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的问题解决得好,整个城市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保证。近年来,东乡县委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顺应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功能进村党组织试点工作,着力创建村落社区基层党建新模式,努力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力推进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
东乡县有45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近30万。作为一个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县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开展村落社区党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城乡一体、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与提供服务为抓手,成功探索了村落社区党建新模式。
城乡一体,创新模式。根据农村村落社区的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工业型村落社区”。在孝岗镇新建村着力打造工业型村落社区。新建村党支部实行“一岗双责”制度,既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又提供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县社保局、医保办、就业局等单位在村委会大楼设服务点,方便附近工人、农民缴纳社保、医保,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二是“产业型村落社区”。在黎圩镇潭江村着力打造产业型村落社区,该村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高,实用技术人才协会、民营经济协会党支部、蚕桑协会党支部、生猪协会党支部,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三是“城郊型村落社区”。在邓家乡上杨村着力打造城郊型村落社区,该村是“城乡一体化”过渡地带,村委会办公场所配套设施较齐全,大楼设有各类服务群众办公室。成立了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能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四是“集镇型村落社区”。在虎圩乡陈桥村着力打造集镇型村落社区,该村离县城较远,农民办事很不方便,村委会大楼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和流动党员服务点,有效提供便民服务。
强化组织,配强干部。坚持“两推一选”和依法选举,采取“选、聘、派、挂”等多种方式,把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事业的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同时,县委组织部从留存党费中拨出专款给予支持,并开展送电教设备进社区活动。目前,试点社区普遍建立了“四站两室,”即求助服务站、农业服务站、医疗服务站、治安警务站和宣教活动室、文化活动室。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逐步实现分权管理模式,向社区放权,给社会组织授权,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社区党组织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决事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上下延伸、资源共享的村落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的目标和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充分调动试点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村落社区建设,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试点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
立足服务,拓展功能。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整合社区资源,聚合社区各类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力量。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责任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义务劳动、党员奉献日等活动,搞好管理,服务群众。主动帮助驻地单位、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解决工作、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服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家政、职业介绍等各种形式的村落社区服务性组织,构建较为完善的村落社区服务网络。
努力实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开展城市社区服务功能进村级党组织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党员的党性和服务意识,促进了村组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了农村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发展,农村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我县自实施城市社区功能进村党组织活动以来,试点区域的村干部创造“五个好”的内容更加充实,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加显现,农村基层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更加务实。为此,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城市社区功能进村党组织的推广工作,使农民在共建和谐社会中能长期得到实惠。
一是定好位,明确村落社区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主要职责。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部分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滞后,对社区党组织目标要求和主要职责认识模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情况,农村村落社区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应定位为:努力实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二是强龙头,加强村落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必须按照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原则,及时健全完善村落社区党组织设置。要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队伍。积极探索“两推一选”、社区干部直选的方式,把熟悉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党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逐步推行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加大村(居)“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主体上,按照“谁建设、谁负责”原则,县或乡镇(场)统筹统建。在位置座落上,建于小区中心区域或显著位置。在场所设置上,逐步建成“三大中心”,即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在改进服务上,将党员服务、民政、劳动就业、法律咨询、家政服务等职能集中办理,方便群众办事。在营造氛围上,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上墙,党员活动场所有明显标识。
三是夯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村落社区党员干部队伍。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根据党员队伍年龄层次、文化结构和职业特点,划分不同的党支部或党小组,增强针对性。要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对社区居民党员要通过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素质;对在职党员要逐步推行“双重”管理,做到“工作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活圈”严格要求自己;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要建立登记制度、定期联系制度和教育考评制度,纳入到党组织有效管理范围;对流动党员要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采用直管、协管、代管等方法,切实加强管理。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围绕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深化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党员先锋岗等形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切实领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引导辖区内党员发挥先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
东乡县有45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近30万。作为一个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县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开展村落社区党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城乡一体、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与提供服务为抓手,成功探索了村落社区党建新模式。
城乡一体,创新模式。根据农村村落社区的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一是“工业型村落社区”。在孝岗镇新建村着力打造工业型村落社区。新建村党支部实行“一岗双责”制度,既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又提供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县社保局、医保办、就业局等单位在村委会大楼设服务点,方便附近工人、农民缴纳社保、医保,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二是“产业型村落社区”。在黎圩镇潭江村着力打造产业型村落社区,该村农业产业化程度比较高,实用技术人才协会、民营经济协会党支部、蚕桑协会党支部、生猪协会党支部,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三是“城郊型村落社区”。在邓家乡上杨村着力打造城郊型村落社区,该村是“城乡一体化”过渡地带,村委会办公场所配套设施较齐全,大楼设有各类服务群众办公室。成立了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能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四是“集镇型村落社区”。在虎圩乡陈桥村着力打造集镇型村落社区,该村离县城较远,农民办事很不方便,村委会大楼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和流动党员服务点,有效提供便民服务。
强化组织,配强干部。坚持“两推一选”和依法选举,采取“选、聘、派、挂”等多种方式,把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事业的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同时,县委组织部从留存党费中拨出专款给予支持,并开展送电教设备进社区活动。目前,试点社区普遍建立了“四站两室,”即求助服务站、农业服务站、医疗服务站、治安警务站和宣教活动室、文化活动室。
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逐步实现分权管理模式,向社区放权,给社会组织授权,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社区党组织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决事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上下延伸、资源共享的村落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的目标和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充分调动试点社区内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村落社区建设,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试点社区服务联动、管理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环境联治。
立足服务,拓展功能。充分发挥村落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整合社区资源,聚合社区各类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力量。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责任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义务劳动、党员奉献日等活动,搞好管理,服务群众。主动帮助驻地单位、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解决工作、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服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家政、职业介绍等各种形式的村落社区服务性组织,构建较为完善的村落社区服务网络。
努力实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开展城市社区服务功能进村级党组织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党员的党性和服务意识,促进了村组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了农村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发展,农村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我县自实施城市社区功能进村党组织活动以来,试点区域的村干部创造“五个好”的内容更加充实,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加显现,农村基层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更加务实。为此,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城市社区功能进村党组织的推广工作,使农民在共建和谐社会中能长期得到实惠。
一是定好位,明确村落社区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主要职责。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部分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滞后,对社区党组织目标要求和主要职责认识模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情况,农村村落社区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应定位为:努力实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二是强龙头,加强村落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必须按照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原则,及时健全完善村落社区党组织设置。要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队伍。积极探索“两推一选”、社区干部直选的方式,把熟悉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党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逐步推行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加大村(居)“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主体上,按照“谁建设、谁负责”原则,县或乡镇(场)统筹统建。在位置座落上,建于小区中心区域或显著位置。在场所设置上,逐步建成“三大中心”,即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在改进服务上,将党员服务、民政、劳动就业、法律咨询、家政服务等职能集中办理,方便群众办事。在营造氛围上,党员教育管理各项制度上墙,党员活动场所有明显标识。
三是夯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村落社区党员干部队伍。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根据党员队伍年龄层次、文化结构和职业特点,划分不同的党支部或党小组,增强针对性。要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对社区居民党员要通过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素质;对在职党员要逐步推行“双重”管理,做到“工作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活圈”严格要求自己;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要建立登记制度、定期联系制度和教育考评制度,纳入到党组织有效管理范围;对流动党员要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采用直管、协管、代管等方法,切实加强管理。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围绕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深化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党员先锋岗等形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切实领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引导辖区内党员发挥先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