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传统的市政道路和给排水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用水量和车流量的需求,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了水污染、内涝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以及国家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将“海绵城市”应用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以此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环保性。文章着重强调描述了“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目前,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居住人群与日俱增,人们对于道路给排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当前市政工程不管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始终无法满足雨季到来所形成的问题,现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需求。海绵城市具有很好的弹性空间,能够抑制洪涝灾害的发生,是现代化先进城市的代表性管理理念,在满足城市不断变化的发展态势下,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针对这一现象,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中,缓解城市内涝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功能性的发挥。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通常是指将城市改造成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弹性”作用,下雨的时候能够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的时候又能够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的有效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区域内雨水的有效渗透、积存和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还需要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等水资源,协调排水、给水等水循环系统,以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2、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2.1车行道
目前,我国大部分道路都采用了非透水性材料路面。这种路面非常容易出现积水情况,同时也会阻断地下水补给,进而造成热岛效应的出现。而在海绵城市的思想与理论中,车行道应选用透水性材料设计路面。这样将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径流走向。同时也能够有效补充地下的水资源,从而避免地下水资源的亏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路面上层应选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而中下层则选用非透水性材料。这种设计是为了避免在出现雨雪天气时,大量的与水资源侵蚀路基,造成路基的破坏。同时,这种设计也能确保雨水在接触路面以后,雨水能够沿着上层路面的横坡流入到盲沟,最终达到检查井或绿化带。在坡度设置上,纵坡控制为0.3%~6%,路拱横坡控制为1%~1.5%。
2.2人行横道
如果市政道路的人行横道采用不透水的设计时,则会造成雨天路面积水情况,大大增加了道路湿滑程度,严重危害到行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了行人不适感,若将“海绵城市”应用到人行横道设计中,则应该采用透水材料铺设人行横道,提高雨水渗透效率,合理控制市政道路的温湿度,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大大补充了地下水资源,如果市政道路地基土质渗透效果不明显,那么可以在地基层设置水管,将设计坡度不能超过2.5%,其拱横坡度应该保持在1.5%左右。
2.3绿化带
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关于绿化带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雨水收集的作用。在透水地面的影响下,要将地面上的水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对绿化带的设计高度需要在路面下的15~20cm,对于雨水口的分布也要均匀,高度要在绿化带种植土与道路的高度中间。第二,水体过滤作用。对于雨水需要進行相应的过滤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其清洁度。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铺设一层种植土,并设置相应的砾石层,最后再安装渗透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过滤的要求,还有助于雨水深入地下,实现自然水体的补给。第三,缓排滞蓄。根据现场的地形条件与结构特点,进行导流系统的合理设计,实现雨水深入地下的层次性要求。
2.4附属设施
1)路缘石方面。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中,路缘石属于比较常见的道路排水设施之一,而路缘石主要包括立缘石和平缘石两种类型。其中平缘石需要与周围地表保持相同的高度,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径流到绿化带或雨水口。而立缘石的高度要求比地表高一点,这样可以使雨水在雨水口汇合。如果立缘石无法实现雨水的汇集,则可以通过打孔、豁口、间隔式立缘石等方式来给予有效的改善和处理,从而使雨水无法进入绿化带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2)路肩边沟方面。在进行路肩边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给予科学、合理的选择,避免由于混凝土材料选择不当而引发堵塞问题。因此,路肩边沟可以选择植草沟,这样既可以提高雨水的回收和净化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雨水的输送和排放。
3、市政给排水设计注意事项
进水口应以下凹的形态设计,这是加快进水效率的关键。此外还要根据道路纵坡大小,调整进水口大小与间距,设置防冲刷的设施。此外,为了解决内涝问题,还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提示,配置警示标志。当发生路面积水后,及时作出应对对策。加强监管作业,规范要求施工过程。做好后期保养,避免道路遭受破坏,影响交通与排水效果。
结语: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概念,通过该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市政道路积水问题,减少对城市环境和雨水系统的污染,全面改善城市道路和自然缓解,保证城市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对城市和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岩.论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1).
