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之境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如果把西北看作广袤苍凉的沙场,那么,江南就是山清水秀的花园。沙场历练的是能操控金戈铁马、冲锋陷阵的勇武之士。花园培育的是花草树木,还有一代又一代有名无名的文儒之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江南奇丽秀美的独特环境,既是士人生养之本,又是士人情感之所倚。人因境而生情,境因人而增色。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的炎黄文化发展主要在中原地区。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这些名声显赫的士人,都出自中原大地。那时的江南,还是“蛮夷之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在文化发展层面上更与中原相距甚远。以后的近一千二百年间,尽管有了南北朝柳恽的《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开始进入了诗人的视野;尽管有了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开始成为诗人笔下最美的题材。但从总体看,江南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没有改变。直到宋朝,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心南移,江南文化的地位才有了质的变化。到了明清时期,江南遂成为秀色迷人的人间天堂,士人辈出的沃土。
  江南是水乡,湖泊星罗棋布,江河交叉纵横。其水,通常既不是“风在吼,马在叫”的黄河之水,也不是“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的大海之水,而是“漾漾悠悠几派分”的平静之水。水是最具江南特色的地域标志,也是构成江南美景的主色调。“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之美,美在水;“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秦淮河之美,美在水;周庄、同里、西塘等古镇之美,同样也美在水。水是江南故事里最主要的情节,也是反映江南人生活和情感的广泛背景。曹娥投江寻父尸的悲壮,使孝道成为舜江滔滔不绝的主题。西施溪边浣纱,浣出了“沉鱼”的情形,浣出了惊世佳人的不朽名声。为此,诗仙李白也禁不住诗兴勃发,吟出“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的赞美诗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等辈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三月初三,在兰亭水边举行的饮酒赋诗“曲水流觞”活动,则被引为千古佳话。而这一儒风雅俗,也一直留传至今。
  辽阔的水域,在给江南人带来舟楫之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水的印迹。《诗经》里说:“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其所指的地点,不一定是江南,但江南人乘船出行却是一件寻常的事。当孔子带着弟子坐着牛车周游列国,在崎岖的路上颠簸得狼狈不堪时,江南的“蛮子”们早已“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尽享着优哉游哉的漂浮之趣了。同样出行,胡人骑的是马,手握的是缰绳和皮鞭,驾驭的是活生生的牲畜,要的是力度和张狂。江南人乘的是船,手握的是桨或橹,驾驭的是经过加工后没有生命迹象的木材,享受的是前行中平静的悠悠。当然,船是敌不过马的。宋亡于元,明亡于清,铁骑两度似旋风般地横扫江南大地。然而,操控舟楫的手依然固执地操控着舟楫。风和日丽的白天,驾一叶扁舟,在碧水的荡漾里遐思,依然是江南人追求的亘古不变的境界。秋高月圆的夜晚,端坐在画舫间,听流水潺潺,闻琴弦瑟瑟,酌酒赏景,吟诗赋词,依然是传统的雅兴。柔情似水,血管里渗浸着水的江南人,在棹桨间摇曳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行走在江南,绕不过的是桥。数不清的桥横跨在大大小小的河湖上,数不清以桥为名的村庄散布在田野上,点缀着江南的景致。桥本来作用仅仅是沟通两岸,以利行走之便,而江南人却偏偏要赋予它许多复杂的含义。区区一座桥,非要像置景般摆弄,有的要在栏杆上雕花镂兽,有的要在桥面建水榭凉亭,似乎要让你在桥上走十步或二十步,比在平地上走得更有模样,更有风韵,更有价值。于是,仅仅是周庄的双桥,一经在画面上亮相,便差点把一些人的眼球都惊凸了。无论是大桥还是小桥,都得起一个叫得响的名字。“登天”太俗,就来个“步云”,“仁济”不够大气,就来个“广济”。书,要请名家挥就,刻,要由巧匠镂成,再施以朱漆或金粉,即可大放光彩且流传千古。更有甚者,似觉在该建桥的地方摆弄不过瘾,竟在自家的后花园里挖土造湖,硬生生弄出些拐弯抹角摸样的所谓九曲桥来。