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7月3日,巴黎伯爵夫人伊莎贝尔(Isabelle Comtesse de Paris,1911年至2003年)在她位于巴黎近郊的科尔沃兰古堡中去世;今年9月29日,她和先她而去的丈夫巴黎伯爵亨利(Henri Comte de Paris,1908年至1999年)的200余件珍藏,将被送上巴黎苏富比的拍场。
作为奥尔良王朝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玄孙女,这名法国皇族女性的逝去带走了一个时代的美丽与哀愁;而这场名为“献给历史:法国皇室重要绘画、素描、家具及历史纪念品收藏”的拍卖会,也将人们的目光重新带回到那个属于奥尔良家族的法国王朝。
王室温情
人们通常看到的也乐于看到的,总是一代王朝的军事、政治史,以及皇孙贵族们奢华的宫廷生活。然而,在一些遗留下来的画作和物品中透露出的王室内部的亲情,同样值得我们欣赏。
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 de France,1773年至1850年)是一位奥尔良家族的公爵,七月革命期间,富有的资产阶级将他推上了王位,让他成为统治法国18年的奥尔良王朝惟一的国王。在一些画作中,我们能看到这位国王从幼时起便备受家人宠爱。比如一幅《摇篮中的瓦罗阿公爵路易·菲利普》就是精美而动人的皇室肖像画,画家成功地将皇宫中的温情一刻描绘于细腻精美的画面中。
该作由尼古拉·贝纳尔·勒比西绘于1774年,此时,未来的奥尔良国王还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为人父母者,都会因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乐事而喜上眉梢,法国公爵也不例外。在这幅画中,画家充分展现了当时备受王室贵族青睐和艺评人赞许的画风—“银亮色调与精巧细节”,其主体人物奥尔良公爵菲利·艾格里特(1747年至1793年)正轻轻掀开帘子,查看刚出生不久的爱儿是否甜睡。公爵喜悦的神态和奢华的室内陈设在画家精细的笔触下表露无遗。画家还巧妙地放入一只颇带侵略性的小猫儿,将观者的目光引向那位具有异国风情的黑人小侍从,更为画面添彩。
不仅是自己的父亲,外公提耶夫公爵也对年幼的路易·菲利普疼爱有加。一件精美的小书桌不仅从侧面映射了当时法国王室生活的奢华和讲究,更表现了提耶夫公爵对孙儿的慷慨大方。这件书桌由当时享誉欧洲的德国制柜名家大卫·伦琴专为孩童设计,尺寸恰当而完美,作为他的忠实客户,提耶夫公爵将此桌送给自己的孙儿沙特尔公爵(即后来的路易·菲利普)及其兄弟姊妹作为礼物。
为人父后的路易·菲利普对自己的孩子很上心,这或许是其对父亲与外公的继承。他没有将儿子们困于宫廷,而是送他们去学校接受自由教育,和中产阶级的孩子一同享受童年乐趣,因为他自己便渴望以“公民贵族”的身份示人。在画家奥拉齐·韦尔内作于1821年的《手拿铁圈的沙尔特公爵》中,路易·菲利普11岁的长子正在亨利四世学校的操场上玩铁圈,画家似乎出其不意地捕捉了这一刻,他背后的小伙伴们正在欢乐地嬉戏。
这名画家后来成了路易·菲利普的宫廷肖像画师,而亨利四世学校至今仍伫立在巴黎市区,每年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家族荣誉
事实上,路易·菲利普的政绩乏善可陈,当1848年二月革命来临时,他在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起义的压力下倒了台,逃往英国过起了余生的隐居生活。然而他的三子,约恩维利王子弗朗索瓦·奥尔良(1818年至1900年),却是一位获得了后世认可的将才。
仅在13岁时,弗朗索瓦就加入了海军,18岁任海军上尉,21岁即因作战英勇晋升海军上校。这位奥尔良王子不仅军事本领杰出,还有着浪漫的艺术气息。在他的插图版回忆录《昔日记忆(1808-1848年)》中,弗朗索瓦用一幅幅生动的水彩画记录了自己在童年及年少时发生的大事,更在《纽芬兰湾的拉贝尔号军舰》一画中描绘了自己军事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章—1840年以军舰指挥官的身份,护送拿破仑的骨灰返回法国。
