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管理中从生态理念角度出发提出创建安全舒适的生态班级,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营造有温度的班级氛围,培养班级人人“臻于至善”的目标追求,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气息的班级快乐成长。
生态管理 班级管理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76-03
1.生态理念下班级管理中的研究缘由
1.班级系统管理意识淡薄,德育内涵缺乏“温度”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是班级事务管理和生活秩序管理,没有系统的规划,制定的班级德育计划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与实际组织实施相脱节,在管理过程中往往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不够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侧重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
2.班级日常管理措施单一,态度强势缺乏“温情”
班级管理中有一种现象,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瞪着全班,直到瞪得大家安静下来,用高压的方式,龙行天下的姿态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让学生望而生畏。更有班主任为了快速获得成效,不惜采用让学生产生恐惧体验的负向行为,借助学生的恐惧心理来建构起他们所希望见到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的现象。缺乏温情的教育使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不和谐,甚至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2.生态理念下班级管理中的内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和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微观细胞,是班主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班级生态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状态。生态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理论的一种超越,它试图用生态学的精神来改造班级管理。在这种生态理念下的班级,应该是制度先行,民主意识渗透其中;文化熏陶随后,营造温馨育人环境;唤醒生命自觉,构建师生家长间的和谐精神共同体;外树形象、内铸品质,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生态管理以唤醒学生内在的成长为基点,让他们在班级中有灵魂安放的自由和温暖,有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是一个被重视的人,同时他又有自由和快乐,那么,上述的问题将得以有效改善。
3.生态班级的构建实施
(1)以班级物质文化为载体,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氛围。
1.布置墙饰
教室前墙:黑板上方是班级口号“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左侧是布告栏张贴课程、时间等各类信息表,右侧是班级小组考核统计表。
教室后墙:黑板上方居中贴上了班级日常行为准则“学会倾听、积极思考、乐于表达、懂得感恩”。左侧是风采展示区,右侧是书架。
教室左墙:前方墙壁《国学智慧》,后方弟子规的总序,中间一幅兰花图,上题郑板桥的小诗: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教室右墙:前方墙壁班级目标“男生争做谦谦君子,女生争做大家闺秀”。后方“谦谦君子”和“大家闺秀展示平台”中间是一副书法作品,上题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办好板报
黑板报、手抄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摄取知识的宝库。班级里应该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人才。从文字編辑、内容选材、版面设计可全由学生亲自动手。
3.用好书柜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使学生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因此,我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负责图书捐献、外借登记、图书整理的工作。
4.建立生态角
在教室里设立生物角,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在课间观赏这些生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陶冶情操,这也关乎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对植物包干负责。
(2)以班级制度文化为保障,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力度
1.合作小组的组建:
第一,分组:采用组长聘任制,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按求高、崇雅、践行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以每组6人为准,分为7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第二,排位:按传统的插秧为方阵式、便于1帮1或多帮1。如图:
第三,小组长的选拔:班级民主推荐,择优录取有较强的责任心,成绩比较优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担任,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
2.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
组长的职责:一是督促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二是给小组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三是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四是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
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一是个组设正负两个组长。二是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评价,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统计自己组员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课间把上节课的评价情况汇总给值日班长,由值日班长统计各小组数据,周日下午组长、值日班长配合学习委员做好一周的统计,并予以公布。三是组长每周一进行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方向。
3.奖励办法
每周在全班评选星级小组:一是星级小组标准:声音洪亮,展示准确,表情大方,文明守纪。二是值日班长结合各组长统计,记录当天各小组的累计得分,并做好记录。学习委员每周按照5天累计的考核分,宣布5星级、3星级、1星级小组,予以公示。三是学习委员每月根据每周的统计,宣布本月一个优胜小组、一个优秀小组长和三个优胜个人。四是具体的精神及物质奖励标准参考班级评价制度。 (3)以班级行为文化为规范,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实效
