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体系已见雏型,在提升社会化管理水平上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一方面逐步使企业从繁重地社会性事务中摆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另一方面切实提高了社会保障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对于一个集征缴、发放、管理、运营和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言,社会保障要实现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实现了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之后,社会化管理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建立起以保障部门为主、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相互融合、离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不失为一个成功而健康的渠道。
一、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打破了“大锅饭”和“铁饭碗”的制度,从而使人们不再单纯依赖国家集体,社会保障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从目前情况看,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全面提升广大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需要。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企业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有了经济上的保障,但这还不够,还应当通过积极推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存在的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全由单位一包到底的模式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单位人”转变为要依赖社区的“社会人”势在必行,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费之后,不宜再承担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日常工作。社会人的管理同样落到社区身上,社区逐步取代单位成为居民生活的最重要的场所成为必然。这是社会保障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尽快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三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需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破产兼并企业的增加,一大批退休人员失去了企业的依托;即使是仍由单位管理的退休人员,有不少人也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迫切要求由社会来管理,社区无疑成为他们新的立足点。另外,现在不少退休人员家庭存在“空巢”现象,子女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也迫切希望社区组织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推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明确思路,统筹规划
从我国行政管辖的特征出发,县(市、区)应作为推行“社区化”的直接主体,并以其为基础单位,谋化发展思路。在具体运作中,要注意把握三个策略:一是循序渐进,平衡过渡。第一阶段,要进行试点。可选择2―3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形成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的配套政策办法;第二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全面推开,如首先将破产、改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然后逐步推开。第三阶段,重点突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退休人员待遇较优厚的企业是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在保持平衡过渡基础上,将企业“延伸”到社区,适时整体转移至社区管理。二是积极开发,优化整合。在高标准加强“社区化”建设,完善自身功能的同时,注意解决好将原企业退管组织的管理职能,顺利移交给社区管理组织并继续与退管会及社保机构保持联系,企业下放退休人员的速度要与社区建设相适应。在推进社会化管理的同时,可探索先着手改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的退管会,完成对这些企业退休人员的转移,再利用这些组织的辐射功能,吸收散居社区的退休人员,对退管会组织要进行规范,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大力推进“社区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与资料、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社会环境等各类有利因素。三是提升标准,完善功能。在实施“三化”方略体系中,应注意把社区社保机构可以以多功能活动中心为依托建立服务网站,与社区服务结合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等等。
三、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晰化职能,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动员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在结算方式上对社区内的退休人员提供方便。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指导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及时向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退休人员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卫生部门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组织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等组织和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管理服务网络,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和指导社会志愿者队伍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为退休人员特别是为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并在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实行社会管理服务后,企业在一定时期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企业要与退休人员所在街道劳动保障机构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移交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和思想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在全方位纳入社保管理的同时,加强社会化发放的管理,改善发放的形式和水平。参加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统筹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力走向和就业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灵活就业规模日益扩大和正规就业逐步萎缩,已成为当前就业形式的重要趋势。为此,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的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一是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习惯于依靠用人单位对参保人进行管理的状况,善于面向社会、面向劳动者个人开展工作,从为“单位人”服务转变到为“社会人”服务上来;二是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股合作制企业的扩面工作,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城镇社区服务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作为扩面的重点;三是适应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加强社会保险关系管理的需要,将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延伸到社区,做到管理重心下沉,服务位置前移。其次要完善法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是积极研究探索参保人员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享受公平待遇的政策,以适应劳动力流动的需要。二是区别不同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群,确定不同的费率水平,享受相应水平的社会保险待遇,使之具有合理性、可行性。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与就业形式多样化相匹配、便利各类人群的参保缴费模式。第三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运用行政、法律、审计、舆论等手段形成全社会综合治理的局面。二是坚持政事分开,由分散型多头管理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转变,将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管、支事务统归一个机构负责,使行政管理、基金监督、基金运作和基金经办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三是实行“五保合一”经办模式,即五个险种一个基数,统一征收、集中管理、分类支付。四是创建统一的社会保险平台,统一制度、标准、结算方法和管理 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全覆盖。第四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为经办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要创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系统,提高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以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处理基金的征收和支付,向社会提供基金的缴纳、记录、转移、查询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廊坊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
