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 自适 悲苦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蒋捷是宋元之际著名词人,身处国破家亡的悲剧时代,面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他却毅然选择隐居不仕。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其词作解读分析,探究了词人隐居时期的复杂心态,有对民族气节的坚守,有淡化家国之痛的随缘自适,也有隐居之余内心深处郁结的悲苦情怀。
  关键词:隐居 坚守 自适 悲苦
  隐居是中国传统文人无法实现理想时的一种选择,纵情山水田园,以求得精神的超脱。宋末元初易代之际的词人蒋捷,在穷途末路时,毅然选择隐居,抱节守志以终,唱出了一曲动人的悲歌。本文结合宋元易主的时代背景,试对蒋捷隐居时期的词加以解读分析,探究其复杂心态,以便我们尽可能地全面了解、评价这位优秀词人。
  一、生存困境中的冷静坚守 夏承焘先生说:“有宋一代词事之大者,无如南渡及崖山之覆,当时遗民孽子,身丁种族宗社之痛,辞愈隐而志愈哀……”①而事实上,北宋的灭亡尚有宋室南渡的苟延残喘,南宋灭亡于蒙元铁蹄之下,是一次汉民族政权的彻底灭亡和汉文化的断裂。在残酷的战争中,中华大地深受荼毒,百姓颠沛流离。蒋捷出身于南宋宜兴蒋氏望族,少年的他过着“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幸福欢快生活,然而时代的巨变使得他一朝家园顿失,原有的安定富足生活化为乌有,词人卷进了漂泊流浪的难民大潮,四处飘零,衣食无着,内心凄苦。他的《贺新郎·兵后寓吴》写道:“深阁帘垂绣。记人家,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此词深刻吐露了战乱中漂泊无依的苦难生活,过去是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而今是无家可归、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为求一饭而甘愿为老翁写牛经,就连这最低的愿望,也因为战乱使得农事荒芜而得不到满足。对于家庭富足的他,犹如从天堂坠落到地狱。
  蒙元入主中原后,统治天下已成定局,为安定人心,治理天下,开始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了安抚手段,招贤纳士。当时的很多文人,为求得安稳,求得衣食,放弃了气节,顺从了元朝廷的召唤。宋末进士臧梦解,反对贾似道公田法的太学生叶李,宋末著名词人王沂孙,甚至宋皇室后裔赵孟,这些人都先后接受蒙元的任命。元人统治渐趋稳定的元成宗大德年间(1298—1307),朝廷下诏书“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2}出山。元大德九年(1305)臧梦解、陆向朝廷推荐蒋捷,此时的蒋捷只要肯趋炎附势,就有踏进官场的机会,足可以衣食无忧,但蒋捷却坚辞不出。万历《宜兴县志》卷八“隐逸”有明确记载:“元初遁迹不仕,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交章荐其才,卒不就。”{3}正如他在《贺新郎·绝代幽人独》中写道:“绝代幽人独。掩芳姿、深居何处,乱云深谷。”这“绝代幽人”正是他冷静彻底、决绝地选择隐居的自我写照。在蒋捷的身上,强烈地体现了“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④的儒家思想。靠着这种理想的支撑,他保持了一分崇高的气节,使得自己余生问心无愧。在《念奴娇·寿薛稼堂》中,他写道:“自古达官酣富贵,往往遭人描画。只有青门,种瓜闲客,千载传佳话。稼翁一笑,吾今亦爱吾稼。”祝寿词一般都是奉承之作,而蒋捷却借此劝告友人宁可学汉初的邵平青门种瓜,也不能贪恋富贵而放弃气节,这也是作者以此明志。《南乡子·黄葵》写道:“冷淡是秋花,更比秋花冷淡些。到处芙蓉供醉赏,从他。自有幽人处士夸。”以黄葵自比,表达了甘愿寂寞幽居、持节自重的决心。因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对词人的气节高度称赏,言其“抱节终身”⑤。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虽认为蒋捷的词艺术性不高,但对其人品却颇为推崇,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词不必足法,人品却高绝”⑥。
  二、隐居生涯里的随缘自适 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⑦,其隐居田园的行为给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生存范式,使得文人在失意时有了精神栖息地。对陶渊明而言,隐居是自觉的选择,主动的追求,他在归隐田园中感受到是诗意的、快乐的生活。而蒋捷的隐居是故国不在,归家无望的被动与无奈,是拒仕明志的选择,但在幽居的日子里,他也尽力寄情山水田园,淡化心中之苦,使生命得以延续,心灵得以慰藉。
  《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写道:“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依他杜甫,园种些蔬。……鬓边白发纷如。又何苦招宾约客欤。但夏榻宵眠,面风欹枕,冬檐昼短,背日观书。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写“老人”这所房屋是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才有的,老人也像那陶渊明和杜甫一样栽菊种菜。看似是写老人,更是表明自己也如陶、杜一般,不羡慕荣华富贵的世俗生活,颇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气度。又在《大圣乐》写道:“但也曾三径,抚松采菊,随分吟哦。富贵云浮,荣华风过,淡处还他滋味多”。再次自觉向陶渊明靠拢,富贵荣华在词人眼里似浮云轻风,更向往平淡却有滋味的田园生活。
