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真空之“真”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艺术要活下来,我认为就必须有新的开始和变化。在青年艺术家陈卓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一种沉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像植物一样,在时间的作用下,缓慢地、自然地、有序地发生了变化。这种从容、平稳的过渡,其实是艺术家在经过剧烈、突变甚至绝望之后全新的开始。
  陈卓的作品在我看来,是对理想和未来的“寻找”,又是对当下生活和状态的一种“判断”,在“寻找”与“判断”中交替时间片断的方向和确定,以达到人生境界的把握和掌控,是理性而充满智慧的,是思考而富有哲学意味的。她尽自己的可能,通过雕塑的形态进行具体描述和概括,倾诉自己心情和观点。那些真空在哪?那些记忆之城在哪?在没有空气的世界心灵会是透明?人生的经验或者情感的经历,对于艺术、对于哲学以及其他真的那么重要吗?记忆的保留或者消失究竟因为什么?昨天、今天、明天的区分与判断只是在某种时空、某人特定的概念,在艺术中,无论是怀念、追寻、向往,这种过程是人与现实的交汇与对白。如果把“真空”分解“真”和“空”,这两种状态矛盾吗?陈卓的作品“80真空”,金属的质感,炫亮耀眼,仿佛时间的记忆锻造在表面,而心脏被尘封在作品里面。这种质感和光亮使我想到了太空,抑或航天员的感触陈卓凭借作品一样可以抵达。而看她的陶质“80真空”,作品的某种气质来自地球的深层,洁白轻柔、细腻温润、飘逸模糊、闲适舒畅,通过真实、平缓、沉静的情感诉说,实现了与自然、生命以及观者的对话。选择金属、陶质并通过这些材料的特性,在三维空间打开属于自己的门和通道。在陈卓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当代艺术家应该被公众认可的精神品质,这种担当体现“80真空”里的“真”非常可贵。
  有人说:“一千个中国艺术家就有一千种中国当代艺术。”这虽然是调侃但也就是对中国当下当代艺术的真实写照了。当代艺术在中国迅速发展,难免出现投机、猎奇、丑化、抄袭等众多问题,而这种艺术实践又无形的影响着公众艺术审美和认知,所以说当代艺术家需要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表象,在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以新的思维和表现语言将个人的创造力和艺术维度正确传达。当代艺术应当表现时代主流价值,不应为了小己私利而创作所谓的“当代艺术”。
  雁西:你的雕塑有什么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己的雕塑语言?
  陈卓:真实、平缓、沉静是我的雕塑一直秉持的情感诉说,我喜欢让作品和自然、和生命有对话的关系。
  我的雕塑语言就是通过材料的特性在三维空间中去诉说心语,平静而沉思,与观者进行心的交流。
  雁西:你的雕塑作品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代替性吗?
  陈卓:我的作品就是自我感知、内心情感感受的一种物化表达,它的形式可能是雕塑、可能是绘画、也可能是首饰等等,艺术形态终归是为思想服务的,明晰这个核心就好。例如我的雕塑作品《寓言系列》的材料是陶瓷,因为我想要传达的是那种自然、社会、人和内心的对话和关系,而陶土这自然属性的材料加上釉色和火焰的升华后使它有了新的生命,这不仅是创作者给予的,还有我们艺术家所不能完全掌握的地方,这就是陶瓷艺术的魅力。而我需要作品这个主角有三维空间去表达自己,就像舞蹈一样,舞者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会说话、都有表情,在这个层面上我的这系列作品陶瓷就是最好的材料,雕塑就是最恰切的艺术形式,不需替代。
  雁西:你的雕塑作品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有空间?
  陈卓: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是在最大程度地阐述她的话语态度、表达个人观点的。从事艺术学习创作十余年,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成熟和智慧提升,在经历不同时期后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我一定会有不同的解读感受了。也许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的艺术表达是不同的,但也许都是最好的,这个问题和空间就留着以后我再去改进吧,我自己也很期待。
  雁西:你和你的雕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为什么用雕塑来创作?你有可能放弃雕塑吗?为什么?
