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训练学生作文“入格”
“入格”,就是要重视学生文体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一般写作方法,或者称为“套路”。高考作文的文体一般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我们要按文体分别训练学生规范文,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及技巧,并训练书写能力。
老师要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已有水平与特点,对学生进行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的能力训练,使学生能清晰地懂得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的基本模式,理解两种不同文体作文的写法要求。老师平时可以带着学生逐段分析作文,让学生明白作文优劣之处,并逐步学会增分措施,这样就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拿到基本分,优秀学生得高分。训练学生作文“入格”,不妨可以借鉴以下几点成功的做法:
1.学生每人都要自备一本优秀作文选,用于阅读揣摩,借鉴其优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作审题训练,并欣赏优秀习作。
2.加强对“时事性”素材的评论训练,看完后写感言、随笔或短评,可以利用它进行课堂演讲、辩论训练。可以进行“笔述”训练,即15分钟看完一篇优秀习作,30分钟左右把它默写出来,看看自己默写的内容与原文“误差”在哪里,而“误差”正是自己作文的精髓所在,也是自己欠缺所在。
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想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样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作文有“活水”,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阅读量。
1.精选时文、美文。首先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供学生阅读。学生每天读一篇,兴味盎然。其次是帮助学生积累新鲜素材,每次考试老师轮流编一期《佳作欣赏》,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力避言必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一定要周周练。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充实其头脑,丰富其写作素材。印发时文、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材料等,增加学生作文素材的时效性,贴近生活。
2.鼓励学生交换浏览。我们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互订阅,交换浏览,像《高考》、《语文周报》、《读者》、《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广泛交流。
3.鼓励学生做“日知录”。我们老师要教学生每天积累一点素材和硬性知识点,及时摘录格言警句、优美语段,要把语段训练落到实处。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哲理的眼光去分析材料,如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和社会,这样作文就不难做到深刻透彻。
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
作文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它在160分的试卷中占有70分的分值,接近一半的分数。每次考试之后,我们就将每个班的高分作文收集起来,经过甄选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打印出来,印发给每个同学,然后根据范文做有针对性的讲评。在讲评时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比如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贮备,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小部分优秀作文公开表扬,指出其文章的高明之处,给其他同学以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小部分差作文分析原因,面批鼓励指正,给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我们还以不同学生的作文为例,阅读并讨论,讨论增分措施,为不同分值的作文升格,让学生清楚什么样的作文多少分,在哪儿进行修改,怎样修改就可以提升分数。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并形成规律。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离不开老师对优秀材料的搜集和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当然,我们老师在搜集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多样化,不能单一化,更不能负面化。从某些学生的作文反应来看,似乎这些材料没用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材料的多角度调用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材料单一、老师多角度的分析较少,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由“品味时尚”到“绿色生活”到今年的“拒绝平庸”,即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到关注自我、反思自我,文题亦在情理之中,而我们在遴选材料的时候,也应高度关注这种趋势,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我们对学生平时作文书写也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入格”,就是要重视学生文体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一般写作方法,或者称为“套路”。高考作文的文体一般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我们要按文体分别训练学生规范文,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及技巧,并训练书写能力。
老师要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已有水平与特点,对学生进行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部分的能力训练,使学生能清晰地懂得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的基本模式,理解两种不同文体作文的写法要求。老师平时可以带着学生逐段分析作文,让学生明白作文优劣之处,并逐步学会增分措施,这样就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拿到基本分,优秀学生得高分。训练学生作文“入格”,不妨可以借鉴以下几点成功的做法:
1.学生每人都要自备一本优秀作文选,用于阅读揣摩,借鉴其优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作审题训练,并欣赏优秀习作。
2.加强对“时事性”素材的评论训练,看完后写感言、随笔或短评,可以利用它进行课堂演讲、辩论训练。可以进行“笔述”训练,即15分钟看完一篇优秀习作,30分钟左右把它默写出来,看看自己默写的内容与原文“误差”在哪里,而“误差”正是自己作文的精髓所在,也是自己欠缺所在。
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想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样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作文有“活水”,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阅读量。
1.精选时文、美文。首先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供学生阅读。学生每天读一篇,兴味盎然。其次是帮助学生积累新鲜素材,每次考试老师轮流编一期《佳作欣赏》,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力避言必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一定要周周练。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充实其头脑,丰富其写作素材。印发时文、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材料等,增加学生作文素材的时效性,贴近生活。
2.鼓励学生交换浏览。我们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互订阅,交换浏览,像《高考》、《语文周报》、《读者》、《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广泛交流。
3.鼓励学生做“日知录”。我们老师要教学生每天积累一点素材和硬性知识点,及时摘录格言警句、优美语段,要把语段训练落到实处。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哲理的眼光去分析材料,如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和社会,这样作文就不难做到深刻透彻。
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
作文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它在160分的试卷中占有70分的分值,接近一半的分数。每次考试之后,我们就将每个班的高分作文收集起来,经过甄选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打印出来,印发给每个同学,然后根据范文做有针对性的讲评。在讲评时我们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比如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贮备,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小部分优秀作文公开表扬,指出其文章的高明之处,给其他同学以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小部分差作文分析原因,面批鼓励指正,给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我们还以不同学生的作文为例,阅读并讨论,讨论增分措施,为不同分值的作文升格,让学生清楚什么样的作文多少分,在哪儿进行修改,怎样修改就可以提升分数。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并形成规律。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离不开老师对优秀材料的搜集和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当然,我们老师在搜集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多样化,不能单一化,更不能负面化。从某些学生的作文反应来看,似乎这些材料没用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材料的多角度调用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材料单一、老师多角度的分析较少,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由“品味时尚”到“绿色生活”到今年的“拒绝平庸”,即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到关注自我、反思自我,文题亦在情理之中,而我们在遴选材料的时候,也应高度关注这种趋势,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我们对学生平时作文书写也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