  词人还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寻求乐趣,描绘出真实动人的生活情景画面。如《霜天晓角》:“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窗里人先是发问,隔窗传话,寥寥几笔,传神而富有生活气息。另一首词《昭君怨·卖花人》:“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丫环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此词语言简洁明快,刻画出了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勾勒出一幅清新美好的初春生活画面。这两首词能看出词人在幽居的生涯里,主动把眼光投向身边的外部环境,细心感受生活并从中发现乐趣,就是在这种平淡淳朴的生活中,亡国的苦痛得以适度的消解。在《少年游》里他以一种轻快闲逸的口气写出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任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一切都已经云淡风轻,只愿“闲吟闲咏”,寄情山水作逍遥游,这是一种阅尽人生,对世事看淡的随缘自适。《贺新郎·吴江》中写道:“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鼓双楫,浩歌去。”词人仰望天空,看见无边的云雾遮挡住了星月,面对茫茫宇宙,禁不住思索何处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继而寻找到了超脱的方式:“鼓双楫,浩歌去。”纵情这美好的吴江,自有一番闲情逸致,正所谓是“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⑧。   三、郁结难释的悲苦情怀 在隐居的岁月里,蒋捷虽努力寻求超脱,表现出随缘自适的一面,但毕竟经历过时代的巨变,因而内心深处郁结着悲苦的情怀。蒋捷曾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考中进士,期望报效国家,南宋灭亡使得他的一腔报国之志化为泡影,这成为他一生难以释怀的痛楚。在《满江红·一掬乡心》写道:“况无情、世故荡摩中,凋英伟。”抒发了理想的失落及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深遗憾。
  国亡家破的人,节日最容易引起他们对旧时光景的绵绵思念。蒋捷描写了隐居后的元宵佳节,与往昔的繁华对比,加重了他的苦痛。《女冠子·元夕》:“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上阕先写往昔元宵的繁华热闹,尽是一派迷人景象。笔锋一转又写而今境况的萧条及心境的落寞。下阕叹繁华不再,无奈中希望将梦里的繁华盛况付诸笔端,以寄托自己的黍离之悲,猛然听见邻家女子正唱南宋盛时著名的游元宵词,触动词人的心事,使其稍感欣慰,但更多的是复国无望,无家可归的痛苦。年复一年的隐居生活,寂寞萧索,词人无处诉说内心深处的痛楚,他把无限的心事托付给梅花。《尾犯·寒夜》写道:“……阑干外,万倾鱼天,未了予愁绝。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纵然亡国之事已成过去,但“浩然”之心依旧存在,无处倾诉,唯有把梅花引为知己,对着梅花诉说一番。又在《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问梅花知不知他的愁苦:“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甚至说自己满怀的愁绪都跟梅花一样,在《梅花引·荆溪阻雪》写道:“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垂垂暮年,作者还时常流露出悲苦的心境,如《喜迁莺·金村风阻》:“怅今老,但篷窗紧掩,荒凉愁愫。”词人历经国家民族巨变的悲痛,对于一个以儒家理想安身立命的人,只能以遗民的身份终老一生,这无疑是个悲剧。他的《虞美人·听雨》写道:“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生已老,任平生风雨,悲欢离合,词人似乎已经无动于衷了,但其实并不能真正忘怀。“一任”二字看似洒脱,但实则难掩心中的不平静。
  宋元易主这一历史时代是血和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著名的痛史之一。蒋捷生逢乱世,隐居生涯里心态复杂:既有向往山水田园生活的随缘自适、平淡闲逸,又有幽居的寂寞萧索及怀念家国的悲苦哀伤,但更有那始终不变的持节自重,这足以使后世人记取并敬仰。
  ① 夏承焘:《夏承焘集》(第五册),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页。
  ② 毕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510页。
  ③ 蒋捷:《蒋捷词校注》,杨景龙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页。
  ④ 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664页。
  ⑤ 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0页。
  ⑥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⑦ 钟嵘:《诗品译注》,杨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99页。
  ⑧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808页。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编 辑:赵红玉
其他文献
摘 要:《陆犯焉识》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内模式:人们因为“迷失”而“寻找”,而“寻找”的终点依旧是“迷失”。如果说“寻找”是一种自我强化的努力,那么“迷失”则是一种被迫的自我弱化,二者共同指向的是人的存在悲剧:一方面是宿命的不可逃离,另一方面是人的强力挣扎。这种悲剧性意味一方面展现了新世纪文学中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复归,指向了人性这一永恒的文学母题;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前作家创作的整体倾向,揭示了
