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是高校跻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抓手,是大学基本职能之一。在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致力于培养符合我国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当前及中、远期发展的需求。由此,本文基于一流大学建设下,对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以期能为实现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一些帮助。
一流大学建设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截止目前,新一轮学科建设和人才竞争在各大高校间激烈展开,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航空专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战略措施,以“将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为主题,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审视。由此针对航空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高的现状,本文基于一流大学建设下,对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够促进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培养复合我国航空产业人才是航空专业的重要职能,其担负着向社会输出航空专业人才和知识的重任。而在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根本体现。纵观世界各一流大学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其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一毕业生具备航空航天工程和相关领域中高度的专业水准,将会成为技术专家、领导者和企业家,并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政府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准;二毕业生应致力于获取新知、发展专技,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应积极参与研发和专业协会的活动、深造读研、专题研讨会等,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毕业生应善于在一个拥有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合作团队中工作,致力于全球有影响的新知创造、工程实践、产品和服务开发;四毕业生应将把攻读航空航天工程学位中获得的知识转移到与航空航天工程交叉的诸如机器人、医学、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并将该学位知识作为在其他专业领域展开自己职业生涯的启动点,如:深造读研、专题研讨会等。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研究、传授和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学生应当参与知识的研究,从参与中得到学习。并且航空专业的本质就是培养符合我国创新、符合型人才,“由科学而达至修养”是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和科研目标在人才培养上是一致的,是相互融通的,应当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核心工作位置上。
二、一流大学建设下提升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一)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应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培养拔尖人才,并通过学习贯彻国家战略需求,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将优势科研資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航空专业应坚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对航空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引导学生参与导师负责的重大科研项目,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国内外研究的最前沿,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报效国家的同时,看到自己事业发展前景,为人类多做贡献。如:为了实现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形成了基于导师团队的梯队培养模式,为实现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其次,为了将高水平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优质教育志愿,航空航天专业应依托最新科研进展开发自主创新教学实验,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如:将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教学创新实践平台,深度激发和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热情,再现重大科研成果的探究过程;为了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还应建立了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各地研究院、实验室等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形成了支撑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教师吞对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员工发展培训中,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实践中感悟工程环境,在产品研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产品构思、设计、营销等商业案例带到了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推进卓越工程式教育培养计划,积极邀请企业管理和工程经验丰富的高层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过各种形式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提升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另外,航空专业应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优势,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等,以兴趣为先导,不断增强科研过程的训练,为一流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
(二)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品质的培养,航空专业应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优化校内外优质资源,即“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形成理、工、文和国际化四类教育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通识式基础教育、渐进式专业教育、开放式实践教育、自主式发展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数理知识基础。其次,航空专业应整体优化七类公共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的科学实验室等,打造精品专业课程,倾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统筹学校特色资源优势,建设诸如航空航天博物馆、科技创新馆、艺术馆、校史馆等文化基地,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另外,为了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着眼于综合素质提高多路径拓展。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创新性学习与应用能力的资源与手段,应注重各种实验实训软件的引进、改善航空专业实训条件。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才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专项基金等措施,支持和奖励从事创新活动的学生,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将高端国际合作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
一流大学建设下,面向航空产业发展的未来,航空专业应努力造就具有全球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坚持在高端国际化大平台上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启动实施国际合作UPS计划,建立由国内外教育界和知名企业家组成的董事会和管委会,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工程师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国际视野、领军素质的国际化通用工程师,使学生登上国际化发展的“直通车”;注重国外相关专业工程师培养经验与航空自身优势的融合,促进航空专业教学不断改革,与相关关系深度参与,为探索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奠定基础。