  陈卓:是一种对话和依赖的关系,就像是沙漠中干渴的人终于跋涉到生命之河,畅饮甘甜后那种清透的身心满足。我需要在创作过程和我的作品去满足和释放这种情愫,并从这个作品中再审视自己,这个瘾我戒不掉了。我也喜欢绘画,但现阶段更喜欢用手去感触和塑造新生的过程,我认为艺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包容,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也在尝试和创作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这样很好。艺术不分家,我不会放弃雕塑或者绘画。我曾经很多次感慨我的学业、事业和生活是与艺术相伴并会延续下去的,很庆幸,也很珍惜。
  雁西:雕塑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占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关系?
  陈卓:恩,我的艺术创作中雕塑、或者说立体作品占70%的吧,近两年纸本绘画比较少了,前些年我也画油画、壁画、综合材料等,绘画过程也是很享受的。这几年我是以陶艺和首饰为主了,例如2010年到2011年我学习了首饰制作并收获很多,我理解我的首饰作品就是mini版的雕塑,这是很有趣的。所以说,绘画、首饰、雕塑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是个三角形的关系,缺一不可,互相支存。它们三个有时是钝角、有时是锐角、有时候是直角,每个人的精力和侧重点不同,我的艺术创作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表现吧。当然,它们也有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均分180度,估计那会我就是无敌勤奋的女艺术家了。
  雁西:你的雕塑和传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陈卓:传统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是根植于传统之上,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汲取营养,成长、成熟、发展起来的,而后在自我精神生态中去建立自我艺术语言体系进行创作艺术,我亦如此。
  雁西:你创作过程中的收获或突破?还需要在那些方面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陈卓:我认为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自省和自修的过程。从初学艺术至今,我收获的不仅是创作艺术的技法形式和理论观念,最重要的是能够自我审视、和自己的真实内心对话,将心境释放转换成可视可感知的作品,以“物”的方式与人们交流。
  以个人单位,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纵向的生长过程,我们艺术家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自我精神生态中的一个节点体现。艺术创作是需要不断的去实验和探索的,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我们艺术家得到精神的满足。
  陈卓
  2004年7月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装饰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07年7月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 公共艺术与理论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 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
  2010年9月至今 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装饰艺术系
  学术活动:
  2007年 作为天津美院中方代表教师与德国哈勒美术学院完成实验性教学课题《SHADOW》,课题成果出版画册。
  2008年 获德国DAAD国际机构艺术组织邀请赞助,赴德国哈勒美术学院进行课题《BlACK≠ 黑》的教学实践及艺术考察,课题成果出版画册。
  2010年9月-2011年7月 天津美术学院公派访问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首饰设计工作室
  参展获奖:
  2007年 陶艺作品《怪物》获首届中国美术教师年度作品展优秀奖陶瓷作品《80真·空》系列 于天津美院美术馆 个展
  2008年 藏书票作品《元生》系列入选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
  2009年 艺术设计作品《80真空》入选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展览陶瓷作品《80真·空》蓝石艺术空间 群展
  2010年 设计《无题系列》作品入选《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藏书票作品《BIRD》获得 2010年第三届伊斯坦布尔国际藏书票比赛最高荣誉奖
  藏书票作品《tIRtOUS》获得 2010年第三届伊斯坦布尔国际藏书票比赛荣誉奖
  2010年 《追忆Ril-Neal》个展 上海田艺格画廊
  2011年 首饰作品《弗里达之痛》、《迷蝶》入选 2011年中国姿态艺术作品展
  2012年 首饰作品《弗里达之痛》、《浮》、《迷蝶》入选第三届
  天津市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
  作品、论文发表:
  2007年 论文《谁引领了谁——谈设计与时尚的关系》发表于《北方美术》
  2007年 论文《土与环境,历练后的新生——浅谈陶土之陶艺创作感受》发表于 《美术大观》
  2007年 陶艺作品《怪物》发表于《中国雕塑年鉴2007》
  2007年 作品《80真·空》系列发表于 《雕塑》杂志
  2008年 论文《艺术解读生态学之精神生态与生态自我》发表于《艺术设计与教 育论文集》
  2008年 藏书票作品《元生》系列发表于《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作品集》
  2009年 艺术设计作品《80真空》发表于《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展览作品集》
  2009年 多幅水墨绘画作品发表于德国《BlACK≠ BlACK》画册
  2010年 论文《浅析生态雕塑》发表于《亚洲超越设计展论文集》
  2010年 设计作品《无题系列》发表于《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
  2010年 藏书票作品《BIRD》、《tIRtOUS》发表于伊斯坦布尔《 第33界FISAe国际藏书票大赛作品集》
  2011年 论文《浅析“公共”与“生态”—— 公共艺术和生态学的共同性》发表于《艺术设计与教育论文集》
  2012年 论文《浅谈艺术创作的生态方法论 》、《浅析生态美学 》发表于《天津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
