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2.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能深入自学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即数学素质的培养,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改革也迫在眉睫,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内容的局限;众所周知,现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大都是新旧交替,内容陈旧,基本上一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框架,突出的问题为以理论知识和逻辑推导的传授为主,主要寻求问题的解析解,缺乏数值计算,重在许许多多的变换技巧,缺乏现代数学的应用性,而且许多问题都是停留在50—60年代,信息量少,不能体现现代数学方法,这使得高中数学内容滞后实际需要。同时这种重技巧的训练使得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师生共同赶进度,于是牺牲应用,多讲理论,深奥的理论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求知用学的积极性,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很多学生学习厌倦,当用到数学知识时,才感到数学的重要,为时已晚。
  2.2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运用不足;高中数学在强调数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各种数学软件包,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数学实验的介入,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现代化,效果更好。而这些工具我们很少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在黑板上重复着定理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学生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这样很难减少课时数,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3.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
  我们教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真的是学生需要的那种数学吗?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吗?我们需要教什么,如何教,要不要加强应用意识?如何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在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交流和相互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关键所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
  3.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那些知识需要深度讲解;学生不是生而知之的,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一些数学内容需要深度讲解。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对某一些数学概念未建立之前而自身需要主动建构这个知识框架的数学内容;这些数学内容包含大量的逻辑上没有联系且远离学生实际的事实,一些重要概念或不加证明的公理等。这些内容教师宜作深度讲解,即采取精讲的方法——讲其过程、讲其思想、讲其方法。
  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概念、连续性、单调性、周期性定义等需要细致深入的精讲,从其产生的知识背景及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如何分析归纳这类现象和问题,而由此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从中我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思想、方法展示给学生,以此建立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导数的定义,可由数学上的切线斜率,物理上的速度、加速度,化学上的反应速率等的应用,得出其导数 ,它是概括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速率而得出来的更一般性,也更抽象的概念,这个需要以教师为主,作深度的讲解,以此建立相关重要概念。
  3.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抽象定理内容的解释,而不是证明,体现数学思想;“证明是没有经验学生最害怕的词汇”,而解释这个词汇就不那么可怕,因为解释通常被认为不像证明那样形式化。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好的解释里实际包含了一个形式证明的重要思想,集中精力于解释定理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而不是证明,这样并没有削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我们重复一个被前人已证明过无数次的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的内容并不一定理解,我们真正的目标是理解。
  对于高中数学中抽象内容,如高中数学中极限定义的叙述、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等内容的证明,要求教师形象解释,使得学生理解,通过解释来理解这些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证明。如用极限定义证明 讲解过程中,通过解释让学生体会用 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其中用 来刻画 接近程度,而用N来刻画 ,其中 是任意小的量,即 可以任意地小。解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了解其背后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受到智慧的启迪。
  4.结语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永恒的话题。为了培养使用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数学教育上,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尝试,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使之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收稿日期:2011-04-20
其他文献
【摘要】就中学阶段很多教师将作文教学仅仅放在指导作文上,而忽视了有关作文测评这一环节。本篇文章不仅从宏观上阐述了评价学生习作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就如何评价学生习作做了具体、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测评;习作;导向;新课改;激励;教学实践;思考研究  How to assess student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  Xu Zhongh
期刊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任课教师的基本作法是将化学基本知识及其解题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平时的
期刊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常见仪器使用和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的掌握,以一道能力层次相对要求较高、以“拉分题”面目出现的实验题。这类题在原理、方法上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或者有新信息。给人以一种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感觉。从考试的结果和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实验题回答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在实验复习阶段尽快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迅速提高化学实验的解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就成
期刊
1.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  就新英语课程标准而言,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要求更是“快”,而这个“快”又是相对的,也需要“慢”。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节奏密而不疏。学生就因长时间紧张造成疲劳,产生抑制:一般说来,复习旧知识,新课的导人,语言操练形式的转换,教学中的过度和衔接,教学环节的变替应力求简洁、明快、紧凑,浅易的内容,教师可简略的讲,节奏宜快,还可以“跳跃”,让学生不感到拖沓,不感到厌烦尤其是教师发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改革的理想选择。我也积极参与并实施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尝试。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探究;实践  On the new teaching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practice of inquiry  Xiao Xin
期刊
远程教育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对传统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形成冲击,目前发展趋势看,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在远程教育平台上,已成为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初浅的探讨。  1.远程教育的应用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远程教育设备的引入,为语文教学打开窗户、看到世界。教科书编排的大量图像和文本、活动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展示,增加可读
期刊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教学过程,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并能适时点拨,指点学法,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能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数学课堂充满灵动的气息,
期刊
美术课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美术课,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不是单纯地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交给学生,而是更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只有通过一种健康的价值导向,使美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融合多种知识于美术课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整合式教学的优势。只有这样,美术课才
期刊
1.口语问题存在的提出  在校园内,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单独在一起时,畅所欲言,似乎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而一遇到重要场合或当众说话时,却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不成句,使听者为他着急。这样,即使他们的思想再正确,信息再重要,也很难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听者。  2.口语问题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教师还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不是本着三个“面向”的宗旨培育“四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