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担保公司的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命脉。由于担保合同涉及的金额大,企业将承担很大的潜在风险。不良担保业务,将会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通过完善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达到优化外部控制的目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担保业务进行严格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以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担保风险损失,推动我国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担保业务 担保风险 风险控制
1.企业担保业务概述
1.1 担保业务的定义
担保业务是指公司凭借自己资金雄厚、信誉卓越的优越条件,接受客户的委托,以自有财产为其提供担保,保证其能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债权人应享权利实现的一种社会服务。
1.2 企业担保的主要形式
(1)企业之间提供单向担保(一个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和双向担保(两个企业之间互相为对方提供担保);
(2)商业担保,投资的项目必须和政府支持方向相一致,但大多数企业是很难获得的;
(3)政策担保,政府根据宏观的发展目标为其所支持的行业或项目提供担保。
1.3 担保公司的优势
(1)担保公司的参与,使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大大降低,借款人获贷几率大增。
(2)担保公司门槛低,获贷变得更加顺利。
(3)有担保公司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可以大大提升贷款额度。
(4)专业的担保公司,代理的银行产品较多,借款人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
2.企业担保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影响因素
2.1 引发担保业务风险的因素
我国企业担保业务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引发担保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2.1.1 债务人还款能力不足
在公司的担保业务中,债务人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是担保责任得以顺利解除的关键。事实上,引发担保业务风险,大部分是由于债务人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因此,担保公司在决定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之前,必须首先学会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判断债务人的还款能力。
2.1.2 担保行业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担保行业发展较快,但全行业统一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目前,在担保体系建设、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上,各省、市纷纷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文件,但立法层次偏低,不利于整个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的配套法律和文件还有冲突,造成了担保公司的运作无法可依。
2.1.3 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还处在经营管理的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另外,大部分担保公司的规模都偏小,注册资本少。受到担保公司杠杆倍数的限制,这些担保公司的业务量规模也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存在放大效应,即使少量的担保公司的代偿行为,也会导致担保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
2.2 担保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担保风险可归为以下四类:
2.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给担保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担保公司的一个重大风险点。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和市场竞争环境改变带来的风险四大类。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都对担保公司带来损失,因此必须重点跟踪、及时调整相关经验政策,以减小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微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担保公司的收益和安全都会造成重大影响,有时就是导致经营失败的直接原因。
2.2.2 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被担保企业得到了担保公司的保证,其所做出的行为与决策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担负责任,还有可能得到补偿,这更促使其做出风险更大的决策,追求更高的收益。同时,为获得更多的贷款与信用担保支持,被担保企业还会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重要真实情况等手段骗取贷款和担保。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大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手中,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不容易把握。因此,担保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增大了担保公司的内在脆弱性。
2.2.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一方面担保公司员工素质不高、道德缺失,造成内部操作风险;另一方面是担保公司员工涉及到人情、关系或者个人利益等问题时,主动违反相关规定,给担保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由于操作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因此也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关键是通过良好的文化让员工不忍为,通过良好的制度让员工不能为,通过有效的奖惩让员工不敢为,从而将操作风险对担保公司的影响降到最小。
结 论
担保公司不仅成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杠杆。由于具有盈利性,并受到债务人、社会信用环境、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不能回避。为促进对外担保业务的良性发展,担保公司更应努力提高自身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通过完善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达到优化外部控制的目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担保业务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困境,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祥兵.关于企业对外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4,12(10):15-21
[2] 江艳.浅析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理论导报,2009,14(12):23-24
[3] 郭德慶.关于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2015,17(10):26-35
[4] 冯超.当前融资性担保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0,12(10):52-53
[5] 袁洋.企业对外担保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财会月刊,2014,6(4):77-80
【关键词】 担保业务 担保风险 风险控制
1.企业担保业务概述
1.1 担保业务的定义
担保业务是指公司凭借自己资金雄厚、信誉卓越的优越条件,接受客户的委托,以自有财产为其提供担保,保证其能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债权人应享权利实现的一种社会服务。
1.2 企业担保的主要形式
(1)企业之间提供单向担保(一个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和双向担保(两个企业之间互相为对方提供担保);
(2)商业担保,投资的项目必须和政府支持方向相一致,但大多数企业是很难获得的;
(3)政策担保,政府根据宏观的发展目标为其所支持的行业或项目提供担保。
1.3 担保公司的优势
(1)担保公司的参与,使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大大降低,借款人获贷几率大增。
(2)担保公司门槛低,获贷变得更加顺利。
(3)有担保公司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可以大大提升贷款额度。
(4)专业的担保公司,代理的银行产品较多,借款人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
2.企业担保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影响因素
2.1 引发担保业务风险的因素
我国企业担保业务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引发担保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2.1.1 债务人还款能力不足
在公司的担保业务中,债务人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是担保责任得以顺利解除的关键。事实上,引发担保业务风险,大部分是由于债务人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因此,担保公司在决定为债务人提供担保之前,必须首先学会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判断债务人的还款能力。
2.1.2 担保行业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担保行业发展较快,但全行业统一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目前,在担保体系建设、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上,各省、市纷纷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文件,但立法层次偏低,不利于整个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的配套法律和文件还有冲突,造成了担保公司的运作无法可依。
2.1.3 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还处在经营管理的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另外,大部分担保公司的规模都偏小,注册资本少。受到担保公司杠杆倍数的限制,这些担保公司的业务量规模也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存在放大效应,即使少量的担保公司的代偿行为,也会导致担保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
2.2 担保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担保风险可归为以下四类:
2.2.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给担保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担保公司的一个重大风险点。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和市场竞争环境改变带来的风险四大类。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都对担保公司带来损失,因此必须重点跟踪、及时调整相关经验政策,以减小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微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担保公司的收益和安全都会造成重大影响,有时就是导致经营失败的直接原因。
2.2.2 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被担保企业得到了担保公司的保证,其所做出的行为与决策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担负责任,还有可能得到补偿,这更促使其做出风险更大的决策,追求更高的收益。同时,为获得更多的贷款与信用担保支持,被担保企业还会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重要真实情况等手段骗取贷款和担保。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大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手中,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不容易把握。因此,担保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增大了担保公司的内在脆弱性。
2.2.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一方面担保公司员工素质不高、道德缺失,造成内部操作风险;另一方面是担保公司员工涉及到人情、关系或者个人利益等问题时,主动违反相关规定,给担保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由于操作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因此也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的关键是通过良好的文化让员工不忍为,通过良好的制度让员工不能为,通过有效的奖惩让员工不敢为,从而将操作风险对担保公司的影响降到最小。
结 论
担保公司不仅成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杠杆。由于具有盈利性,并受到债务人、社会信用环境、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不能回避。为促进对外担保业务的良性发展,担保公司更应努力提高自身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通过完善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达到优化外部控制的目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担保业务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困境,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祥兵.关于企业对外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4,12(10):15-21
[2] 江艳.浅析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理论导报,2009,14(12):23-24
[3] 郭德慶.关于投资担保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J].金融经济,2015,17(10):26-35
[4] 冯超.当前融资性担保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0,12(10):52-53
[5] 袁洋.企业对外担保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财会月刊,2014,6(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