1.知“善”
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光荣榜、板报、网站、班级博客、事迹报告会、征文、绘画、摄影以及手抄报等方式教育学生知道善的内涵及行善的方法,班级结合学校活动再增加一些自主活动。
2.省“善”
对照学校“臻于至善”大背景下延伸出来各种行为标准,反思自身在行为习惯方面有所欠缺的地方,制定自我改善方案。如:学生素质成长记录册每周每月给自己写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
3.行“善”
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善事,认真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与老师、同学相处中,讲文明,知礼仪,通过长期的坚持做好事,长期的记录、感受,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最终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4.扬“善”
利用每周班队课对上一周的情况做一个总结,结合班级日志、日行一善记录本等材料和自我推荐、同学互评,推选出周文明生,每月评比出班级谦谦君子、大家闺秀各3名,学期末综合一学期的情况评选出“谦谦君子”“大家闺秀”各五名,在班级表彰、校级表彰,并通过学校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特别优秀的同学在各类各级评比中给予优先权利,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5.乐“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班级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学生表现优秀,每一位学生都把“行善”当做一种习惯。班级还获得了开发区先进班集体。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直将“善文化”德育项目置于具体情景中;将德育内容置于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和课外拓展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内容可以揭示不同的德育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德育内容放到特定的环境,与近期学校、社会、国家的大背景大事件相结合,建立关联,让内容产生更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在迎接G20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有“沿江毅行,扮靓钱塘江”、“垃圾分类社区宣传小分队”等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4)以班级精神文化为内核,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内涵
1.抓住教育契机营造平等和尊重的生态管理氛围
【案例一】一大早到学校,刚到走廊小敏同学就跑到我跟前,低着头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一猜就明白应该是犯了什么错。于是就笑着对她说:“是不是不听话干什么坏事了?”“昨天晚自习我叫陈老师名字了。”听后,我问其原因。她说:“我也不知道,顺口就叫出来了,当时我的同桌在开小差,我看到陈老师来了就顺口提醒了一句,陈XX来了,结果被陈老师听见了,他肯定生气了,我真不是故意的。”面对小敏的坦白,我突然无言以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便对她说:“你先去教室早读,大课间的时候再来找我。”
小敏回到教室后,我第一时间找陈老师了解了情况,并且替自己的学生向他道了歉,陈老师也欣然的接受了道歉。
大课间的时候小敏按时来到办公室,我让她先把我们班的班级目标背了一遍:“先学做人,再做学问,明礼诚信、文明修身,男生争做谦谦君子,女生争做大家闺秀!”“那你做到了吗?”“没有,我不懂礼貌,对老师直呼其名,根本就不像个大家闺秀。”这时我对她说:“这件事你虽然做得不对,但你能主动找到我承认错误,就足以说明你是个明辨是非、诚实的孩子。师生本来就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不能绝对化,世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并不是说你目无尊长,与老师称兄道弟,直呼其名就是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的平等,是从内心深处对对方的尊重。而且我已经问过陈老师了,他也知道你是无心的,下次注意就好了,待会看到陈老师的时候再跟他道个歉就好了。”听完我的话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相信经过今天的事,对她今后的成长一定会有深刻影响。
由此我回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每次见到老师都是毕恭毕敬的叫“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等等。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生也都亲切地叫我“帅老师”,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随着相互之间的熟悉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学生对我的称呼慢慢发生了变化。因为我们学校与我同姓的老师有很多,很多时候就容易出现误会,慢慢的学生就默契的进行区分,而我当时年纪最小,他们就给我取了一个特别可爱的称呼:点点帅老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从哪一届起,我们班的孩子开始叫我“老班”了,到现在莫名其妙又多了个称呼:帅总!任教平行班的孩子也不叫帅老师了,而是叫语文老师,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的现象究竟是否严重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尊师重教,儒家有“天地君亲师”的例子,就是说教师仅次于父母,教师理应得到尊重。那么教师被学生直呼其名到底严不严重?我想这应该考虑学生的动机。在我看来,学生称呼老师的名字,不一定就是不尊重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精神,一名教师遇到这类问题如何处理,也能反映出这名教师是否具有包容、豁达的胸怀。毋庸置疑,师道尊严是必须维护的。但,师道尊严并不是只是建立在对老师的称呼上,更不是通过对学生的批评甚至训斥就可获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来自教师的学识和修养。
有时候我们会问,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初中生是从童年迈进青春期的转变阶段,这个时期本身就是孩子试错的阶段,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她才会认识错误,并诚实地告诉大人,继而在我们的引导下改正错误。如果我们每天高压管控,不允许孩子出现一点差池,那么他们每天只会紧张地隐瞒和掩盖错误。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个孩子,并感谢他们的每一次“犯错”,因为处理他们身上的问题,引导他们诚信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乐观向上地对待生活这个过程,换得了我们的成长!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之一吧!
