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學生就业已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八大和两会都把促进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为社会输出各类专业人才,学生的就业是关系高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理性择业顺利就业,同时也可提高高校就业率。而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就业困难类型多样,对于困难帮扶的需求较迫切,对他们的就业帮扶工作不容轻视,因此,该文从高校就业工作者的角度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困难帮扶 岗位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24-02
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的今天,高校招生录取率不断提高,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呈现逐年攀升状态,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27万,创历史新高。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变异性,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用人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系较稳定,不会随市场的变化而经常调整,于是产生了一部分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完全匹配的矛盾,致毕业生走出高校后无法迅速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另外如就业岗位缩减、毕业生就业能力高低不齐等原因,已使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普遍压力,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如教学改革、就业专项能力培训、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其中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是重点帮扶对象,这对于大学生群体顺利向职场过渡、企业谋得良才、高校提高就业率等都有重要意义。
1 就业困难学生分类
1.1 学业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把握好学业,造成毕业时拿不出令用人单位满意的成绩单,在就业招聘时专业优势不突出,没有考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其中一部分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能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面临无法毕业的局面;另一部分学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专业学习勉强过关,但是没有深度,只学到了些皮毛导致自信心不够,不敢参与就业竞争,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失去了应届生最大的优势,遭遇就业困难。我院建筑工程与管理系2009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学生自认为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的占61.62%,这部分学生中就存在学业困难的,必须提早关注督促他们去完成学业目标。
1.2 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限制
这类学生主要来自偏远省份、山区或是农村贫困家庭、城镇低保、单亲或孤儿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投入到自身用于培养个性特长、就业专项能力等方面的财力物力很少,如,有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前基本没接触过电脑,进入大学后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计算机课程、用软件做专业设计作业等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因此,该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弱,进而在就业竞争过程中有可能使他们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求职过程中还会遇到择业成本问题,很多较远途的实习、就业机会就会放弃尝试。
同时这类学生的家庭成员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或相关背景,可能学生本人的交际范围也较窄,他们在找实习或就业单位时,比其他学生少了很多信息源,少了很多帮扶渠道。而现今依靠这类渠道解决就业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大,所以对于家庭困难的这类学生,学校也应给予大力支持与关注。
1.3 自身综合能力缺乏锻炼
现今近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等逐渐成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因素。但大学生在校期间尚未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性,缺乏目标,对个人成长没有清晰规划,甚至被动的学习,消极等待毕业进入社会,在校期间也许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很少在公众场合锻炼自己,到应聘时才发现心理素质差、不够自信、自我表达能力不足、应变力差等,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4 就业准备不充分
就业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的单纯学生转变为社会复杂职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毕业生面对繁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面对个人不断的成长,无论是知识的储备、面试时的展示还是步入职场后的工作表现,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准备,踏实执行。毕业在即,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往往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如果准备不充分,就如同上战场没有带武器的士兵,打不了胜仗。
同时就业心理准备也很重要,在步入职场前需要准备好一颗强大的心,正确看待就业与竞争,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不断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勇于尝试和接受挑战,在摸索与实践中让自己的心智更成熟,尽快成长为职业人。
2 就业困难学生相应的帮扶对策
2.1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
为了准确掌握就业困难学生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因存在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学业问题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具体困难进行调研,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作为一项基础数据支持具体就业工作的开展。
2.2 集体指导与个别帮扶相结合
学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就业指导的重任。但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状况来看,普遍缺乏明确的就业意识与目标。所以大学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集中进行指导。如果有校企合作的示范基地,应从大一入校就安排学生进行观摩、实习等,也可以考虑在课程学习中安排一些考察环节,因为有很多学生选择高校与专业都是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学了有什么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学习甚至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这样势必导致就业失利。如果从大一入校就安排一些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接触社会,让学生不是完全被动的学习,提早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这些集体普及的环节设置之余,还需要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特质,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量身定做就业帮扶计划,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就业咨询部门对学生进行特定指导。如学业困难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应该在毕业前较早阶段发现问题,并对其学业进行帮助,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等,督促其完成学业并从中获取信心。量身定做个别辅导,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扶计划,该项工作关键在于学生的就业需求,必须了解到学生目前的能力与条件,知道他需要何种帮助,然后尽可能去满足他。
