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治效果直接影响着鸭群养殖质量,故而应予以重视。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重点论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并从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合理配料定期消毒等方面,对其鸭病毒性肝炎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由此降低鸭群患病率。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防治分析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搞为特征。因此,对其病原实施分离鉴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1]。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防治还可确保雏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使其重获健康,最终为养鸭户提供重要的经济保障。
1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方法
1.1 采集病料
在应用病原分离的方式对鸭病毒性肝炎进行鉴定时需要先行采集鉴定病料。例如可选择日龄为4d的雏鸭,以及日龄在12d左右的非免疫类鸭胚,之后在无菌环境下对其肝脏部分进行病料采集,并将其置于琼脂板上,在37℃环境下利用美兰进行染色处理,待3d后可发现其中并没有明显的细菌滋生现象。鉴定人员可将其取出磨碎,放在5倍浓度的生理盐水中,在1000μg/m浓度的青霉素等药物的参与下进行反应,并将其转移到低温4℃条件下,直到24h后借助分离取样的手段在50r/s转速下分离出上下两种不同成分,然后可将其中分层处清澈的液体进行抽取,为鸭胚予以接种,并定期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及时采集尿囊液,为后续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1.2 分离病毒
当完成病料采集工作后可对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进行分离,并将其置于培养基中,便于随时掌握病原变化规律。首先,应将上清液接种于日龄为12d的鸭胚尿囊腔中,并且按照12h/次的间隔周期对其进行监测;其次,可与已死鸭胚进行对比,从而了解鸭胚是否在这过程中出现了病症转移等现象。同时,为了确保检定结果更加准确可信,还应当选择5只身体状态良好的正常鸭胚武器接种0.2ml的无菌生理盐水,从而有针对性的了解病毒病变情况;最后,可对分离出来的病毒株进行1200倍的稀释处理,在100μg/m青霉素药物下可产生对照组,以此对病毒的接种效果进行分析,一般将整个鉴定时间控制在7d左右,确保分离后的病毒具有鉴定意义。
1.3 病原鉴定
在对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进行鉴定时可直接采用“接种病料”的方式,与注射生理盐水的鸭胚健康程度进行对比,据此判断病毒对鸭胚的危害性。通常情况下,常采用“扩增法”对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进行细致观察与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可知晓:孵化期的种蛋,在其接种过病料后无法在正常出壳期孵化,造成胚胎死亡数量递增,且整体胚胎大小也略比正常胚胎更小一些。同时,从分离的病毒中也未检测到红细胞,从而判断鸭胚属于单一感染状况,对此,应根据实际鉴定结果确定适合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以及疫苗,这样才能避免鸭群在其生长阶段受病毒侵害而无法获得良好的生长状态,一旦鸭群感染病毒性肝炎,不但会对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其生长品质。
2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2.1 注射油乳剂灭活苗
鸭病毒性肝炎具体症状表现为肝脏肿大且有明显的出血性炎症,从而危及雏鸭健康。一般在4到20日龄的雏鸭中发病率较高。对此,可为其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从以往研究结果中发现:此类疫苗的治愈效果较高,且能够有效预防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疾病,进而提高其成活率。在研制此疫苗时,往往需要以72h内的尿囊液为原料,在消毒环境下将其置于福尔马林中进行灭活处理,之后在其中添加硬脂酸铝、白油等物质,经过搅拌后可制成油乳剂灭活苗。之后每只注射1ml药剂,等到7d后,染病雏鸭将重新获得健康的身体,并且逐渐恢复原有精神状态。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高免疫血清药物“鸭肝双抗”,可对病鸭按照0.3ml或者0.5ml/只的用量进行注射,进而促使雏鸭不易染上病毒性肝炎,并且可适当增强其免疫力[2]。
2.2 合理配料定期消毒
针对母鸭也可为其接种疫苗,从而形成较强的抗体,有效降低雏鸭患病率。此外,为了避免雏鸭出现病毒性肝炎症状,还应在饲料配制期间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且生长环境足够干净。例如可在饲料中为其添加蟾蜍粉末、芦荟等中草药性质的材料,以此可在防控疾病的同时增强其抗病能力。因其属于传染性疾病,故而在发现染病雏鸭后应立即对鸭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避免病菌蔓延而增加雏鸭染病数量。既可鼓励养殖户自繁自养,防止外来种蛋造成大面积感染病毒性肝炎疾病,又可在鸭舍内喷洒20%浓度的石灰乳消毒剂,或使用2%浓度的烧碱溶剂,由此达到高效消毒效果。养殖户还应密切关注雏鸭生长状况,进而实现“早治早好”目标。
3 小结
综上所述,鸭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鸭群疾病治愈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题。通过病原分离鉴定方法能总结出最适合治愈鸭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手段,以此提高雏鸭成活率。同时,还可从油乳剂灭活苗、配料消毒等方面着手,确保雏鸭在养殖户的精心照顾与合理防控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莉.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J].兽医导刊,2018,36(18):188-202.