【开栏语】   作文中让描写的人物“看得见”,要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人、事、景、物刻画的有声有色,具体可感,跃然纸上。让人物神情变化与环境渲染相映衬,提高人物的辨识度,使得情节有起伏波折,有画面立体感。这样笔下的人、事、景、物便可以从纸上走出来,在读者面前“立”起来了。      【真题示例】   (2020年安徽卷中考作文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摘 要:帕乌斯托夫斯基以抒情散文巨匠和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著称,他的作品犹如一股股清澈明净的泉水,缓缓流入人们的心田,以独特的抒情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们深深体味出生活的诗意。这是因为他一直怀有一颗真诚、纯洁、简单、自由的童心,并用它去观察、映照这个世界。而本文正是借用童心思维来探讨帕乌斯托夫斯基那充满诗意美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帕乌斯托夫斯基 童心 文学创作  康士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最突出、最精彩的片断提到文前叙述,然后再按事情原来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既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曲折文章情节、引入入胜,增强情节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是初中生要掌握的叙述方式之一。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比如写作《微笑的味道》、《让路》、《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摘 要:龚柴(?—1914),号古愚、虚白主人,因法文名为Simon Kiong,故有“龚西满”之称,其又为上海董家渡天主堂司铎,人称“龚司铎”。龚柴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为打开国人视野、发展地理学科贡献良多,曾有人将他列为中国地理学家与外国地理家之首。考证龚柴的生平及其地理学著述,积极评价其对近代中国地理学所做的贡献,意义颇丰。  关键词:龚柴 地理家 地理学  王锡祺(1855—1913
摘 要:《红楼梦》以写实的笔触再现了没落的封建贵族阶层中阴盛阳衰的气象。作者在勾勒刻画众多人物时,不乏对妒妇形象缜密的建构与透析。本文试图对王夫人、王熙凤以及夏金桂三位妒妇形象进行解构,以探寻其“妒”的本性背后暗含的时代感伤。  关键词:《红楼梦》 妒妇形象 命运哀曲 时代感伤  可以说,《红楼梦》这部凝结了浓厚的没落封建主义色彩及个人生活经历感伤的血泪史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它本身塑造出一系
大多数猫咪饲主,除了让猫咪吃饱睡足外,对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又了解多少呢?且进入“喵星人”世界,揭开它们行为和生理的神秘面纱吧!   猫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性情孤僻、神秘,且喜欢独来独往……由于不是群居动物,它不像狗那样有“群主”或“领袖”的观念,也不会将饲主当成主人,当家中有人喊它时,它绝不会像狗那样随喊随到,如果偶尔它回应了,那只是当下心情高兴,顺便配合一下而已。   面对饲主猫狗大不
摘 要:任先青先生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两千余首,已出版诗集五部,荣获“齐鲁文学奖”等多项奖励。他以执着的创作精神、开阔的视野为读者奉献了一个诗意葱茏的艺术世界。品读任先青的诗歌,令读者深深感受到了求真向善寻美的精神力量,聆听到了他坚强、执着、高洁灵魂的有力回声。  关键词:诗歌 真善美 灵魂  任先青先生是一位多年执着耕耘、硕果累累的诗人,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绿风》
摘 要: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豪放大气,足令百代以下热血沸腾。彭元逊《满江红·牡丹》委婉含蓄,风格清丽。《满江红》(愁满关山)则内敛深沉,余韵悠长。从这一斑,可以窥见此词牌于声韵、表现力方面强大的兼容性,无论仄韵还是平韵,都能极大发挥出词人的创作潜力。  关键词:《满江红》 岳飞 平韵 仄韵  《满江红》,词牌名,声韵工稳却又富于变化,向为文人雅士所喜。此词牌格多,大体则可分仄韵、平韵两类,后
【摘 要】语文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极为关键的基础学科,学生对语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应用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有着突出的意义。在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高中语文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本篇文章着力于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背景,结合实际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对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工作做出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