2.唤醒生命自觉构建家孩家校师生间的精神共同体
“从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一个学期很短,从夏走到冬,这过程又很长,909班的学生们每天都在快乐地生活,努力地学习。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学期,收获是汗水的獎赏,成长是付出的褒扬,所有的不如愿都是我们今后前进的方向!亲爱的家长朋友,真诚地邀请您用心对孩子们这一学期的表现做一评价,记录这独一无二的半年。”这三年来,我都以这样的形式评价一个学生:爱你的父母,教你的老师,陪你的同伴,努力的自己。并将这些文字汇集成册,通过定制的新年贺卡形式送给每个家庭,同时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展示。教育需要呼唤生命自觉,这才是真真切切直击人心的生命教育。 3.通过创造仪式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和生态管理模式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似乎少了很多乐趣,节奏越来越快,仪式感越来越缺失,而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
记得上学期八年级的退队仪式,当团委书记宣布从明天起,大家就不用再佩戴红领巾了,祝贺大家,你们告别童年,进入青春的少年了。学生们瞬间欢呼雀跃,拍手叫好,让我有种错觉,红领巾就是多年来一直挂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一出会场就把红领巾扔进了垃圾桶,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经,于是决定第二天召开了一堂《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班会。课上先是过了一个14岁的集体生日,大家一起吹蜡烛吃蛋糕……最后所有同学相互庄重地摘下红领巾,并折叠整齐地放进自己准备好的盒子里,接着相互佩戴领结。结束的时候对他们说:都说时光匆匆最无情,即对,也错。对的是,它永远不知疲倦,无情地带走了儿时的天真无邪。当你一口气吹灭代表14岁的蜡烛时,也一并吹走了你的童年。心底是否会有一些悸动,一丝伤感?十四岁的你,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童年,就要用力挥手和它告别。错的是,有时它并不匆匆,只要不虚度光阴,不辜负这段最美时光,在最美的年华发现更好的自己,日后,它定会加倍回报我们。挥动你的左手跟过去说声:再见,童年!抬起你的右手对未来说声:你好,青春!后来的日子证明。这样的仪式感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且久远的。
“爱”和“信任”是师生间的黏合剂,如果我们能用“爱”和“信任”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把一个个“你”“我”“他”,变成“我们”,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归属感”。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生命自觉”和自我“生命自觉”的过程。它是师生成长的内在力量,是贯穿其一生的绵绵不绝的生命动力。这远比靠“说教”和“压制”维系的班集体更稳固、更温馨,而班主任的工作也会更轻松,更能获得幸福感。
4.生态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实践成效
班级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一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她就像一个正在孕育的新生命,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行走都需要反复的上下求索。已有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很少且處于比较零散的状态,再加上自身研究能力和研究时间的有限性,尽管笔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本研究对教师生态管理体系的尝试性建构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步深入探讨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郝明君.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
[2]李政涛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素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J].教育艺术, 2008, (7)
生态管理 班级管理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76-03
1.生态理念下班级管理中的研究缘由
1.班级系统管理意识淡薄,德育内涵缺乏“温度”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是班级事务管理和生活秩序管理,没有系统的规划,制定的班级德育计划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与实际组织实施相脱节,在管理过程中往往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不够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侧重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
2.班级日常管理措施单一,态度强势缺乏“温情”
班级管理中有一种现象,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瞪着全班,直到瞪得大家安静下来,用高压的方式,龙行天下的姿态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让学生望而生畏。更有班主任为了快速获得成效,不惜采用让学生产生恐惧体验的负向行为,借助学生的恐惧心理来建构起他们所希望见到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的现象。缺乏温情的教育使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不和谐,甚至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2.生态理念下班级管理中的内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和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微观细胞,是班主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班级生态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状态。生态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理论的一种超越,它试图用生态学的精神来改造班级管理。在这种生态理念下的班级,应该是制度先行,民主意识渗透其中;文化熏陶随后,营造温馨育人环境;唤醒生命自觉,构建师生家长间的和谐精神共同体;外树形象、内铸品质,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生态管理以唤醒学生内在的成长为基点,让他们在班级中有灵魂安放的自由和温暖,有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是一个被重视的人,同时他又有自由和快乐,那么,上述的问题将得以有效改善。
3.生态班级的构建实施
(1)以班级物质文化为载体,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氛围。
1.布置墙饰
教室前墙:黑板上方是班级口号“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左侧是布告栏张贴课程、时间等各类信息表,右侧是班级小组考核统计表。
教室后墙:黑板上方居中贴上了班级日常行为准则“学会倾听、积极思考、乐于表达、懂得感恩”。左侧是风采展示区,右侧是书架。