众所周知,拿破仑虽然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其结局却相当悲惨,他被流放并于1821年逝于英属的圣赫勒拿岛。时隔近20年后,法国新王朝的王子指挥军舰,从这座孤悬海中的岛上将拿破仑的骨灰迎回祖国,终让他“安睡”于鲜花掩映、绿柳飘垂的塞纳河畔。这幅水彩画正是记录了弗朗索瓦王子的军舰航行于汹涌的波涛中,破浪前行的时刻。此后,弗朗索瓦还撰文对比了英法两国海军的实力,并分析说明情况对法国的不利,在当时引起轰动。为弥补军力的不平衡,他敦促法国多造汽船,为奖励新发明不遗余力,更赞助迪皮伊·德·洛梅(Dupuy de Lome)建造了最早的蒸汽螺旋桨船。后世认为,这位奥尔良家族的王子为海军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说到荣誉,不得不提的还有象征法国最高荣誉的骑士勋章—圣灵勋章。圣灵勋章由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于1578年创设,获授者即成为由路易十一创立的圣米歇尔勋章骑士,拥有“国王的双勋骑士”封号。在巴黎伯爵夫妇的珍藏中,就有数件圣灵勋章首饰、圣灵勋章徽章和绶带连勋章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条圣灵勋章珐琅彩金链,其配有22枚项链组件及圣灵十字架勋章吊坠。虽然奥尔良王朝早已成为往事,但这条金链直至今日仍光彩夺目,似乎在诉说着属于法国皇室的永恒光辉。
皇后遗影
1840年,一套用塞夫尔瓷制作的华丽早餐餐具套装被呈献给奥尔良王朝的皇后—玛丽·艾米莉,她是路易·菲利普的发妻,也是一位来自西西里的公主。这一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的布洛涅发动了兵变,虽然失败被捕,但8年之后,他还是让奥尔良王朝下了台,并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是法国君主制末期的最后一代帝国。而此时的奥尔良皇后已经与丈夫走过了40个年头,育有10个子女,虽然皇宫周围并不太平,但既有丈夫的陪伴又有子女的簇拥,这位皇后的生活已算美满,从其所用的华丽餐具中,我们也可窥得一二。
这套早餐餐具有个特别的名称:“各式狩猎”,其充分反映了奥尔良王朝盛行的“哥特”风格。为餐具绘制装饰图案的工坊画家堪称技艺超卓,我们可以看出其绘图灵感取自中世纪的宗教故事及狩猎场景,《圣休伯特的转变》被华丽地呈现在早晨托盘的绘饰中。据了解,此餐具套装曾于1991年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画廊举行的著名展览《装饰艺术的黄金时代—1814-1848年》中展出,如今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博物馆级珍品。
1860年,一位名为约瑟夫·纳什的画家完成了一幅精致而细腻的水彩画—《玛丽·艾米莉皇后于克莱蒙特的寝室》。这一年,奥尔良国王已去世10个年头,皇后成了寡妇,属于奥尔良家族的王朝也早已结束;而在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了第一任共和党总统,将开启一个崭新而光明的时代,皇后的儿子—奥尔良的弗朗索瓦王子,也将在次年前往美国,为林肯效力。这幅水彩画中描绘的寝室,看似铺张华丽,隐匿其中的却是奥尔良皇后凄凉的晚年生活。
画面中的寝室墙壁可以说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我们可见两幅路易·菲利普的肖像、奥尔良公爵遗像、约恩维利王子及其孙儿的肖像。画中桌上所见的众多讣告,代表着皇后相继经历的丧亲之痛,令其流亡终老的晚年更落寞黯然。