湖里要有游鱼穿梭,荷叶轻漾,岸边还得点缀些石笋假山,廊榭台亭。似乎这样,方能显示雅致。走在桥上,脚步应该是轻轻的,幅度是小小的,频率是缓缓的,才可在几步一折,几步一弯的绕行中,摆几分悠闲。也许是江南人对桥情有独钟的缘故,桥也成了情感的载体。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在草桥,许仙与白素贞相恋在断桥,牛郎与织女相会在鹊桥。凡人与非凡人的爱情都与桥有着不解之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当游牧民族还在把一个个毡包在草原上移来挪去,“今夜不知何处宿”时,江南人把房屋建得连成片、连成块,形成一条条小巷的历史已有了数不清的年代。江南的小巷,逼仄而幽深,神秘的空间里长满了只属于江南的风土人情。有“狗吠深巷中”的突兀狂躁,也有“深巷明朝卖杏花”酥软的叫卖声。有屋檐上紫燕的喃喃,也有厅堂里书声的朗朗。有水井边汲水捣衣的“梆梆”声此起彼伏,也有树荫下修锅补碗的“叮当”声时兴时息。巷口鞭炮炸响的时候,花轿里端坐的娇俏新娘会被接进深巷里的婆家。花好月圆的夜晚,一些满腹诗书,多情而寂寞的女子,会和她的女伴悄悄地溜出深巷,行向水榭凉亭。于是,小巷常成为不少《西厢记》似的故事的开头。在冬天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在一些朱漆大门的门前,总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围聚在一起,时而眉飞色舞,把祖上的辉煌描绘得淋漓尽致;时而唉声叹息,叹生不逢时的嗟伤,今不如昔的悲哀;时而又沉默无语,闭目养神。那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神态,使人揣摩不出,究竟是他们因衰老而疲惫了,还是小巷因衰老而疲惫了。小巷一直在衰老,在渐渐变成一张发黄的画笺。只有那些像词人的长短句般排列的青石板上传来的足音,常使人向时光远去的背影张望。
  比起水来,江南的山就逊色得多。既没有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也比不上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的高大。“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文化名山天姥山,其实际高度也就一千来米。被人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的黄山,其高度也不过一千八百余米。不过,山不在高,有景则灵。江南的山,大都层峦叠翠,掩映在葱郁之中。不像有的地方的山,要么寸草不长,灰蒙蒙光秃秃,或似一个个石堆,或像和尚的头;要么终年白雪裹身,一副冰凉萧瑟的景象。在江南,无论多么小,多么没有名气的山,涧水淙淙总是少不了的。大一点的,常有瀑布飞泻而下,把人引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遐思中。拾阶而上,总是鸟语婉转盈耳,花香沁沁扑鼻,远处,常有朱红色的凉亭在绿丛间忽隐忽现。站在山巅,时而有云雾在眼前飘过,时而像一条条飘带,时而像一只只风筝,转眼又消失在群峰之间,无影无踪,使人飘然而荡魂。“江山如此多娇”,难怪诗人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无心政务,沉湎于在山水间探奇览胜,下棋吟诗,以至于断送了仕途。也难怪北宋学者陈翥,博学多才,却隐居山间。一生肩挑道义的包拯,一心想为国家招揽人才,几次三番到其家劝说、请求,又是赠诗又是送礼,朝廷也“三征七聘”,而陈翥竟“不听天子宣,幽栖碧涧前”,全然不为所动,不仕的意念坚定不移。也许是江南人太爱山的缘故,不仅忘情于山,眷恋于山,而且对山的感情色彩也与众不同。看山是仰着看,用欣赏的目光看,“悠然见南山”,完全是把山看作养心养眼的景物,与“一览众山小”的情结和霸气有着天壤之别。
  江南人是喝着江南的水,看着江南的山世代繁衍生存的,其骨子里浸透的是江南山水的柔和素雅之气。正是江南的独特环境和具有特性的人,在与儒学文化的契合中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众多具有区域特征的士人。在明代的状元、榜眼、探花中,江南人至少占了一半以上,在清代的状元中,光苏州人就占了四分之一。但江南没有出一统天下的帝皇,尽管夫差和勾践都曾当过一国之君,却无法与秦始皇之类的皇帝相提并论。江南人中官居要职者颇多,但有作为者甚寡,而且,大多仕途不顺,有的被贬黜,有的自愿请辞,在外闯荡了一番后回归故里。江南没有可与项羽匹敌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骁勇战将,也没有像集侠气、狂气、才气、仙气于一身的李白那样的天才文豪。江南也许,也就是“田园诗”、“山水诗”的故乡,一块烟雨飘渺中的幽静而安逸的,滋养士人的土地。
其他文献
1  这是一座冬天的城市。  关于一座城市,词条中的介绍都很规范,人们被限制在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历史人文、交通旅游这几个简单明了的词语之间,感觉到,好像一座城市只有概况,而在各种概况的下面不给城市一点喘息的空闲,也不给人们留出一点想象的空间。幸运的是,眼前的这座城市之于我,不是各种乏味的解说,而是声情并茂地演绎和细枝末节地渗透。  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我走在这座城市的街上,不是乘车,只是走,是