2.3 就业困难毕业生心理辅导
就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多样的心理状态,如有学生自我认识不清晰,面对用人单位不知该如何选择,在机遇面前不知怎样展示自己;择业时诚信度不够;偏执于就业工作地点或入职薪酬等迟迟不肯签约;择业遇挫后开始颓废、自卑、退缩;看到周围同学工作有着落后或羡慕或妒忌等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克服问题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分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问题存在的原因,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通过鼓励,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善自我和改善环境,从而拥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就业。
2.4 发动各方力量进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首先是学校方面,学校除了开展常规就业工作外,还应将就业服务全面细化。若学生对岗位需求不了解,择业时会表现出茫然无措,例如:建筑类的学生,可能只知道自己要去房地产、施工单位等,想做土木或者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工作,却不明相关专业是何岗位,该岗位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所以校方要给予指导,以适应岗位需求,对此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组织各系编制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XX系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报告》一书,该书对各类单位一些具体岗位做出详细描述,包括岗位描述、任职条件等,如企业岗位中的预算与造价管理岗位、项目核算岗位、预算员岗位等,岗位需求一目了然,在辅导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其次是要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情况跟踪数据库,内容包括就业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需要的帮扶内容、学校提供的帮扶计划及实施情况等。根据数据库内的信息,学校在组织的各场次招聘会中,可以向就业单位直接推薦学生,给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多提供一些面试机会,协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要求这种推荐必须坚持不懈直到解决学生的困难为止,该数据库一方面能够准确反映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可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最后是要在掌握学生基本状况之后,应同学生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家庭对于学生就业的支持程度;在毕业班中找一些已经找到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作为就业工作联络员,他们不仅可以向需要帮助的同学传达就业信息,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参加招聘会,传授面试技巧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关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发展和稳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好了,对学校、社会来说也是人力资源的极大节约,高校管理过程中,应不断累积经验,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帮扶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马理叶,李娟.浅析就业困难学术帮扶[J].现代农业,2011(8):102-103.
[2] 孙世平,孙鑫,李华.大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20(1):58-60.
[3] 岳姝妤.论当前就业困难学生的原因分析及促进措施[J].价值工程,2011(5):302-30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困难帮扶 岗位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24-02
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的今天,高校招生录取率不断提高,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呈现逐年攀升状态,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27万,创历史新高。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变异性,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用人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系较稳定,不会随市场的变化而经常调整,于是产生了一部分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完全匹配的矛盾,致毕业生走出高校后无法迅速匹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另外如就业岗位缩减、毕业生就业能力高低不齐等原因,已使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普遍压力,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如教学改革、就业专项能力培训、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其中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是重点帮扶对象,这对于大学生群体顺利向职场过渡、企业谋得良才、高校提高就业率等都有重要意义。
1 就业困难学生分类
1.1 学业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把握好学业,造成毕业时拿不出令用人单位满意的成绩单,在就业招聘时专业优势不突出,没有考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其中一部分学生到毕业时还未能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面临无法毕业的局面;另一部分学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专业学习勉强过关,但是没有深度,只学到了些皮毛导致自信心不够,不敢参与就业竞争,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失去了应届生最大的优势,遭遇就业困难。我院建筑工程与管理系2009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学生自认为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的占61.62%,这部分学生中就存在学业困难的,必须提早关注督促他们去完成学业目标。
1.2 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限制
这类学生主要来自偏远省份、山区或是农村贫困家庭、城镇低保、单亲或孤儿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投入到自身用于培养个性特长、就业专项能力等方面的财力物力很少,如,有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前基本没接触过电脑,进入大学后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计算机课程、用软件做专业设计作业等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因此,该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弱,进而在就业竞争过程中有可能使他们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求职过程中还会遇到择业成本问题,很多较远途的实习、就业机会就会放弃尝试。
同时这类学生的家庭成员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或相关背景,可能学生本人的交际范围也较窄,他们在找实习或就业单位时,比其他学生少了很多信息源,少了很多帮扶渠道。而现今依靠这类渠道解决就业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大,所以对于家庭困难的这类学生,学校也应给予大力支持与关注。