就这样,一代王朝没落了,然而那些属于奥尔良家族的杰出画作、精美器物却流传了下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往昔生活。
作为奥尔良王朝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玄孙女,这名法国皇族女性的逝去带走了一个时代的美丽与哀愁;而这场名为“献给历史:法国皇室重要绘画、素描、家具及历史纪念品收藏”的拍卖会,也将人们的目光重新带回到那个属于奥尔良家族的法国王朝。
王室温情
人们通常看到的也乐于看到的,总是一代王朝的军事、政治史,以及皇孙贵族们奢华的宫廷生活。然而,在一些遗留下来的画作和物品中透露出的王室内部的亲情,同样值得我们欣赏。
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 de France,1773年至1850年)是一位奥尔良家族的公爵,七月革命期间,富有的资产阶级将他推上了王位,让他成为统治法国18年的奥尔良王朝惟一的国王。在一些画作中,我们能看到这位国王从幼时起便备受家人宠爱。比如一幅《摇篮中的瓦罗阿公爵路易·菲利普》就是精美而动人的皇室肖像画,画家成功地将皇宫中的温情一刻描绘于细腻精美的画面中。
该作由尼古拉·贝纳尔·勒比西绘于1774年,此时,未来的奥尔良国王还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为人父母者,都会因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乐事而喜上眉梢,法国公爵也不例外。在这幅画中,画家充分展现了当时备受王室贵族青睐和艺评人赞许的画风—“银亮色调与精巧细节”,其主体人物奥尔良公爵菲利·艾格里特(1747年至1793年)正轻轻掀开帘子,查看刚出生不久的爱儿是否甜睡。公爵喜悦的神态和奢华的室内陈设在画家精细的笔触下表露无遗。画家还巧妙地放入一只颇带侵略性的小猫儿,将观者的目光引向那位具有异国风情的黑人小侍从,更为画面添彩。
不仅是自己的父亲,外公提耶夫公爵也对年幼的路易·菲利普疼爱有加。一件精美的小书桌不仅从侧面映射了当时法国王室生活的奢华和讲究,更表现了提耶夫公爵对孙儿的慷慨大方。这件书桌由当时享誉欧洲的德国制柜名家大卫·伦琴专为孩童设计,尺寸恰当而完美,作为他的忠实客户,提耶夫公爵将此桌送给自己的孙儿沙特尔公爵(即后来的路易·菲利普)及其兄弟姊妹作为礼物。
为人父后的路易·菲利普对自己的孩子很上心,这或许是其对父亲与外公的继承。他没有将儿子们困于宫廷,而是送他们去学校接受自由教育,和中产阶级的孩子一同享受童年乐趣,因为他自己便渴望以“公民贵族”的身份示人。在画家奥拉齐·韦尔内作于1821年的《手拿铁圈的沙尔特公爵》中,路易·菲利普11岁的长子正在亨利四世学校的操场上玩铁圈,画家似乎出其不意地捕捉了这一刻,他背后的小伙伴们正在欢乐地嬉戏。
这名画家后来成了路易·菲利普的宫廷肖像画师,而亨利四世学校至今仍伫立在巴黎市区,每年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家族荣誉
事实上,路易·菲利普的政绩乏善可陈,当1848年二月革命来临时,他在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起义的压力下倒了台,逃往英国过起了余生的隐居生活。然而他的三子,约恩维利王子弗朗索瓦·奥尔良(1818年至1900年),却是一位获得了后世认可的将才。
仅在13岁时,弗朗索瓦就加入了海军,18岁任海军上尉,21岁即因作战英勇晋升海军上校。这位奥尔良王子不仅军事本领杰出,还有着浪漫的艺术气息。在他的插图版回忆录《昔日记忆(1808-1848年)》中,弗朗索瓦用一幅幅生动的水彩画记录了自己在童年及年少时发生的大事,更在《纽芬兰湾的拉贝尔号军舰》一画中描绘了自己军事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章—1840年以军舰指挥官的身份,护送拿破仑的骨灰返回法国。
