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有两亿了,超过俄罗斯和英国的人口总和。两亿人背后说不定还有两亿个操心的妈。
知乎有个问题是:“你妈觉得你嫁不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个高票答案简洁又生动:家有一老如有一“鸨”。
在19世纪的英国,看到男的、活的就两眼放光的母亲大人已被女作家简·奥斯汀写进书里。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刻画的班太太,和2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普通家庭里碎碎念、神叨叨的老太太并无二致。
班太太是一位小乡绅的妻子,育有5个女儿。女儿的出嫁从孩子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她心头上一个沉重的砖头,也是她日常生活的焦点。来了一个新邻居,男的!她马上启动八卦收割机模式。
这极有可能来源于简·奥斯汀的真实生活。作为一个终生未嫁的姑娘,简妈的逼婚想必异常惨烈。
英国一个小镇的两层小楼,摆设优雅而陈旧,简·奥斯汀在此开启了一生的故事。有温顺的绵羊,有森林和小溪,足够年轻时,她和姐妹们说着中二的话,对意中人充满想象。
她很早就遇到了一位富二代,单膝跪地,上来就告知她自己一年有2000英镑的收入,作为家族继承人,财产还会更加庞大,“如果我们结婚,这些都是你的。”那时简·奥斯汀不会知道,她在世时只出版了4部小说,稿费总共不超过350英镑。
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简·奥斯汀也只是普通的牧师家庭出身,简妈一早就告诫她金钱的重要。她一边叉土豆一边对女儿说:“你宁愿做一个可怜的老处女,被人轻视,成为别人的笑柄?成为粗鄙的乡巴佬饭后的谈资?爱情令人神往,但金钱却是无论如何不可或缺的。”
两百年过去了,老妈们的论调还是一成不变。“他能给你大房子,舒适的生活,考虑考虑,这是你最好的选择了。”简爸也在助攻。不过,最后这位讲究人还留给女儿一句:“任何东西,比如贫困,都不能让精神屈服。”
那是她一生中最接近婚姻的时刻。她答应了对方的求婚,尽管富二代有口吃,脑子也不怎么灵光,但为了家庭,她勉强点头。
不过订婚的欢快气氛只在奥斯汀家持续了一晚。第二天傍晚,她就下定决心毁约。后来她在写给侄女的信中说:“与毫无感情的婚姻相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是可以推崇或忍受得了的。”
种种反抗和遭遇千万不要让你觉得简·奥斯汀是一个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小姑娘,更不要认为她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她用戏谑的笔触讽刺“婚姻市场”,但也坦诚结婚是“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几乎无一例外地,她笔下故事的女主人公都难得地兼具保守和先进,一方面是进步的“知识女性”,但另一方面也遵从现实生活的生存准则。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非常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们叙事动机,同时也是它特别重要的主题,三个字:找丈夫。
男主角达西先生力压邦德和超人成为最受英国妇女喜爱的约会对象。女主角伊丽莎白本身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物质本质,当她姐姐问起她什么时候喜欢上达西时,她如实说:“应该是从看到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是达西那豪华的庄园、丰厚的财产使伊丽莎白在对他有好感的基础上发展到深爱他的。
这部简·奥斯汀最知名的作品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在当时流行的霸道总裁文一般的“哥特传奇”中,她独树一帜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却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讽刺,笔下的女主角纷纷通过理想的婚姻获得了想要的生活,简·奥斯汀却在40多岁的时候孤单地离开了人世。
可是她也未必孤单,后人因为她终身未嫁就贴上“悲惨”的标签也许有失公允。200多年过去了,如果社会能有一丝进步的话,人们应该意识到选择跟谁结婚、选择结婚还是单身,是一个人天生的权利。“逼婚”两个字实在像古装戏里的台词,大清早亡了。
很多年之后,一位过气女演员对着镜头自言自语的样子时常让我想起简·奥斯汀。
“自从想通了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后,我不像从前我以为的那么缺爱了——既不缺別人给的,也不缺自己给的——毕竟一个人能经得起多少爱呢,不是吗?我还发现,如果一个人不是很缺一样东西,她就会很自然地变得挑剔起来,要么不要,如果要就只要好的、高级的、高质量的。比如和另一个人去构建一种人类中罕见的、真正的赤诚,又比如两个人一起探索和发现点什么情谊。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真正在意的感情关系,是的,我只想要这样的感情关系。”