1.3 自身综合能力缺乏锻炼
现今近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等逐渐成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因素。但大学生在校期间尚未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性,缺乏目标,对个人成长没有清晰规划,甚至被动的学习,消极等待毕业进入社会,在校期间也许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很少在公众场合锻炼自己,到应聘时才发现心理素质差、不够自信、自我表达能力不足、应变力差等,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4 就业准备不充分
就业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的单纯学生转变为社会复杂职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毕业生面对繁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面对个人不断的成长,无论是知识的储备、面试时的展示还是步入职场后的工作表现,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准备,踏实执行。毕业在即,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往往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如果准备不充分,就如同上战场没有带武器的士兵,打不了胜仗。
同时就业心理准备也很重要,在步入职场前需要准备好一颗强大的心,正确看待就业与竞争,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不断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勇于尝试和接受挑战,在摸索与实践中让自己的心智更成熟,尽快成长为职业人。
2 就业困难学生相应的帮扶对策
2.1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
为了准确掌握就业困难学生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因存在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学业问题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具体困难进行调研,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作为一项基础数据支持具体就业工作的开展。
2.2 集体指导与个别帮扶相结合
学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就业指导的重任。但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状况来看,普遍缺乏明确的就业意识与目标。所以大学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集中进行指导。如果有校企合作的示范基地,应从大一入校就安排学生进行观摩、实习等,也可以考虑在课程学习中安排一些考察环节,因为有很多学生选择高校与专业都是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学了有什么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学习甚至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这样势必导致就业失利。如果从大一入校就安排一些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接触社会,让学生不是完全被动的学习,提早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这些集体普及的环节设置之余,还需要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特质,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量身定做就业帮扶计划,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就业咨询部门对学生进行特定指导。如学业困难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应该在毕业前较早阶段发现问题,并对其学业进行帮助,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等,督促其完成学业并从中获取信心。量身定做个别辅导,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扶计划,该项工作关键在于学生的就业需求,必须了解到学生目前的能力与条件,知道他需要何种帮助,然后尽可能去满足他。
2.3 就业困难毕业生心理辅导
就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多样的心理状态,如有学生自我认识不清晰,面对用人单位不知该如何选择,在机遇面前不知怎样展示自己;择业时诚信度不够;偏执于就业工作地点或入职薪酬等迟迟不肯签约;择业遇挫后开始颓废、自卑、退缩;看到周围同学工作有着落后或羡慕或妒忌等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通过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克服问题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分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问题存在的原因,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通过鼓励,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善自我和改善环境,从而拥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就业。
2.4 发动各方力量进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首先是学校方面,学校除了开展常规就业工作外,还应将就业服务全面细化。若学生对岗位需求不了解,择业时会表现出茫然无措,例如:建筑类的学生,可能只知道自己要去房地产、施工单位等,想做土木或者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工作,却不明相关专业是何岗位,该岗位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所以校方要给予指导,以适应岗位需求,对此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组织各系编制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XX系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报告》一书,该书对各类单位一些具体岗位做出详细描述,包括岗位描述、任职条件等,如企业岗位中的预算与造价管理岗位、项目核算岗位、预算员岗位等,岗位需求一目了然,在辅导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其次是要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情况跟踪数据库,内容包括就业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需要的帮扶内容、学校提供的帮扶计划及实施情况等。根据数据库内的信息,学校在组织的各场次招聘会中,可以向就业单位直接推薦学生,给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多提供一些面试机会,协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要求这种推荐必须坚持不懈直到解决学生的困难为止,该数据库一方面能够准确反映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可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最后是要在掌握学生基本状况之后,应同学生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家庭对于学生就业的支持程度;在毕业班中找一些已经找到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作为就业工作联络员,他们不仅可以向需要帮助的同学传达就业信息,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参加招聘会,传授面试技巧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关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发展和稳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好了,对学校、社会来说也是人力资源的极大节约,高校管理过程中,应不断累积经验,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帮扶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马理叶,李娟.浅析就业困难学术帮扶[J].现代农业,2011(8):102-103.
[2] 孙世平,孙鑫,李华.大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20(1):58-60.
[3] 岳姝妤.论当前就业困难学生的原因分析及促进措施[J].价值工程,2011(5):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