期刊
2016年10月9日,许淇先生因患前列腺癌逝世,享年79岁。  翌日,在许老师旧宅灵堂,面对先生遗像,脱帽鞠躬,我抽噎叨念,先生走好。眼泪断珠落下。  1961年,也是一个秋日,包头铁道学院许朴老师带我登门拜见许淇先生。几天以后,我独自去他那里,可以说,那是他对我的面试和第一次授课。两个多小时,只谈论文学艺术。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他说,你如果想画画,就要做伦布朗,你要想写作,就要做托尔斯泰
期刊
你说过北京的柳树好看。实际上,不全对。北京开春儿临水的柳树才好看。我知道一个看柳的绝佳地点,带你去。  这么说吧,过完年,你就得来。来的时候,多带两身衣服。别忘了装一条你喜欢的纱巾,罩脸用。北京的春天多风,那风刮起来,比冬天还勤。风里夹带着小沙粒,打得人脸带疼不痒的。  冬日的风夜里刮,开春儿,或者说有了开春儿的迹象,风也势利,改白天。一刮起来,遮天蔽日。太阳,又小又白,围棋子儿似的,高天上挂着。
期刊
母亲进城  母亲进城。总是要带一些  土豆 粉条 杂粮  和她随身换洗的几件衣服。  拖着大包小包,母亲  被街巷的风推来撞去。有时  她不得不弯下身子  大口喘气。  岁末年初。母亲  必是要进城的。年猪杀了  新面磨了。鞋垫做了  趁着腊月空闲,把热腾腾的亲情  送到城里。  母亲进城。我感觉  她带着乡愁来了。  如今,母亲进城的次数  越来越少。奢侈得就像她头上  仅存的黑发。  满头银发
期刊
工地一角的大坑  那个夏天  我要天天穿过一座建筑工地  工地的一角有一个大坑  大坑里面有些许的积水  存着积水的大坑  和旁边的几棵树组合在一起  像极了一只睫毛忽闪又含着泪水的眼睛  只是这只眼睛  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空洞  一只含着泪水而空洞的眼睛  整个夏天  不断堆积的石料和沙子没能填满它  挖掘机和塔吊们的轰鸣声没能填满它  上百个工人如雨的汗水也没能填满它  当坑里的水干涸的时
期刊
谁也别装什么豁达大度,像一个纵横天地的英雄  谁也别漠视城市神奇魔力,像一个可以穿越的精灵  今天的时代已经无法带着吴钩去收关山五十州  童话里的人物已经屡见不鲜在手机的自媒体短片  逛到一个城市都要发几张照片表明到此一游  就像一条狗撒欢走过车流说我尿了一辆宝马还有奔驰  难道城市就是一堆砖石让人看看、摸摸、照照  难道城市就是在泥土上长出奇奇怪怪的高楼和峡谷风  然后,在晚上走到哪里都觉得似曾
期刊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许淇文集》首发式,共同分享许淇先生伟大的艺术成就,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许淇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市文艺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60年前,在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的火红年代,许淇先生告别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告别父母双亲,只身来到当时还很荒僻的包头,以崇高的理想、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支援包钢建设的伟
期刊
春光明媚,桃花绽放。  4月15日,是包头文学艺术界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必将载入包头文艺发展的史册,成为熠熠生辉的一页。  全市文艺工作会议隆重召开,26名为我市文学艺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中青三代作家艺术家受到表彰奖励。嗣后,举行《许淇文集》首发式,耄耋之年的许淇先生精神矍铄,畅谈创作感想,分享人生体验,尽显名家风采。  人杰地灵,从包头走出去的作家艺术家,卓然而为大家。星光璀璨,玛拉沁夫、
期刊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上天上一颗星  ——Jacques Préver  梦一般美的巴黎女人  突然又开始迷恋巴黎,或者说是迷恋法国。那种慵懒又迷人的气质,漫不经心的艺术氛围,热爱生活、热爱色彩、热爱细节、热爱享受的法国式生活……  法国女孩向来与众不同,在打扮上,她们最讨厌的可能就是从众和庸俗。《碟中谍4》里性感的女杀手太让人惊艳,我目不
期刊
都说木心回忆录好,我初始有点儿不信,记得好像读过木心的一套书,觉得一般,放起来了。及至拿回忆录来读了,发现和印象中差异甚大,再找那套书才明白弄混了,把台湾另一老头儿当成木心了。  那老头儿是谁我就不说了,免得平白生出是非。但读木心的书,我总忍不住要说什么。  木心介绍文学,点点滴滴,却汇成大江河。这倒也罢了,其中的妙趣经常横生出来,天上地下人心,游刃有余。我最喜欢的是这其中总有一些小句子突然冒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