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群的力量
很多时候,罗振宇都不喜欢粉丝这个词,“事实上我们称之为社群,我只是吸引人来围观。”
他在今年围绕节目做一个知识人社群,称之为一个实验,“如果能做成这件事的话,那它的价值就太大了,不光是商业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和实验性的意义就太多了。”
在合伙人申音的帮助下,《罗辑思维》今年8月卖了一次会员号。“我们想看一下这种知识型的社群的聚集力能有多大。”出乎意料,5个小时,罗振宇卖了6000个号。这让他更加大胆,准备第二批开放更多的会员号出去。“我们的社群会是一个10万人的规模,不想做大,也不想扩张。所以这次只要在9万个之内,我们会尽量开放。”这次实验的成功,让他感到兴奋。
像探险家一样,他开始不断地探索这个社群的力量。他做的第一个小实验就是发“罗利”——我会告诉外界我们有一个社群,谁愿意白送我们东西。结果就有无数的人愿意送我们东西,比如京东商城、乐蜂网都送我们购物卡,有值钱的不值钱的,便宜的可能是一本书,贵的比如有人送了我们10台3D打印机。于是《罗辑思维》每周都在发,叫“罗辑思维福利”,简称“罗利”。
罗振宇觉得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总有一些免费的馈赠,谁需要谁拿走。而对于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小探测。“一旦一群人聚集起来,他们就会产生‘占便宜’的能力,这就是商业利益的来源。最简单比如做团购,我们都可以做得成,因为我有10万人,这本来就是商业模式。” 第一个实验成功后,罗振宇又做了第二个实验——通过社群,《罗辑思维》做了一个名单收集,目的是为用户里面的女孩找对象,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三千多人报名。
这让他开始无限想象,他最近就打算明年做一次“罗辑思维月饼”——在社群内部,把所有的工种平摊,然后由专业工作人员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辅助。最后开放给社会进行“罗辑思维月饼”的联合品牌订制。“现代企业在中秋送月饼是润滑客户关系的工具,但是他(在我这里)能买到先锋互联网精神。” 罗振宇告诉记者,“我们越探索,这个模式就能往大了发展,你会发现我们在组织内部可以呈现任何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效应。”
这些事让罗振宇找到了乐趣,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众筹网站没有社群,流量就成为致命的因素,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流量,但是众筹网站不可能有流量,于是就成为一个概念上不成立的东西,但是众筹的理论是对的。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做众筹,因为大家都信任我,我发起的事情,或者说我背书发起的事情更容易筹集到资源。而这种筹集又不像过去的交易所,可以筹集到任何东西,人、资源、品牌背书。”
胖子狂想曲
罗振宇自称罗胖子,因为他觉得自己口歪嘴笨,实在不应该走到前台,是互联网给了他机会。
他告诉记者,互联网最精彩的地方不是外行加入了内行,这是表象,实质是具有极客精神的人的力量得以释放。“你说当年明月写明史,他对明史是外行么?他不是外行,他对明史的许多体察能力超过了那些专家,只不过他的社会角色分工是外行。”
未来的企业是否真的需要基业长青?罗振宇提出疑问。可不可以根据项目,围绕一个一个项目来开展,就像“罗辑思维月饼”这种随机组成的团队,按照项目本身的目标,做完就解散。“做完月饼就能做元宵,做完元宵就能做粽子,做完粽子没准我就能干手机,干完手机我不知道多少年我或许就能做汽车,这里面想象空间非常大。”罗振宇觉得这是对传统商业非常重要的一种提醒,“所以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但是围绕某个项目它会形成新中心,但这个中心又不是常设中心,会解散。”
他拿黄太吉和雕爷牛腩举例,罗振宇觉得他们是做互联网时代的点状创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比如黄太吉围绕一个煎饼,雕爷围绕一款产品,一个点就能蹿得很高。但是他们是企业这边,是供给方的机会,而罗振宇认为自己想实验的是需求方的机会。
“大家都在说,互联网会让整个商业社会的重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但是现在所有的创业中心都是在生产者这边,他们并不是消费者,而《罗辑思维》要做的事情是打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我们就是组织人,让人联合起来。我们只需要一个成本非常低的小团队,带领一圈人,在里面玩得High,一圈人大概就是10万人。释放这10万人的力量,看他们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就像一个实验。”罗振宇要做的是有别于粉丝经济的社群,“我不领导大家,我们的会员是任何机会的参与者。”
很多人在网上跟罗振宇争论,譬如吃狗肉跟不吃狗肉,“这在养狗和不养狗的人之间是没法讨论的,因为那没有是非,是非是中心化社会的必需。所以大家需要民主,民主就是妥协的技术,大家才能一起过日子。互联网社会不需要民主,有什么必要妥协?同性恋就是一个社群,我有什么必要跟你争论啊,对或是不对,无所谓,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过我的。”
罗振宇认为社群的核心是人格体制的识别,提供协作的识别度。他拿百度贴吧第一大吧“李毅吧”举例——李毅不是明星,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从而聚拢,我在《罗辑思维》社群里的角色跟李毅是一样的。所以人格正在代替组织,社群正在代替内容,成为传媒价值的源头。”
“自媒体是个半吊子的概念。换个角度来讲,相对比较清晰的定位就是以人格为核心的媒体,叫自媒体。那么它就可以横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很多杂志的专栏也是自媒体。”罗振宇说。
随着节目的火爆,2013年,《罗辑思维》还出了本书,首印20万册。年末的最后几天,罗振宇马不停蹄四处赶场签售。喜欢他的人为他喝彩,讨厌他的人频频质疑。
最新一期节目中,罗振宇讲了一个关于鸭嘴兽的故事。“人们起初不相信鸭嘴兽的标本是真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一个鸭嘴兽,我们就是一个新物种。这一年,所有的人在提到自媒体时,都说商业模式不靠谱,这个事情能不能持续。可现实是,因为环境发生了巨变,出现新物种的概率比老物种改造自己的概率要高太多了。这是一个新物种的时代。”
所以,罗振宇下了两个判断——未来一切产业皆媒体,未来一切内容皆广告。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带出某个特定的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潮流变化,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