左右,将常委会基层一线委员由现在的56%提高到75%左右。实行兼职副主席轮流定期驻会制度。深化科协机关改革也是一项重要改革工作,将所属事业单位压缩25%,事业编制压缩15%,在压缩撤并部分直属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的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等,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
记者:科协改革如何系统推进?如何有针对性地推进地方科协改革?
尚勇: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强化顶层设计,以机关改革为切入点和引领,推动包括学会在内的整个科协系统的改革,科学谋划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政策配套,注重学会改革和机关改革、科协系统上下改革的联动,加强各级科协组织落实改革任务的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平台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试点先行的示范功能,加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稳步推广,形成系统效应。
推进地方科协深化改革要突出各自特色和现有工作基础。各地方科协要以《实施方案》为指南,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新路、创特色、强优势,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达到增强活力,增强工作能力,增强服务能力的目的。
目前,中国科协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落实《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选择了50个左右的全国学会进行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试点,并在上海、重庆已作为中央第一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3~5个地方科协作为改革试点,进行先行先试,建立改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改革任务件件有落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使改革方案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