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来源 :快乐阅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rn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会在心里默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n孤独失意的时候,会想起苏东坡的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n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时候,也会用苏东坡的这句来勉励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n林语堂曾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其他文献
一颗子弹洞穿前村的墙壁   ——《菩萨蛮·大柏地》  一颗子弹从麻子坳飞向杏坑  一颗子弹从1929飞向1932,像一枚图钉  摁住往事:春节的饥饿,雪地中的赤脚行军  还有五次失利的狼狈,以及内心的追问  一颗子弹有虚空的眼神  省略了一天一夜的鏖战  现在,雨后的斜阳,洞穿了一颗子弹的虚空  我闻到雨后的气息。在一个叫杏坑的村子  远远扑来清苦的香气  路上铺满细密的花瓣,树叶上的雨滴  倒映
期刊
罗家伦,脱离大陆读者视野久已!对大多数人而言,罗家伦早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然而,当回眸民国历史,关注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时,我们就会发现罗家伦常常置身其间,甚至在诸多重要
期刊
甘肃辞  一块曾经被药材、矿产、花儿和牛羊  抬高的土地,弥漫着高原气味  几千年来默默承受着  川道的风,河西的雨。一个  响亮名词的表情,和方言  被祁连山口陡峭的风,经年吹拂  这块放在欧亚大陆架上的绿洲  万物灵长,更有  一条闪亮的黄河领航  地上水下,隐藏了多少惊喜  一条丝路行走的脚印,说破天机  走廊里那些经年奔跑的风  把祁连山上的花儿,吹黃又吹绿  那些史前存放的彩绘和经卷  
期刊
紫铜马勺  风推着窗,您也入梦而来  亲眷的孩子们正准备迎娶新娘  您反复叮嘱,要把庄重的礼服穿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活人,要有个活人的模样”  曾经交代的事,和没来及安顿的  我都一一做着,按自己的方式  红崖下自生的那些咒语  每年都会带孩子看上一遍  他会记住,血脉流淌的方向  紫铜的马勺,就挂在墙上  您亲手敲出的那些印痕  足以盛满,所有的念想  木头的砧子朽掉之前  还是没能学会
期刊
《百鸟朝风》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影片,其中涉及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和大量民俗文化负载词.本文以该影片为例,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英译
期刊
一盏油灯   ——1923年1月,李大钊、恽代英同意张一悟参加党的活动。张一悟从武昌回到兰州,立即投入了新思想的传播。  应该是那一年,兴隆山一带最好的土地  不种小麦,也不种高粱  不种玉米,也不种大豆  应该是那个秋天,兴隆山一带最为盛大的事情  漫山遍野的胡麻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仿佛一块红土地上初生的锤头与镰刀  在破旧寥落的江山里  敲打着一块黄铜,它  最终献出了一滴滚烫的灯油  采硫为
期刊
——1932年4月2日党领导的甘肃“两当兵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山峰高处  有人看见  山峰高处的那人  大地年年生长庄稼  而矿石成为黄金或者铜铁白银  则需要重新命名  一如尘世  需要献祭  山峰高处  那人,伸手摸了一下天空  然后告别自己,成为更高处的  雷声和闪电  一盆炭火  一双双烤火的大手粗糙  窗外月亮高悬  仿佛一块冰,在向一盆炭火问路  仿
期刊
延安,初心  一条河  以抒情的筆调弯曲  高原万里  没有更多的话送给天涯  一支队伍  走过两万五千里  画上逗号  更远的路还在前方  这里,延安  因为他们的到来  灵光闪现  成为万千人朝圣的地方  黄土坡上  不仅仅有憨厚的汉子  和嘹亮的秦腔  还有马列主义  和闪闪发光的信仰  雪山、草地  与无数不屈的骨骼  一层层钙化  堆磊成塔  屹立千年的大钟  响彻万里  为飘摇的中国 
期刊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
棉花:试验的种子   我看过新疆的棉花地,无边无际,像豪华的盛宴,铺展在祖国的西部。收获季节,天上的云朵也会走到大地上,在阳光中与棉花热烈交谈。   这是新中国的棉花,由于众多而热烈。   但我也看过苏区的棉花地,细小得像一粒种子。有时还不如天上的一朵云彩那么大,就像苏区自身,在南方的群山之中,在蜿蜒的阡陌之中,尝试着,探索着,孜孜不倦,星火燎原,努力让一种纯净的白铺展在红土地,温暖而又美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