  2012年 首饰作品《弗里达之痛》、《迷蝶》、《浮》、《星枝》发表于《2012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
  2012年 首饰作品《弗里达之痛》、《浮》、《迷蝶》入选第三届天津市滨海 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
其他文献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对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精辟论述,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强调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
“穿西服的未必是好人,有纹身的未必是混蛋。如果你说我是错的,那就证明你是对的。”这是茅侃侃的座右铭。他说自己的上升星座和月亮星座是天蝎,特别矛盾,“但是适合做生意”。  茅侃侃,人称混世魔娃,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凭。2004年正式创业,任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运营官。留长发、信命理、痴迷刺青,他的创业总是在不断颠覆传统,而今,他又一头扎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  三十而立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你所做的最有勇气的一件事就是敢于剖析自己,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并且还知道自己今后将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希拉·默里·贝瑟尔     对于整个六楼的全体医务人员来说,今天可真是出奇地忙。有十个新病人被确诊患有严重的疾病,急需住院治疗。从上午到下午,护士苏珊都在为他们办理住院手续,一刻都没有闲着。而作为她的助手的好朋友莎侬,则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她穿梭在各个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是少不了的事,餐桌上七大姑八大姨免不了会关心(八卦)你的终身大事,这个春节你被逼婚了么?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对男女的婚恋问题特意做了研究,快来看看有什么重大结论!  该实验出自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 Ariely的《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其结果很有趣,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尤为常见。  Part 1.  实验人员找来100位正值青春年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社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精品社团——“雏鹰社”的实际情况为例,从社团的概念、社团发展现状分析社团存在的问题,根据社团建设目标对今后英语精品社团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生社团 英语社团建设 研究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提出,要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
临时学校“搭建”、异地复校、原地复校陆续展开,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之中,社区、社会组织与学校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合力,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省的教育重建工作,持续至今。  103.4°E,31°S,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33km,  8.0级,  11度。  当将这一连串的数字联系在一起时,人们的思维会瞬间聚焦。  在2008年的5月12日,
辽宁省阜新市委在全市创新开展千个机关党支部与千个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简称“千千结”活动),在转型振兴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互学”中坚定信仰,推动转型振兴取得新成效。一是坚持以条例为遵循,向书本学。机关党支部与结对的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条例,机关与基层党务工作者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共上精品党
2019年8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闭幕,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中国选手奋勇拼搏,追求卓越,以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再次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  2019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我国参赛选手和从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祝
提到刘奕君,就不得不提《琅琊榜》中的宁国侯谢玉、《伪装者》中的王天风、《远大前程》中的张万霖……也正是因为这些出彩的角色,让他一跃而起成为了当红“戏骨”。尽管在年轻时就主演过多部影视作品,还曾是中国第一位在韩国拍片的男星,但真正让观众认识到刘奕君还是从这几年开始,虽然剧中他多是配角,但总能在一众主角中成功突围,成为整部戏里的不容忽视的看点。  对于演戏,始终有所执着的刘奕君,将一腔热爱付与作品与角
化学属于自然学科,主要是对物质结构、组成以及性质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有着更强的操作性。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深度学习是一种解析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时,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去,并能够帮助学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所以,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基于深度教学来展开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