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善隐汝窑 走进善隐汝窑展示馆,你会被这里的每一件作品而吸引,而在这里的每一件作品似乎都有着诉说不完的故事。它们没有斑斓的色彩,没有绚丽的纹饰,那份“天然去雕饰”的清丽之美却令人屏息。 用时间静心等待 萃采汝窑主人李善明先生当初因为惊艳于汝瓷“雨过天青云破出”而对汝瓷艺术痴迷不得终。成为一个执着的汝窑爱好者,一个钟情于专业汝窑研发的实践者。他用几年的时间不断的研究胎土和釉料,不知到以多少次的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隐汝窑
走进善隐汝窑展示馆,你会被这里的每一件作品而吸引,而在这里的每一件作品似乎都有着诉说不完的故事。它们没有斑斓的色彩,没有绚丽的纹饰,那份“天然去雕饰”的清丽之美却令人屏息。
用时间静心等待
萃采汝窑主人李善明先生当初因为惊艳于汝瓷“雨过天青云破出”而对汝瓷艺术痴迷不得终。成为一个执着的汝窑爱好者,一个钟情于专业汝窑研发的实践者。他用几年的时间不断的研究胎土和釉料,不知到以多少次的满怀期待却失望落幕,才换来了今天温润柔和的釉色。
有品质才有底气
凭借一份超乎常人的毅力与执着,“善隐”窑终于问世。李善明先生将多年钻精瓷艺与茶道的精髓融入每一件作品中,以器重新建筑茶的形式,茶瓷交融时莹若翠玉的通透,品茗间唇上温润的触感,让茶盏成为人与茶之间沟通的完美桥梁。
其他文献
晋商的成功,靠的自然不只是某个力挽狂澜的商业奇才更是它的制度创新。一代创业,代代承传,百年不衰,晋商在50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建了一套“可大而又可久”的组织管理制度,解决了家族商业持续发展的难题。 笔者欲解读晋商,窥视其间种种奥秘,上下求索,苦寻不得,精诚所至,夜来灯下掩卷投笔之时,有智者自书中起,口称吾为晋商君,与笔者挑灯夜谈,揭开晋商崛起中最重要的奥秘……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笔者:现代
西安,是印度总理莫迪访华的第一站。西安人为他举行盛大的仿古入城仪式——这是古城人对尊贵客人的最隆重礼遇。在外人眼中,西安太“古老”。其实,西安在近现代中国作为“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将抓住机遇,打造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物流中心,这里的风景,亦古亦今。 震撼的美东方式的写实之美 上世纪70年代对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中国的古代典籍,总给人一种感觉,用西汉司马迁的话说“微妙难识”,《道德经》亦如此。东汉时期,张陵创建道教,把老子奉为道祖,把《老子》尊为最高经典“道德真经”,而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则把《老子》与《周易》《庄子》尊为“三玄”。 今天的我们初读此书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但是这本书二十多年来对作者本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开启了作者的心灵,让他感受平凡的生活带给来的幸福感,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中国人真正的“文化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团扇也称“纨扇”“宫扇”“绮扇”“合欢扇”,起源于中国汉代,自古便与美人有着形象上的紧密联系,它常执于佳人手中,除了可招凉祛暑,驱虫扑蝶,还可掩面遮羞,帮助构成传统闺秀的理想形象。其实团扇不仅是中国传统女性的角色道具,同时也被众多男士使用。 缂丝团扇,就是缂丝为扇面制作
5月24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举办首届汉式集体婚礼,24对新人身着汉式婚礼袍服,依次进行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结发、执手礼等,再现了中华传统婚典文化的古韵之美。 来源/新华网 广西三江:校园传承非遗文化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将侗戏、侗歌、侗画等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形成了“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教育格局,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
古琴是件从骨子里透着安宁和婉的乐器,它多数的曲子亦是这样,调长音转,曲润声悠。仿若是回回落落、叠叠弄弄间,一支香才恰恰燃到尽头,半缕轻烟随着律声缭绕七弦,方寸间就静了心怀。 而风流从来出自魏晋,其中一位奇人就敢于把酒七弦拟疏狂一番,他将琴中那水之深、月之静、梅之幽的恬淡雅然都抛了去,唯留下一夜清风,浇上坛坛烈酒,于醉中弦动如风翻林舞,琴诉如且啸且吟,情仇浓郁泼洒曲间,今日听来犹能闻得那夜酒狂、魏
也许沉睡数百年的因缘,竟让我梦境中与茶圣陆羽相遇。这是一次意外的邂逅,让我深深进入茶的境界,茶是物,茶是灵,茶是人,人在茶中。陆羽先生羽扇纶巾,似乎正当年,意气风发,一边梦中传授茶经智慧,一时娴熟泡制茶汤。袅袅香气,茶汤醇厚,一席在高山之巅云雾重重的梦境中,我拜倒在茶圣陆羽的茶席前。一场扣人心弦的时空对话即将展开,一次对于我和当下众生的茶经洗礼,一方茶的盛宴,一遭人生的变局。也许梦幻,其实真实,也
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脱离了传统的农耕文化,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物质的极大丰富,互联网的无限便利,让我们随时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质需求。但是僻处深山的大丘脊,依然以一个村落独立单元的形式,传承着“靠山吃山,耕织采集,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只有走进这个村落,才会真正明白“天人合一”在中国人的生存中有着如何根深蒂固的烙印。 守天时,便是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大丘脊的村民会严格按照天时
学习,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向来为人所看重,因此劝学类文章也不在少数。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所概括的传统知识分子学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进可以入朝为仕,退可以开馆授业。这体现出的是他对待子孙前途进退裕如的宽松心态和现实主义的入世态度。与传统劝学注重晓之以事理(如荀子《劝学》)、晓之以名利(如汪洙《神童诗》)不同,《颜氏家训》从人的社会化生存需要出发缘世而循理,因世而见利,因而更具人性
《幽梦影》全书219则,是一部语录体的笔记小品,作者张潮,字来山,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曾任翰林院孔目,著有《心斋诗集》《心斋聊复集》《花鸟春秋》《花影词》,而以《幽梦影》闻名于世。 此书深受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影响,一反现实人生争名夺利的浮躁之气,而以一种幽静的态度书写如梦一样迷离、如影一样朦胧具有诗意和理想的另类人生。内容涉及自然和人世间的方方面面,谈文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