教室左墙:前方墙壁《国学智慧》,后方弟子规的总序,中间一幅兰花图,上题郑板桥的小诗: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教室右墙:前方墙壁班级目标“男生争做谦谦君子,女生争做大家闺秀”。后方“谦谦君子”和“大家闺秀展示平台”中间是一副书法作品,上题朱熹的《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办好板报
黑板报、手抄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摄取知识的宝库。班级里应该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人才。从文字編辑、内容选材、版面设计可全由学生亲自动手。
3.用好书柜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使学生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因此,我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负责图书捐献、外借登记、图书整理的工作。
4.建立生态角
在教室里设立生物角,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在课间观赏这些生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陶冶情操,这也关乎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对植物包干负责。
(2)以班级制度文化为保障,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力度
1.合作小组的组建:
第一,分组:采用组长聘任制,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按求高、崇雅、践行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以每组6人为准,分为7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第二,排位:按传统的插秧为方阵式、便于1帮1或多帮1。如图:
第三,小组长的选拔:班级民主推荐,择优录取有较强的责任心,成绩比较优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担任,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
2.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
组长的职责:一是督促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二是给小组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三是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四是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
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一是个组设正负两个组长。二是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评价,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统计自己组员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课间把上节课的评价情况汇总给值日班长,由值日班长统计各小组数据,周日下午组长、值日班长配合学习委员做好一周的统计,并予以公布。三是组长每周一进行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方向。
3.奖励办法
每周在全班评选星级小组:一是星级小组标准:声音洪亮,展示准确,表情大方,文明守纪。二是值日班长结合各组长统计,记录当天各小组的累计得分,并做好记录。学习委员每周按照5天累计的考核分,宣布5星级、3星级、1星级小组,予以公示。三是学习委员每月根据每周的统计,宣布本月一个优胜小组、一个优秀小组长和三个优胜个人。四是具体的精神及物质奖励标准参考班级评价制度。 (3)以班级行为文化为规范,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实效
1.知“善”
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光荣榜、板报、网站、班级博客、事迹报告会、征文、绘画、摄影以及手抄报等方式教育学生知道善的内涵及行善的方法,班级结合学校活动再增加一些自主活动。
2.省“善”
对照学校“臻于至善”大背景下延伸出来各种行为标准,反思自身在行为习惯方面有所欠缺的地方,制定自我改善方案。如:学生素质成长记录册每周每月给自己写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
3.行“善”
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善事,认真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与老师、同学相处中,讲文明,知礼仪,通过长期的坚持做好事,长期的记录、感受,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最终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4.扬“善”
利用每周班队课对上一周的情况做一个总结,结合班级日志、日行一善记录本等材料和自我推荐、同学互评,推选出周文明生,每月评比出班级谦谦君子、大家闺秀各3名,学期末综合一学期的情况评选出“谦谦君子”“大家闺秀”各五名,在班级表彰、校级表彰,并通过学校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特别优秀的同学在各类各级评比中给予优先权利,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5.乐“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班级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学生表现优秀,每一位学生都把“行善”当做一种习惯。班级还获得了开发区先进班集体。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直将“善文化”德育项目置于具体情景中;将德育内容置于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和课外拓展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过程和活动内容可以揭示不同的德育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德育内容放到特定的环境,与近期学校、社会、国家的大背景大事件相结合,建立关联,让内容产生更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在迎接G20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有“沿江毅行,扮靓钱塘江”、“垃圾分类社区宣传小分队”等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4)以班级精神文化为内核,强化生态班级构建的内涵
1.抓住教育契机营造平等和尊重的生态管理氛围
【案例一】一大早到学校,刚到走廊小敏同学就跑到我跟前,低着头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一猜就明白应该是犯了什么错。于是就笑着对她说:“是不是不听话干什么坏事了?”“昨天晚自习我叫陈老师名字了。”听后,我问其原因。她说:“我也不知道,顺口就叫出来了,当时我的同桌在开小差,我看到陈老师来了就顺口提醒了一句,陈XX来了,结果被陈老师听见了,他肯定生气了,我真不是故意的。”面对小敏的坦白,我突然无言以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便对她说:“你先去教室早读,大课间的时候再来找我。”
小敏回到教室后,我第一时间找陈老师了解了情况,并且替自己的学生向他道了歉,陈老师也欣然的接受了道歉。
