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着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也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针对缺乏语言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必须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以准确、优美的“语文”的语言引领小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语文,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藏族
藏族学生自幼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语言自然是母语--藏语,适龄儿童直到上小学,除了母语之外很少接触汉语。入学后,要让他们说汉语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是相对困难的。怎样教学才能使藏族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乐于学习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语言环境
一粒种子要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就必须提供它生长的土壤、水分、光照等必要条件。藏族地区缺乏语言环境,生活中使用藏语的频度很高,缺乏与外界交流是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但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语言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1.从简单的生活当中积累经验,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习汉语不能只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看、听、读、做等途径获得。因此,我们要注意开放式教学,积极创作条件。比如“看”方面,组织学生看优秀的影片、借助图片、课文插图或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要求学生对所见、所闻、所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曲的歌词,对于文章的内容藏族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离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较为久远,课上通过看图片,录音、录相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理解时代背景,学生对那个年代也有了一种感性认识。
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听”方面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系的汉语歌曲,在美妙的旋律中,不是强迫,却是一种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听、学中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如:教学《我从草原来》这课时欣赏了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我从草原来》既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唤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的愿望。
“读”的方面。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场所,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平时在班级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利用阅读课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书目,像《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这些书比较符合学生年龄段,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内开展“和书交朋友”的读书活动,从开始的规定书目逐渐延伸到放开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很浓,课余时间学生人手一本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样学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做”方面,可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舞蹈编排、谁是小能手、手工制作等,要求学生边做边表演,说给家长同学听。如:结合表演形式,以演促读表演读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表演和模仿活动中,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是能全身心投人,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佩戴头饰表演,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请三位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让他们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动作,边读边表演,以演促读。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自己去吧》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不断总结、反思,以提高他们朗读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汉语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适时地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程度,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汉语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尤其是藏族学生中,学习汉语本来就比汉族学生有诸多困难和语言障碍,如果我们对学生有稍微的疏远或忽略,或方式方法不当,那么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学好汉语。因此,作为藏区的汉语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以丰富的情感营造师生平等平等、互动、融洽的良好氛围,淡化汉语只是的神秘感。迎合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个性特征,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 主动去学,才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
2.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兴趣。
藏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会遇到一些困难,工作中我发现藏区的孩子汉语文学得不好,学生们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口语训练,许多孩子学了六年汉语,结果用汉语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都很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创设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自由交谈,人人开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要说的话想象出来,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藏族学生一开口就说普通话的目的。
3.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鮑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育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得更好。”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有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是学生在欢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
三、改善方法提高效率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徘徊于岔路的干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脱颖而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他,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所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说到做到。例如,想背完一篇课文,可以分成两天来完成。今天背一段,明天背一段,日复一日,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当你完成目标时,会品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
其次,学会时刻自我约束。如果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习惯又会重新回归。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认识到自习课讲话会影响他人,那就踏踏实实的兀自学习。久而久之,坏习惯会离你越来越远,自然,成功会离你愈发的接近。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已渔。藏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完成作业等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有计划的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制定可行目标,实行低层达标
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主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在上课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困生,把教学内容设计得难易得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对他们的学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藏区教师要利用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堂上要求学困生掌握基础目标知识即可,每天记忆5——8个词语,会说3——5个句子,大部分学困生还是容易接受的;学困生每天的作业也不同,要简单,量少,要和当节课接轨。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藏族学生学习汉语尤其重要。学习汉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在平时教学中点滴积累一定能为学生学好汉语,说好汉语,迈出可喜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2]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0(09)
[3]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0(03)
[4]陈妙兴,林月娥.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浅探[J].教育导刊. 2000(Z2)
[5]张凤鸣.浅谈小学语文插图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0(03)
[6]史国兴.小学语文第五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07)
(作者单位:甘肃合作市藏族小学)
【关键词】小学;藏族
藏族学生自幼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语言自然是母语--藏语,适龄儿童直到上小学,除了母语之外很少接触汉语。入学后,要让他们说汉语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是相对困难的。怎样教学才能使藏族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乐于学习呢?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语言环境
一粒种子要生根、萌芽、开花、结果,就必须提供它生长的土壤、水分、光照等必要条件。藏族地区缺乏语言环境,生活中使用藏语的频度很高,缺乏与外界交流是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但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语言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1.从简单的生活当中积累经验,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习汉语不能只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看、听、读、做等途径获得。因此,我们要注意开放式教学,积极创作条件。比如“看”方面,组织学生看优秀的影片、借助图片、课文插图或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要求学生对所见、所闻、所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曲的歌词,对于文章的内容藏族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离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较为久远,课上通过看图片,录音、录相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理解时代背景,学生对那个年代也有了一种感性认识。
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听”方面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系的汉语歌曲,在美妙的旋律中,不是强迫,却是一种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听、学中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如:教学《我从草原来》这课时欣赏了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我从草原来》既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唤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的愿望。
“读”的方面。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场所,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平时在班级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利用阅读课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书目,像《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这些书比较符合学生年龄段,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内开展“和书交朋友”的读书活动,从开始的规定书目逐渐延伸到放开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很浓,课余时间学生人手一本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样学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做”方面,可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舞蹈编排、谁是小能手、手工制作等,要求学生边做边表演,说给家长同学听。如:结合表演形式,以演促读表演读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表演和模仿活动中,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是能全身心投人,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佩戴头饰表演,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请三位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让他们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动作,边读边表演,以演促读。给孩子一个舞台,孩子们自己能学会许多。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自己去吧》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不断总结、反思,以提高他们朗读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汉语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适时地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程度,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汉语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尤其是藏族学生中,学习汉语本来就比汉族学生有诸多困难和语言障碍,如果我们对学生有稍微的疏远或忽略,或方式方法不当,那么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学好汉语。因此,作为藏区的汉语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以丰富的情感营造师生平等平等、互动、融洽的良好氛围,淡化汉语只是的神秘感。迎合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个性特征,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 主动去学,才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
2.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兴趣。
藏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会遇到一些困难,工作中我发现藏区的孩子汉语文学得不好,学生们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口语训练,许多孩子学了六年汉语,结果用汉语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都很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创设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自由交谈,人人开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要说的话想象出来,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藏族学生一开口就说普通话的目的。
3.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鮑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育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得更好。”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有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是学生在欢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
三、改善方法提高效率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徘徊于岔路的干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脱颖而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他,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所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说到做到。例如,想背完一篇课文,可以分成两天来完成。今天背一段,明天背一段,日复一日,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当你完成目标时,会品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
其次,学会时刻自我约束。如果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习惯又会重新回归。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认识到自习课讲话会影响他人,那就踏踏实实的兀自学习。久而久之,坏习惯会离你越来越远,自然,成功会离你愈发的接近。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已渔。藏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完成作业等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有计划的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制定可行目标,实行低层达标
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主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在上课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困生,把教学内容设计得难易得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对他们的学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藏区教师要利用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堂上要求学困生掌握基础目标知识即可,每天记忆5——8个词语,会说3——5个句子,大部分学困生还是容易接受的;学困生每天的作业也不同,要简单,量少,要和当节课接轨。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藏族学生学习汉语尤其重要。学习汉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在平时教学中点滴积累一定能为学生学好汉语,说好汉语,迈出可喜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2]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0(09)
[3]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0(03)
[4]陈妙兴,林月娥.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浅探[J].教育导刊. 2000(Z2)
[5]张凤鸣.浅谈小学语文插图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0(03)
[6]史国兴.小学语文第五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07)
(作者单位:甘肃合作市藏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