一、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打破了“大锅饭”和“铁饭碗”的制度,从而使人们不再单纯依赖国家集体,社会保障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从目前情况看,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全面提升广大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需要。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企业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有了经济上的保障,但这还不够,还应当通过积极推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更好地实现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遍存在的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全由单位一包到底的模式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单位人”转变为要依赖社区的“社会人”势在必行,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独立于企事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用人单位在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费之后,不宜再承担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日常工作。社会人的管理同样落到社区身上,社区逐步取代单位成为居民生活的最重要的场所成为必然。这是社会保障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尽快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三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需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破产兼并企业的增加,一大批退休人员失去了企业的依托;即使是仍由单位管理的退休人员,有不少人也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迫切要求由社会来管理,社区无疑成为他们新的立足点。另外,现在不少退休人员家庭存在“空巢”现象,子女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也迫切希望社区组织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推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明确思路,统筹规划
从我国行政管辖的特征出发,县(市、区)应作为推行“社区化”的直接主体,并以其为基础单位,谋化发展思路。在具体运作中,要注意把握三个策略:一是循序渐进,平衡过渡。第一阶段,要进行试点。可选择2―3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形成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的配套政策办法;第二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原则全面推开,如首先将破产、改制、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然后逐步推开。第三阶段,重点突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退休人员待遇较优厚的企业是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在保持平衡过渡基础上,将企业“延伸”到社区,适时整体转移至社区管理。二是积极开发,优化整合。在高标准加强“社区化”建设,完善自身功能的同时,注意解决好将原企业退管组织的管理职能,顺利移交给社区管理组织并继续与退管会及社保机构保持联系,企业下放退休人员的速度要与社区建设相适应。在推进社会化管理的同时,可探索先着手改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的退管会,完成对这些企业退休人员的转移,再利用这些组织的辐射功能,吸收散居社区的退休人员,对退管会组织要进行规范,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大力推进“社区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与资料、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社会环境等各类有利因素。三是提升标准,完善功能。在实施“三化”方略体系中,应注意把社区社保机构可以以多功能活动中心为依托建立服务网站,与社区服务结合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等等。
三、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晰化职能,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办国办《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动员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在结算方式上对社区内的退休人员提供方便。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指导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及时向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退休人员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卫生部门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组织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等组织和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管理服务网络,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和指导社会志愿者队伍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为退休人员特别是为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并在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实行社会管理服务后,企业在一定时期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企业要与退休人员所在街道劳动保障机构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移交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和思想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在全方位纳入社保管理的同时,加强社会化发放的管理,改善发放的形式和水平。参加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统筹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力走向和就业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灵活就业规模日益扩大和正规就业逐步萎缩,已成为当前就业形式的重要趋势。为此,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必须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的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一是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习惯于依靠用人单位对参保人进行管理的状况,善于面向社会、面向劳动者个人开展工作,从为“单位人”服务转变到为“社会人”服务上来;二是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股合作制企业的扩面工作,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城镇社区服务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作为扩面的重点;三是适应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加强社会保险关系管理的需要,将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延伸到社区,做到管理重心下沉,服务位置前移。其次要完善法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是积极研究探索参保人员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享受公平待遇的政策,以适应劳动力流动的需要。二是区别不同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群,确定不同的费率水平,享受相应水平的社会保险待遇,使之具有合理性、可行性。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与就业形式多样化相匹配、便利各类人群的参保缴费模式。第三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运用行政、法律、审计、舆论等手段形成全社会综合治理的局面。二是坚持政事分开,由分散型多头管理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转变,将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管、支事务统归一个机构负责,使行政管理、基金监督、基金运作和基金经办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三是实行“五保合一”经办模式,即五个险种一个基数,统一征收、集中管理、分类支付。四是创建统一的社会保险平台,统一制度、标准、结算方法和管理 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全覆盖。第四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为经办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要创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系统,提高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以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处理基金的征收和支付,向社会提供基金的缴纳、记录、转移、查询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廊坊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