大课间的时候小敏按时来到办公室,我让她先把我们班的班级目标背了一遍:“先学做人,再做学问,明礼诚信、文明修身,男生争做谦谦君子,女生争做大家闺秀!”“那你做到了吗?”“没有,我不懂礼貌,对老师直呼其名,根本就不像个大家闺秀。”这时我对她说:“这件事你虽然做得不对,但你能主动找到我承认错误,就足以说明你是个明辨是非、诚实的孩子。师生本来就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不能绝对化,世上也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并不是说你目无尊长,与老师称兄道弟,直呼其名就是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的平等,是从内心深处对对方的尊重。而且我已经问过陈老师了,他也知道你是无心的,下次注意就好了,待会看到陈老师的时候再跟他道个歉就好了。”听完我的话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相信经过今天的事,对她今后的成长一定会有深刻影响。
由此我回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每次见到老师都是毕恭毕敬的叫“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等等。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生也都亲切地叫我“帅老师”,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随着相互之间的熟悉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学生对我的称呼慢慢发生了变化。因为我们学校与我同姓的老师有很多,很多时候就容易出现误会,慢慢的学生就默契的进行区分,而我当时年纪最小,他们就给我取了一个特别可爱的称呼:点点帅老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从哪一届起,我们班的孩子开始叫我“老班”了,到现在莫名其妙又多了个称呼:帅总!任教平行班的孩子也不叫帅老师了,而是叫语文老师,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的现象究竟是否严重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尊师重教,儒家有“天地君亲师”的例子,就是说教师仅次于父母,教师理应得到尊重。那么教师被学生直呼其名到底严不严重?我想这应该考虑学生的动机。在我看来,学生称呼老师的名字,不一定就是不尊重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精神,一名教师遇到这类问题如何处理,也能反映出这名教师是否具有包容、豁达的胸怀。毋庸置疑,师道尊严是必须维护的。但,师道尊严并不是只是建立在对老师的称呼上,更不是通过对学生的批评甚至训斥就可获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来自教师的学识和修养。
有时候我们会问,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初中生是从童年迈进青春期的转变阶段,这个时期本身就是孩子试错的阶段,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她才会认识错误,并诚实地告诉大人,继而在我们的引导下改正错误。如果我们每天高压管控,不允许孩子出现一点差池,那么他们每天只会紧张地隐瞒和掩盖错误。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个孩子,并感谢他们的每一次“犯错”,因为处理他们身上的问题,引导他们诚信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乐观向上地对待生活这个过程,换得了我们的成长!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之一吧!
2.唤醒生命自觉构建家孩家校师生间的精神共同体
“从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一个学期很短,从夏走到冬,这过程又很长,909班的学生们每天都在快乐地生活,努力地学习。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学期,收获是汗水的獎赏,成长是付出的褒扬,所有的不如愿都是我们今后前进的方向!亲爱的家长朋友,真诚地邀请您用心对孩子们这一学期的表现做一评价,记录这独一无二的半年。”这三年来,我都以这样的形式评价一个学生:爱你的父母,教你的老师,陪你的同伴,努力的自己。并将这些文字汇集成册,通过定制的新年贺卡形式送给每个家庭,同时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展示。教育需要呼唤生命自觉,这才是真真切切直击人心的生命教育。 3.通过创造仪式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和生态管理模式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似乎少了很多乐趣,节奏越来越快,仪式感越来越缺失,而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
记得上学期八年级的退队仪式,当团委书记宣布从明天起,大家就不用再佩戴红领巾了,祝贺大家,你们告别童年,进入青春的少年了。学生们瞬间欢呼雀跃,拍手叫好,让我有种错觉,红领巾就是多年来一直挂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一出会场就把红领巾扔进了垃圾桶,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经,于是决定第二天召开了一堂《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班会。课上先是过了一个14岁的集体生日,大家一起吹蜡烛吃蛋糕……最后所有同学相互庄重地摘下红领巾,并折叠整齐地放进自己准备好的盒子里,接着相互佩戴领结。结束的时候对他们说:都说时光匆匆最无情,即对,也错。对的是,它永远不知疲倦,无情地带走了儿时的天真无邪。当你一口气吹灭代表14岁的蜡烛时,也一并吹走了你的童年。心底是否会有一些悸动,一丝伤感?十四岁的你,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童年,就要用力挥手和它告别。错的是,有时它并不匆匆,只要不虚度光阴,不辜负这段最美时光,在最美的年华发现更好的自己,日后,它定会加倍回报我们。挥动你的左手跟过去说声:再见,童年!抬起你的右手对未来说声:你好,青春!后来的日子证明。这样的仪式感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且久远的。
“爱”和“信任”是师生间的黏合剂,如果我们能用“爱”和“信任”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把一个个“你”“我”“他”,变成“我们”,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归属感”。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生命自觉”和自我“生命自觉”的过程。它是师生成长的内在力量,是贯穿其一生的绵绵不绝的生命动力。这远比靠“说教”和“压制”维系的班集体更稳固、更温馨,而班主任的工作也会更轻松,更能获得幸福感。
4.生态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实践成效
班级生态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一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她就像一个正在孕育的新生命,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行走都需要反复的上下求索。已有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很少且處于比较零散的状态,再加上自身研究能力和研究时间的有限性,尽管笔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本研究对教师生态管理体系的尝试性建构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步深入探讨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郝明君.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
[2]李政涛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素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J].教育艺术, 200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