[2]唐伟淳,薛佳鑫.”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及小区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7(11):211-211.
[3]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11):15~16.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目前,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居住人群与日俱增,人们对于道路给排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当前市政工程不管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始终无法满足雨季到来所形成的问题,现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需求。海绵城市具有很好的弹性空间,能够抑制洪涝灾害的发生,是现代化先进城市的代表性管理理念,在满足城市不断变化的发展态势下,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针对这一现象,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中,缓解城市内涝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功能性的发挥。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通常是指将城市改造成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弹性”作用,下雨的时候能够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的时候又能够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的有效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区域内雨水的有效渗透、积存和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还需要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等水资源,协调排水、给水等水循环系统,以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2、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2.1车行道
目前,我国大部分道路都采用了非透水性材料路面。这种路面非常容易出现积水情况,同时也会阻断地下水补给,进而造成热岛效应的出现。而在海绵城市的思想与理论中,车行道应选用透水性材料设计路面。这样将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径流走向。同时也能够有效补充地下的水资源,从而避免地下水资源的亏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路面上层应选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而中下层则选用非透水性材料。这种设计是为了避免在出现雨雪天气时,大量的与水资源侵蚀路基,造成路基的破坏。同时,这种设计也能确保雨水在接触路面以后,雨水能够沿着上层路面的横坡流入到盲沟,最终达到检查井或绿化带。在坡度设置上,纵坡控制为0.3%~6%,路拱横坡控制为1%~1.5%。
2.2人行横道
如果市政道路的人行横道采用不透水的设计时,则会造成雨天路面积水情况,大大增加了道路湿滑程度,严重危害到行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了行人不适感,若将“海绵城市”应用到人行横道设计中,则应该采用透水材料铺设人行横道,提高雨水渗透效率,合理控制市政道路的温湿度,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大大补充了地下水资源,如果市政道路地基土质渗透效果不明显,那么可以在地基层设置水管,将设计坡度不能超过2.5%,其拱横坡度应该保持在1.5%左右。
2.3绿化带
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关于绿化带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雨水收集的作用。在透水地面的影响下,要将地面上的水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对绿化带的设计高度需要在路面下的15~20cm,对于雨水口的分布也要均匀,高度要在绿化带种植土与道路的高度中间。第二,水体过滤作用。对于雨水需要進行相应的过滤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其清洁度。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铺设一层种植土,并设置相应的砾石层,最后再安装渗透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过滤的要求,还有助于雨水深入地下,实现自然水体的补给。第三,缓排滞蓄。根据现场的地形条件与结构特点,进行导流系统的合理设计,实现雨水深入地下的层次性要求。
2.4附属设施
1)路缘石方面。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中,路缘石属于比较常见的道路排水设施之一,而路缘石主要包括立缘石和平缘石两种类型。其中平缘石需要与周围地表保持相同的高度,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径流到绿化带或雨水口。而立缘石的高度要求比地表高一点,这样可以使雨水在雨水口汇合。如果立缘石无法实现雨水的汇集,则可以通过打孔、豁口、间隔式立缘石等方式来给予有效的改善和处理,从而使雨水无法进入绿化带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2)路肩边沟方面。在进行路肩边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给予科学、合理的选择,避免由于混凝土材料选择不当而引发堵塞问题。因此,路肩边沟可以选择植草沟,这样既可以提高雨水的回收和净化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雨水的输送和排放。
3、市政给排水设计注意事项
进水口应以下凹的形态设计,这是加快进水效率的关键。此外还要根据道路纵坡大小,调整进水口大小与间距,设置防冲刷的设施。此外,为了解决内涝问题,还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提示,配置警示标志。当发生路面积水后,及时作出应对对策。加强监管作业,规范要求施工过程。做好后期保养,避免道路遭受破坏,影响交通与排水效果。
结语: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概念,通过该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市政道路积水问题,减少对城市环境和雨水系统的污染,全面改善城市道路和自然缓解,保证城市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对城市和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岩.论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1).
[2]唐伟淳,薛佳鑫.”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及小区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7(11):211-211.
[3]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