并且航空专业应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融合多方优势,打造航空航天高级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职业服务于航空专业人才培养,为一流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另外,鉴于航空类专业属于综合性工程型专业,其应根据国家航空类工业的实际,对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创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紧密与航空主机或专业院所进行合作,对接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做好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学条件的优化工作,通过内部研讨与外部交流,从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国际交流等几个方面,奠定一流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和“一流”建设目标,同心同力,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一流大学建设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截止目前,新一轮学科建设和人才竞争在各大高校间激烈展开,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航空专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战略措施,以“将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为主题,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审视。由此针对航空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高的现状,本文基于一流大学建设下,对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够促进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培养复合我国航空产业人才是航空专业的重要职能,其担负着向社会输出航空专业人才和知识的重任。而在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和根本体现。纵观世界各一流大学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其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一毕业生具备航空航天工程和相关领域中高度的专业水准,将会成为技术专家、领导者和企业家,并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政府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准;二毕业生应致力于获取新知、发展专技,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应积极参与研发和专业协会的活动、深造读研、专题研讨会等,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毕业生应善于在一个拥有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合作团队中工作,致力于全球有影响的新知创造、工程实践、产品和服务开发;四毕业生应将把攻读航空航天工程学位中获得的知识转移到与航空航天工程交叉的诸如机器人、医学、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并将该学位知识作为在其他专业领域展开自己职业生涯的启动点,如:深造读研、专题研讨会等。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研究、传授和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学生应当参与知识的研究,从参与中得到学习。并且航空专业的本质就是培养符合我国创新、符合型人才,“由科学而达至修养”是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和科研目标在人才培养上是一致的,是相互融通的,应当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核心工作位置上。
二、一流大学建设下提升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一)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一流大学建设下,航空专业应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培养拔尖人才,并通过学习贯彻国家战略需求,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将优势科研資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航空专业应坚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对航空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引导学生参与导师负责的重大科研项目,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国内外研究的最前沿,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报效国家的同时,看到自己事业发展前景,为人类多做贡献。如:为了实现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形成了基于导师团队的梯队培养模式,为实现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其次,为了将高水平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优质教育志愿,航空航天专业应依托最新科研进展开发自主创新教学实验,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如:将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教学创新实践平台,深度激发和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热情,再现重大科研成果的探究过程;为了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还应建立了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各地研究院、实验室等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形成了支撑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教师吞对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员工发展培训中,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实践中感悟工程环境,在产品研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产品构思、设计、营销等商业案例带到了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推进卓越工程式教育培养计划,积极邀请企业管理和工程经验丰富的高层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过各种形式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提升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另外,航空专业应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优势,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等,以兴趣为先导,不断增强科研过程的训练,为一流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
(二)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品质的培养,航空专业应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优化校内外优质资源,即“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形成理、工、文和国际化四类教育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通识式基础教育、渐进式专业教育、开放式实践教育、自主式发展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数理知识基础。其次,航空专业应整体优化七类公共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的科学实验室等,打造精品专业课程,倾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统筹学校特色资源优势,建设诸如航空航天博物馆、科技创新馆、艺术馆、校史馆等文化基地,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另外,为了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着眼于综合素质提高多路径拓展。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创新性学习与应用能力的资源与手段,应注重各种实验实训软件的引进、改善航空专业实训条件。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才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专项基金等措施,支持和奖励从事创新活动的学生,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将高端国际合作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
一流大学建设下,面向航空产业发展的未来,航空专业应努力造就具有全球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坚持在高端国际化大平台上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启动实施国际合作UPS计划,建立由国内外教育界和知名企业家组成的董事会和管委会,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工程师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国际视野、领军素质的国际化通用工程师,使学生登上国际化发展的“直通车”;注重国外相关专业工程师培养经验与航空自身优势的融合,促进航空专业教学不断改革,与相关关系深度参与,为探索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奠定基础。并且航空专业应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融合多方优势,打造航空航天高级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职业服务于航空专业人才培养,为一流大学建设培养一流人才。另外,鉴于航空类专业属于综合性工程型专业,其应根据国家航空类工业的实际,对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创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紧密与航空主机或专业院所进行合作,对接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做好培养方案的改进工作、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学条件的优化工作,通过内部研讨与外部交流,从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国际交流等几个方面,奠定一流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和“一流”建设目标,同心同力,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