摘自《中国青年报》
知乎有个问题是:“你妈觉得你嫁不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个高票答案简洁又生动:家有一老如有一“鸨”。
在19世纪的英国,看到男的、活的就两眼放光的母亲大人已被女作家简·奥斯汀写进书里。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刻画的班太太,和2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普通家庭里碎碎念、神叨叨的老太太并无二致。
班太太是一位小乡绅的妻子,育有5个女儿。女儿的出嫁从孩子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她心头上一个沉重的砖头,也是她日常生活的焦点。来了一个新邻居,男的!她马上启动八卦收割机模式。
这极有可能来源于简·奥斯汀的真实生活。作为一个终生未嫁的姑娘,简妈的逼婚想必异常惨烈。
英国一个小镇的两层小楼,摆设优雅而陈旧,简·奥斯汀在此开启了一生的故事。有温顺的绵羊,有森林和小溪,足够年轻时,她和姐妹们说着中二的话,对意中人充满想象。
她很早就遇到了一位富二代,单膝跪地,上来就告知她自己一年有2000英镑的收入,作为家族继承人,财产还会更加庞大,“如果我们结婚,这些都是你的。”那时简·奥斯汀不会知道,她在世时只出版了4部小说,稿费总共不超过350英镑。
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简·奥斯汀也只是普通的牧师家庭出身,简妈一早就告诫她金钱的重要。她一边叉土豆一边对女儿说:“你宁愿做一个可怜的老处女,被人轻视,成为别人的笑柄?成为粗鄙的乡巴佬饭后的谈资?爱情令人神往,但金钱却是无论如何不可或缺的。”
两百年过去了,老妈们的论调还是一成不变。“他能给你大房子,舒适的生活,考虑考虑,这是你最好的选择了。”简爸也在助攻。不过,最后这位讲究人还留给女儿一句:“任何东西,比如贫困,都不能让精神屈服。”
那是她一生中最接近婚姻的时刻。她答应了对方的求婚,尽管富二代有口吃,脑子也不怎么灵光,但为了家庭,她勉强点头。
不过订婚的欢快气氛只在奥斯汀家持续了一晚。第二天傍晚,她就下定决心毁约。后来她在写给侄女的信中说:“与毫无感情的婚姻相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是可以推崇或忍受得了的。”
种种反抗和遭遇千万不要让你觉得简·奥斯汀是一个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小姑娘,更不要认为她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她用戏谑的笔触讽刺“婚姻市场”,但也坦诚结婚是“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几乎无一例外地,她笔下故事的女主人公都难得地兼具保守和先进,一方面是进步的“知识女性”,但另一方面也遵从现实生活的生存准则。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非常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们叙事动机,同时也是它特别重要的主题,三个字:找丈夫。
男主角达西先生力压邦德和超人成为最受英国妇女喜爱的约会对象。女主角伊丽莎白本身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物质本质,当她姐姐问起她什么时候喜欢上达西时,她如实说:“应该是从看到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是达西那豪华的庄园、丰厚的财产使伊丽莎白在对他有好感的基础上发展到深爱他的。
这部简·奥斯汀最知名的作品或许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在当时流行的霸道总裁文一般的“哥特传奇”中,她独树一帜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却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讽刺,笔下的女主角纷纷通过理想的婚姻获得了想要的生活,简·奥斯汀却在40多岁的时候孤单地离开了人世。
可是她也未必孤单,后人因为她终身未嫁就贴上“悲惨”的标签也许有失公允。200多年过去了,如果社会能有一丝进步的话,人们应该意识到选择跟谁结婚、选择结婚还是单身,是一个人天生的权利。“逼婚”两个字实在像古装戏里的台词,大清早亡了。
很多年之后,一位过气女演员对着镜头自言自语的样子时常让我想起简·奥斯汀。
“自从想通了别太拿自己当回事后,我不像从前我以为的那么缺爱了——既不缺別人给的,也不缺自己给的——毕竟一个人能经得起多少爱呢,不是吗?我还发现,如果一个人不是很缺一样东西,她就会很自然地变得挑剔起来,要么不要,如果要就只要好的、高级的、高质量的。比如和另一个人去构建一种人类中罕见的、真正的赤诚,又比如两个人一起探索和发现点什么情谊。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真正在意的感情关系,是的,我只想要这样的感情关系。”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