[2] 潘思丞,林曉梅,王正一.一例鸭病毒性肝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J].广西畜牧兽医,2020,36(3):112-114.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防治分析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搞为特征。因此,对其病原实施分离鉴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1]。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防治还可确保雏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使其重获健康,最终为养鸭户提供重要的经济保障。
1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鉴定方法
1.1 采集病料
在应用病原分离的方式对鸭病毒性肝炎进行鉴定时需要先行采集鉴定病料。例如可选择日龄为4d的雏鸭,以及日龄在12d左右的非免疫类鸭胚,之后在无菌环境下对其肝脏部分进行病料采集,并将其置于琼脂板上,在37℃环境下利用美兰进行染色处理,待3d后可发现其中并没有明显的细菌滋生现象。鉴定人员可将其取出磨碎,放在5倍浓度的生理盐水中,在1000μg/m浓度的青霉素等药物的参与下进行反应,并将其转移到低温4℃条件下,直到24h后借助分离取样的手段在50r/s转速下分离出上下两种不同成分,然后可将其中分层处清澈的液体进行抽取,为鸭胚予以接种,并定期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及时采集尿囊液,为后续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1.2 分离病毒
当完成病料采集工作后可对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进行分离,并将其置于培养基中,便于随时掌握病原变化规律。首先,应将上清液接种于日龄为12d的鸭胚尿囊腔中,并且按照12h/次的间隔周期对其进行监测;其次,可与已死鸭胚进行对比,从而了解鸭胚是否在这过程中出现了病症转移等现象。同时,为了确保检定结果更加准确可信,还应当选择5只身体状态良好的正常鸭胚武器接种0.2ml的无菌生理盐水,从而有针对性的了解病毒病变情况;最后,可对分离出来的病毒株进行1200倍的稀释处理,在100μg/m青霉素药物下可产生对照组,以此对病毒的接种效果进行分析,一般将整个鉴定时间控制在7d左右,确保分离后的病毒具有鉴定意义。
1.3 病原鉴定
在对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进行鉴定时可直接采用“接种病料”的方式,与注射生理盐水的鸭胚健康程度进行对比,据此判断病毒对鸭胚的危害性。通常情况下,常采用“扩增法”对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进行细致观察与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可知晓:孵化期的种蛋,在其接种过病料后无法在正常出壳期孵化,造成胚胎死亡数量递增,且整体胚胎大小也略比正常胚胎更小一些。同时,从分离的病毒中也未检测到红细胞,从而判断鸭胚属于单一感染状况,对此,应根据实际鉴定结果确定适合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以及疫苗,这样才能避免鸭群在其生长阶段受病毒侵害而无法获得良好的生长状态,一旦鸭群感染病毒性肝炎,不但会对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其生长品质。
2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2.1 注射油乳剂灭活苗
鸭病毒性肝炎具体症状表现为肝脏肿大且有明显的出血性炎症,从而危及雏鸭健康。一般在4到20日龄的雏鸭中发病率较高。对此,可为其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从以往研究结果中发现:此类疫苗的治愈效果较高,且能够有效预防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疾病,进而提高其成活率。在研制此疫苗时,往往需要以72h内的尿囊液为原料,在消毒环境下将其置于福尔马林中进行灭活处理,之后在其中添加硬脂酸铝、白油等物质,经过搅拌后可制成油乳剂灭活苗。之后每只注射1ml药剂,等到7d后,染病雏鸭将重新获得健康的身体,并且逐渐恢复原有精神状态。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高免疫血清药物“鸭肝双抗”,可对病鸭按照0.3ml或者0.5ml/只的用量进行注射,进而促使雏鸭不易染上病毒性肝炎,并且可适当增强其免疫力[2]。
2.2 合理配料定期消毒
针对母鸭也可为其接种疫苗,从而形成较强的抗体,有效降低雏鸭患病率。此外,为了避免雏鸭出现病毒性肝炎症状,还应在饲料配制期间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且生长环境足够干净。例如可在饲料中为其添加蟾蜍粉末、芦荟等中草药性质的材料,以此可在防控疾病的同时增强其抗病能力。因其属于传染性疾病,故而在发现染病雏鸭后应立即对鸭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避免病菌蔓延而增加雏鸭染病数量。既可鼓励养殖户自繁自养,防止外来种蛋造成大面积感染病毒性肝炎疾病,又可在鸭舍内喷洒20%浓度的石灰乳消毒剂,或使用2%浓度的烧碱溶剂,由此达到高效消毒效果。养殖户还应密切关注雏鸭生长状况,进而实现“早治早好”目标。
3 小结
综上所述,鸭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鸭群疾病治愈研究工作中的重点难题。通过病原分离鉴定方法能总结出最适合治愈鸭病毒性肝炎疾病的手段,以此提高雏鸭成活率。同时,还可从油乳剂灭活苗、配料消毒等方面着手,确保雏鸭在养殖户的精心照顾与合理防控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莉.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J].兽医导刊,2018,36(18):188-202.
[2] 潘思丞,林曉梅,王正一.一例鸭病毒性肝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J].广西畜牧兽医,2020,36(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