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核心素养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h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具体落实到各学科中,核心素养是以整合各个学科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偏重学科本位,突出核心素养的学科性,而忽视了它的综合性。基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化学教学如何融入其他学科,与各学科圆融互摄,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学科的功能,形成学科间的合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 发展“个性”,挖掘“共性”,搭建共同的核心素养框架
  (一)求同存异,在发展“个性”中构建核心素养结构
  虽然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其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正是学科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本学科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价值,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的结构。
  1.整体规划,宏观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核心素养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从学科层面出发,首先要根据本学科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科学、整体、层级的教学目标,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规划,逐层确立,从课程目标—课程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甚至到课堂环节的目标等。如初中对于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在教学中,我们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开启化学之门》中,通过镁的实验探究 “知道”镁与醋酸反应、镁能燃烧即可,在头脑中形成探究的初步印象。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通过实验 “观察和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了解铁能与氧气反应。第二阶段在第五章《金属与金属矿物》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知道钢铁生锈的条件”。第三阶段,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要求“初步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面—线—点,设置与之适应的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整体规划课程目标,协调统一整个教学。
  2.局部发展,微观探索核心价值
  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体现本学科能落实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应该包括各学科独特的、个性的学科素养。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宗旨下,要充分探索本学科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核心素养结构。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而一般来说,化学核心素养至少包含化学基本观念、“三重表征”思维、实验探究能力三个基本内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中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形成化学基本观念;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模型、资料、实验等方法或手段,挖掘宏观现象中的微观本质或验证微观推测形成的宏观现象,并融入符号表征,引导学生建立三者间的有机联系;要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形式设计并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启迪学生思维,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异中求同,在挖掘“共性”中丰富核心素养的内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解,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都存在着共同特征: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此目标下,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虽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又具有相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整合、融入共同(通)的理念、方法和精神,丰富核心素养的内涵。
  1.在目标中整合“共性”
  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照这些“个性”的目标,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的核心素养。对比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化学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数学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物理的“科学思维”、英语的“思维品质”、生物的“理性思维”、语文的“思维发展于提升”、地理的“综合思维” 可以看作不同学科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的“实验探究”和“化学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化学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生物的“社会责任”、历史的“历史价值观”、政治的“政治认同”、音乐的“情感体验”、艺术的“艺术审美情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2.在过程中挖掘“共性”
  (1)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挖掘。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认识发展为脉络,用化学的视角和方法去形成知识、去理解知识内在逻辑,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如在化学复习专题中,教师可以以“碳”为主题,从宏观碳元素、微观碳原子分别进行研究:宏观上先举例含碳元素的物质并进行分类,发展学生元素观、分类观;再通过物质间的关系,寻找转化的方法,复习其中涉及的四大基本反应,进而从化合价、反应物等角度分析不同类型反应,在此过程中构建物质间的知识网络,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和守恒观,引导学生形成分析一种反应类型的一般思路。微观上,分析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分析两者性质、用途不同的原因,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通过复习,让学会体会梳理一类物质的思路和方法,学着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基本观念,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在化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在上述碳的微观复习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含碳物质的微粒构成,分析物质间反应(转化)的微观实质,利用化学符号予以表达,让学生在宏观、微观、符号中自由“切换”,促进学生“三重表征”思维的发展,在化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化学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挖掘。新课程倡导下的化学教学离不开科学探究,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归类,建立不同类型探究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应在实验探究中加强知识、思维、实践的动态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头脑中模拟整个过程,再进行实验,对比实际操作的药品、仪器、条件等能否达到方案中的要求,如果不能,找出替换的方案,思考其可行性,并动手实验、检验,针对实验结果改进方案,循环往复直至完成探究课题。这一过程中,静态的方案、动态的过程、立体的实物间产生了互动,知识、操作、思维在多维的空間中有效碰撞,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探究中证据的推理,增强探究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要建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的理念,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化学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方法、思维、能力、价值观的发展,不仅是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也是其他学科能力培养的目标。
  3.在评价中升华“共性”
  新课程倡导多样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理念。不同学科间有着相通的评价方式,如都可以用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等。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科学业评价的整体规划,探索不同形式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不同学科的相通的核心素养进行整合,丰富其内涵并形成教育的合力,多方位共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打破边界,横纵联合,构建立体的核心素养结构
  “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界不应当是刚性的、僵化的,而是软性的、互通的。超越了这个底线,无异于否定了核心素养本身。”化学与其他学科在知识、方法、思维、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相互渗透、交叉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基于“大课程”思想高屋建瓴,将多种课程融入其中,加以整合、优化;同时,充分利用学科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建立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衔接、融合;在此基础上加以延伸,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人文、合作、责任、审美等素养。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利用多样化的校本课程,通过某个主题的研究,连接不同的学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科间横纵联合,塑造核心素养体系的“立体感”。
  三、循序渐进,深化拓展,培养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
  《意见》明确指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发展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发展不同阶段的核心能力,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日本研究表明,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教学过程中教師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要从全局出发,将化学的教学置于总目标下,去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的设计,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姜 宇,辛 涛,刘 霞,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4]王宝斌.核心素养培养:化学教学的应然追求——以“常见的碱”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版),2016(2).
  [5]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6]刘前树.试论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构[J].化学教育,2016(21).
  [7]李新义,夏建华,蒋蓓蓓.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创新——以“乙烯”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7(9):40-46.
  [8]张水强,潘 月.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苯酯”教学实录[J].江西教育,2017(20).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考物理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复习课存在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教学分离等效率低下的弊端。文章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丰富形式、多样呈现、教学合一等提高中考物理复习效率的策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复习;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104-
介绍了输入信息验证的必要性。ASP.NET交互式Web应用程序不可缺少的验证控件功能做了详细表述。说明了正则表达式中的常用符号、正则表达式的常用类型。
科学合理的教学督导与评价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督导与评价主要从外部因素进行,这种督导与评价方式有其积极的作用,但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读写能力等的锻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读与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意识的主要手段与途径。高校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
摘 要:文章通过“贴近学生个体的智能观”“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三个方面的论述,希望可以为智障学生的个体发展创设出适宜的教育生活环境。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障学生;发展;“多彩光谱”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体感游戏改善智障儿童智能发展的实证研究”(DLA15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他们的兴趣为基点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