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农村初中学校中普遍存在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不想读书,整天混日子的不良现象。据本校对三个年级的情况调查,这类学生在各自年级中占有相当一部份比例,从不同渠道了解到我学区十三所农村学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一问题。这些学生多数缺乏理想,胸无大志,贪玩不想读书,课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失去学习兴趣。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纠正,势必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困难,致使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要求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学生为什么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些失误,又有社会问题的不良影响,还有家庭教育的一些缺陷。可以说厌学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1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认识不足,动作不快,力度不够,只抓尖子生,忽视差下生的做法没有得到彻底纠正,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关注,久之,产生厌学无疑。
1.2 教师纵然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在授课、提问、作业、辅导、考试等各环节,难以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使一部分差下生很少得到成功的体验而失去信心。
1.3 学校取消了初中阶段的留级制度,但因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没有了升学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而不想读书。
1.4 教师个别辅导时,“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知识缺陷不能及时补齐,以至越落越远,追赶无望而自暴自弃。
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较弱。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和帮助,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矫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没有形成。
1.6 教师教学缺少艺术性,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规范性差,乱订资料乱加码,学生不堪重负而厌学。
1.7 学校忽视学法研究,当一些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出现问题时,有些青年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不得要领,收效甚微,则无心向学。
1.8 德育工作简单粗暴,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一些学困生整天处于被惩罚的状态下,失去了上进心。
2 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
2.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旧的机制被打破,而新的机制没有规范建立,出现了知识贬值、脑体倒挂,“读书无用论”在新的形势下抬头,危及部分学生的心灵。
2.2 一些地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招生校自主权过大,失去了昔日的招生规范,有钱就有学上,有钱就能择校,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学生依赖家长的钱包,不愿在学习上下苦功夫。
2.3 对于不想升学而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因为在学校里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工作脱节,很难得到运用,因此,这部分学生认为学得再好也无用,干脆不学。
2.4 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农村,没有规范的用人制度,凭关系、靠后门。在校的学业成绩与走向社会的职业选择、待遇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成绩差的也能随意挑选工作,成绩好的却不一定找到工作,因此,学生不愿学习。
2.5 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游戏厅”、“电脑屋”,充斥街头、格调不高的出版物,使部分学生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消沉了意志,再也无心学习。
3 家庭教育的一些缺陷
3.1 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娇惯成性。没有坚韧的毅力和意志,更缺少社会责任感和远大抱负。
3.2 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家庭“家庭影院”通宵达旦;搓起麻将彻夜不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很难不受感染。
3.3 家庭经济条件提高,使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慷慨解囊。零花钱多了,就为学生进“三厅”、玩“电脑”提供了便利。
3.4 家长与孩子每天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加上多数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难以进行必要的家庭辅导。
3.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不能把握教育时机,而且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中出现的厌恶学习、不想读书,整天混日子的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学校教育某些失误是主要的。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日趋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综合整理。
学生为什么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些失误,又有社会问题的不良影响,还有家庭教育的一些缺陷。可以说厌学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1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认识不足,动作不快,力度不够,只抓尖子生,忽视差下生的做法没有得到彻底纠正,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关注,久之,产生厌学无疑。
1.2 教师纵然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在授课、提问、作业、辅导、考试等各环节,难以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使一部分差下生很少得到成功的体验而失去信心。
1.3 学校取消了初中阶段的留级制度,但因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没有了升学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而不想读书。
1.4 教师个别辅导时,“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知识缺陷不能及时补齐,以至越落越远,追赶无望而自暴自弃。
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较弱。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和帮助,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矫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没有形成。
1.6 教师教学缺少艺术性,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规范性差,乱订资料乱加码,学生不堪重负而厌学。
1.7 学校忽视学法研究,当一些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出现问题时,有些青年教师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不得要领,收效甚微,则无心向学。
1.8 德育工作简单粗暴,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一些学困生整天处于被惩罚的状态下,失去了上进心。
2 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
2.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旧的机制被打破,而新的机制没有规范建立,出现了知识贬值、脑体倒挂,“读书无用论”在新的形势下抬头,危及部分学生的心灵。
2.2 一些地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招生校自主权过大,失去了昔日的招生规范,有钱就有学上,有钱就能择校,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学生依赖家长的钱包,不愿在学习上下苦功夫。
2.3 对于不想升学而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因为在学校里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工作脱节,很难得到运用,因此,这部分学生认为学得再好也无用,干脆不学。
2.4 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农村,没有规范的用人制度,凭关系、靠后门。在校的学业成绩与走向社会的职业选择、待遇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成绩差的也能随意挑选工作,成绩好的却不一定找到工作,因此,学生不愿学习。
2.5 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游戏厅”、“电脑屋”,充斥街头、格调不高的出版物,使部分学生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消沉了意志,再也无心学习。
3 家庭教育的一些缺陷
3.1 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娇惯成性。没有坚韧的毅力和意志,更缺少社会责任感和远大抱负。
3.2 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一些家庭“家庭影院”通宵达旦;搓起麻将彻夜不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很难不受感染。
3.3 家庭经济条件提高,使一部分家长溺爱孩子,慷慨解囊。零花钱多了,就为学生进“三厅”、玩“电脑”提供了便利。
3.4 家长与孩子每天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加上多数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难以进行必要的家庭辅导。
3.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不能把握教育时机,而且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中出现的厌恶学习、不想读书,整天混日子的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学校教育某些失误是主要的。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日趋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