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本文就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做好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8,G613.5,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240-01
新課程标准提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落实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
分析课型,是音乐欣赏还是歌曲学唱。教学内容的难度属于高中低哪个学段,教材中设计到那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果自己把握不准确可以借助教学参考书或上网查询资料。
(二)分析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至于多大的孩子适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与不同地区等因素也相关联,大致按照低段主要以激发兴趣,律动,按节奏读歌词,游戏故事为主线贯穿音乐课,中段加入简单识谱,高段作品难度增大,讲授更加趋于理论化,歌曲演唱时对声音有更高要求。
(三)确定目标,即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审美艺术,要让学生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感知音乐,感受音律,感觉到音乐的美,这一目标应始终贯穿于一堂音乐课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是为了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剥夺学生们参与教学的生成性过程,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知识与技能”目标通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然而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方发进行突破或许又会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二、激发学习兴趣,多元化导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对所参与的活动的兴趣如何,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手段,可以是游戏导入、音乐律动导入、情景导入、实物导入、直接音响导入等等。具体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
三、引导参与表现,丰富课堂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现获得音乐审美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参与音乐表现满足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它赋予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的再创造行为。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聆听——感受音乐美
在教学《大鹿》时,教师用情境导入法出示歌曲录音,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聆听来感受歌曲,听后启发孩子说说歌曲的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听歌曲,孩子们可以边听边随着音乐拍拍手,听清大鹿是和小兔各是怎样的表现,听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动物的评价。复听歌曲,引导孩子们边听边轻声跟唱,想一想,演唱大鹿和小兔各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
(二)歌唱——表现音乐美
在前面聆听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难点句作适当示范讲解,孩子们已能完整演唱歌曲。孩子们都喜欢唱歌。如何培养孩子们大胆、自信地歌唱,引导孩子们用演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关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来演唱大鹿和兔子的话,老师演唱叙述性的句子,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解决了歌唱教学的任务,而且对于歌曲中节奏的难点,通过表现当时紧张的情节,也顺利地解决了。
(三)表演——创造音乐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都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我在鼓励学生创作表现《大鹿》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差异,使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和展示自己,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展现的平台。我把歌曲内容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大森林的故事”,故事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进行表演,于是有的用乐器演奏来模拟森林中的风声、树叶“沙沙”声、猎人的枪声等;有的用优美的姿态表现美丽的花朵、小草;还有的创造性地搭起小房子……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沉浸在创造美的快乐中。
四、加深情感体验,真情投入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孩子学习音乐作品。首先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来感染孩子。例如在教学《甜甜的秘密》一课时,我以对老师的情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听老师的歌——初步感受;唱老师的歌——表达情感;说老师的事——加深体验;写老师的歌——升华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对老师的情展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孩子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更重要地体验了真情,表现了对老师无尽的爱。
最后想用《课标》中的一句话总结本文:“小学音乐课程设计要凸显美育功能,以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让小学音乐课设计出水平,设计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经验[J].新课程(小学),2015(0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8,G613.5,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240-01
新課程标准提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落实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
分析课型,是音乐欣赏还是歌曲学唱。教学内容的难度属于高中低哪个学段,教材中设计到那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果自己把握不准确可以借助教学参考书或上网查询资料。
(二)分析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至于多大的孩子适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与不同地区等因素也相关联,大致按照低段主要以激发兴趣,律动,按节奏读歌词,游戏故事为主线贯穿音乐课,中段加入简单识谱,高段作品难度增大,讲授更加趋于理论化,歌曲演唱时对声音有更高要求。
(三)确定目标,即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审美艺术,要让学生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感知音乐,感受音律,感觉到音乐的美,这一目标应始终贯穿于一堂音乐课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是为了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剥夺学生们参与教学的生成性过程,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知识与技能”目标通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然而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方发进行突破或许又会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二、激发学习兴趣,多元化导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对所参与的活动的兴趣如何,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手段,可以是游戏导入、音乐律动导入、情景导入、实物导入、直接音响导入等等。具体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
三、引导参与表现,丰富课堂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现获得音乐审美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参与音乐表现满足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它赋予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的再创造行为。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聆听——感受音乐美
在教学《大鹿》时,教师用情境导入法出示歌曲录音,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聆听来感受歌曲,听后启发孩子说说歌曲的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听歌曲,孩子们可以边听边随着音乐拍拍手,听清大鹿是和小兔各是怎样的表现,听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动物的评价。复听歌曲,引导孩子们边听边轻声跟唱,想一想,演唱大鹿和小兔各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
(二)歌唱——表现音乐美
在前面聆听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难点句作适当示范讲解,孩子们已能完整演唱歌曲。孩子们都喜欢唱歌。如何培养孩子们大胆、自信地歌唱,引导孩子们用演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关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来演唱大鹿和兔子的话,老师演唱叙述性的句子,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解决了歌唱教学的任务,而且对于歌曲中节奏的难点,通过表现当时紧张的情节,也顺利地解决了。
(三)表演——创造音乐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都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我在鼓励学生创作表现《大鹿》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差异,使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和展示自己,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展现的平台。我把歌曲内容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大森林的故事”,故事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进行表演,于是有的用乐器演奏来模拟森林中的风声、树叶“沙沙”声、猎人的枪声等;有的用优美的姿态表现美丽的花朵、小草;还有的创造性地搭起小房子……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沉浸在创造美的快乐中。
四、加深情感体验,真情投入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孩子学习音乐作品。首先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来感染孩子。例如在教学《甜甜的秘密》一课时,我以对老师的情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听老师的歌——初步感受;唱老师的歌——表达情感;说老师的事——加深体验;写老师的歌——升华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对老师的情展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孩子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更重要地体验了真情,表现了对老师无尽的爱。
最后想用《课标》中的一句话总结本文:“小学音乐课程设计要凸显美育功能,以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让小学音乐课设计出水平,设计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娟.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经验[J].新课程(小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