众所周知,拿破仑虽然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其结局却相当悲惨,他被流放并于1821年逝于英属的圣赫勒拿岛。时隔近20年后,法国新王朝的王子指挥军舰,从这座孤悬海中的岛上将拿破仑的骨灰迎回祖国,终让他“安睡”于鲜花掩映、绿柳飘垂的塞纳河畔。这幅水彩画正是记录了弗朗索瓦王子的军舰航行于汹涌的波涛中,破浪前行的时刻。此后,弗朗索瓦还撰文对比了英法两国海军的实力,并分析说明情况对法国的不利,在当时引起轰动。为弥补军力的不平衡,他敦促法国多造汽船,为奖励新发明不遗余力,更赞助迪皮伊·德·洛梅(Dupuy de Lome)建造了最早的蒸汽螺旋桨船。后世认为,这位奥尔良家族的王子为海军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说到荣誉,不得不提的还有象征法国最高荣誉的骑士勋章—圣灵勋章。圣灵勋章由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于1578年创设,获授者即成为由路易十一创立的圣米歇尔勋章骑士,拥有“国王的双勋骑士”封号。在巴黎伯爵夫妇的珍藏中,就有数件圣灵勋章首饰、圣灵勋章徽章和绶带连勋章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条圣灵勋章珐琅彩金链,其配有22枚项链组件及圣灵十字架勋章吊坠。虽然奥尔良王朝早已成为往事,但这条金链直至今日仍光彩夺目,似乎在诉说着属于法国皇室的永恒光辉。
皇后遗影
1840年,一套用塞夫尔瓷制作的华丽早餐餐具套装被呈献给奥尔良王朝的皇后—玛丽·艾米莉,她是路易·菲利普的发妻,也是一位来自西西里的公主。这一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的布洛涅发动了兵变,虽然失败被捕,但8年之后,他还是让奥尔良王朝下了台,并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是法国君主制末期的最后一代帝国。而此时的奥尔良皇后已经与丈夫走过了40个年头,育有10个子女,虽然皇宫周围并不太平,但既有丈夫的陪伴又有子女的簇拥,这位皇后的生活已算美满,从其所用的华丽餐具中,我们也可窥得一二。
这套早餐餐具有个特别的名称:“各式狩猎”,其充分反映了奥尔良王朝盛行的“哥特”风格。为餐具绘制装饰图案的工坊画家堪称技艺超卓,我们可以看出其绘图灵感取自中世纪的宗教故事及狩猎场景,《圣休伯特的转变》被华丽地呈现在早晨托盘的绘饰中。据了解,此餐具套装曾于1991年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画廊举行的著名展览《装饰艺术的黄金时代—1814-1848年》中展出,如今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博物馆级珍品。
1860年,一位名为约瑟夫·纳什的画家完成了一幅精致而细腻的水彩画—《玛丽·艾米莉皇后于克莱蒙特的寝室》。这一年,奥尔良国王已去世10个年头,皇后成了寡妇,属于奥尔良家族的王朝也早已结束;而在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了第一任共和党总统,将开启一个崭新而光明的时代,皇后的儿子—奥尔良的弗朗索瓦王子,也将在次年前往美国,为林肯效力。这幅水彩画中描绘的寝室,看似铺张华丽,隐匿其中的却是奥尔良皇后凄凉的晚年生活。
画面中的寝室墙壁可以说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我们可见两幅路易·菲利普的肖像、奥尔良公爵遗像、约恩维利王子及其孙儿的肖像。画中桌上所见的众多讣告,代表着皇后相继经历的丧亲之痛,令其流亡终老的晚年更落寞黯然。
就这样,一代王朝没落了,然而那些属于奥尔良家族的杰出画作、精美器物却流传了下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往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