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不断在为准确的计时工具而探索。
被古代人民使用数千年的日晷、沙漏、滴漏,乃至中国北宋的水运仪象台,意大利的第一台古典天文钟,日本特有的不等时钟,还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钟表博物馆之一的德累斯顿茨温格宫的数学物理沙龙(有着萨克森的格林尼治之称)里的数百件发明,德国国家时钟博物馆丰富的天文钟收藏,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钟表宝藏,都充分展现了钟表的迷人之处。如果有幸能够与博物馆收藏的数百年前的历史计时仪器隔空呼应,静默对话,人们将能够体会到,什么叫作“天地万物,共冶一炉”。
精密钟表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融合了空间、时间和物质,让地球上的我们,得以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在极度有限的空间内,试图无限接近地解释时间的真相,没有其他任何一件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物品有着如此的份量。
从古典星相仪走来
今年年初在日内瓦举办的“天文学之子:钟表制造术”展览,展现了自最早的文明以来人们通过观测天体与宇宙而获得的大量相关认知,温柔回眸了现代高级钟表品牌来时的路。这一展览探讨了从人类定义宇宙物理定律、建立银河系谱系到最终将这一学科应用到制表机械上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地球到月球,从太阳到宇宙,追溯了对我们认识世界以及如何创造世界的至关重要的各个发现。时间计量文化有助于了解一个行业历经人类传承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千百年来孜孜探索地球和宇宙关系的画面,透过古董机械装置的玻璃展示柜,顿时汹涌而出呈现在你面前。
其实,最初的时钟是被当作天文观察的工具所创造的,承担着观察星象的任务。早在1350年,意大利一位名叫乔万尼·德·丹第(Giovanni de Dondi)的人首先制成古典天文钟模型,制作的钟体现了他们从地球上观察星球运行的观点。按照当时人类的一种想法,以地球为中心,一共有七个行星在转动,他们把太阳也看作是围绕地球旋转的一个行星。因此,这座钟装有七个针面或针盘,每一个针面或针盘上都有一个行星在运动。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地心说”的理论基础现代人看来是错误的,但这座时钟装置的精确程度大致相当于当时在地球上观察时所获得的精确性。当某个行星的轨迹从地球上看来出现迂回曲折时,在针盘上也可同样显示出来。不过,较之这一机械工艺上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它显示了一种丰富而大胆的思维想象力,这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托勒密和希腊人的智慧的构想是一脉相承的。
钟表的诞生,其实是人类为了适应与这个星球相关的行星运动规律的生活所创造的产物。如大家所知,真正的太阳时并非24小时,一年也不是正好365天,每天的日与夜都不相等,在“方便人类日常生活”的指导思想下,一天、一年被均匀划分,成了现在地球生活关于时间概念的参照系。
到了现代,瑞士天文台标准的腕表24小时误差5秒内都是可接受的范围,而象德国朗格这样的顶级制表品牌则将误差控制在2秒内。直至近年来实验室里100万年才误差1秒的原子钟,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向全世界给出标准时间。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准确显示时间,我们只不过是无限接近,而这种探索的长度和深度将随人类的存在而延续下去。
收藏时钟即收藏历史
进入现代,全球各个知名的钟表品牌,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显示月亮的阴晴圆缺,完善考虑到闰年的万年历构造,更友好方便使用的世界时系统,并用逆跳、悬浮、镂空等技艺让时间的显示变得更有趣,更美好。这些“独家秘技”给人以非凡视觉体验的同时,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智慧。
比起数百年前的宫廷钟表师们、天文物理科学家、机械装置发明家,如今的制表者更为幸运的在配备了最先进电脑软件的立体工作站工作,建构机件,计算,测试,确定夹板的哪些部分需要打磨,螺丝螺模、轴承孔洞的位置,并加上经精确计算的轮轴与齿轮。他们已经设想着机芯的哪个部分将会被呈现眼前,以及某些部件将会如何组装。通过高科技软件辅助所设计的一系列子系统,在显示器前模拟每个部件的动作,并优化必要的垂直运动及移动部件之间的间隙。机芯设计师工作时经常面对不可改变的物理定律,如重力、摩擦力及惯性等。
从每五分钟旋转一周以抵抗地球引力的陀飞轮到倾斜25度每一圈以24秒高速旋转的陀飞轮,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在合理范围内热胀冷缩以维系力矩平衡的热补偿摆轮,对地球南北极磁场不敏感而能够抗磁的硅游丝等运用于时计的一系列发明,均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适应这颗蓝色星球的日升月落、重力和温度,而这样的探索和创造,数百年来从未止息。
现代精密时钟制造业最早传承的德国AMS,如今已经传承六代人而从未易手,在几年前开发的“陀飞轮精密台钟”开创了将陀飞轮运用到当代时钟的先例。众所周知,陀飞轮代表了机械钟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不断的旋转,把地心引力对“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也把钟表的动感之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能够鸣奏三大教堂音乐(西敏寺、威灵顿、圣·米歇尔)的自产机械八音机芯每15分钟奏响一次,将时间的流转演绎成多维度的感官享受。
只有那些曾亲眼目睹上百个精细零件复杂运作的人才能够真正了解新机芯的研发是一项与时间博弈的漫长之路,也因此明白了一座精密制造的时钟为何如此迷人,拥有如此高的价值。面对这些精妙绝伦的时间创作,听着机械八音机芯演奏的三大教堂音乐,人们很容易升起一种感恩而赞叹的心情:感谢这些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作出更接近于“时间真相”的装置的钟表大师们,他们用数百枚齿轮轴承的共同运作,承担起人与宇宙连接的功能,连接起了过去和未来、艺术和生活。
收藏界有一种说法:穷买金,富玩表,贵藏钟。拥有一台考究的时钟,曾是欧洲各国皇家贵族的传统“徽章”,是上流社会的时尚文化,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最早为“神权”阶级教堂所专有,后来代表“君权”的国王在王宫里也安置了钟楼,并让考究大气的落地钟、精美如珠宝的台钟、如艺术品般的挂墙钟渗入到每一个生活场景;最后,贵族阶层也纷纷跟风,最初的天文仪器,成为了一种阶层和品位的象征。
收藏家们往往认同,一座带月相和八音功能的落地钟所蕴含的价值,远远低于它的零售价,然而能懂得欣赏时钟隐藏价值的人永远是人群中最卓尔不群的少数。因为时钟并不能像腕表那样向人炫耀,更多的是有关人类内心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情感。
当代广钟天轮钟曾经将伦敦大本钟复刻成红木落地钟,这种将东西文化融合,以建筑为灵感浓缩成落地钟的做法,正是对经典和永恒时间走入日常生活的一种尝试。一台精密的当代时钟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获知、音乐的享受、家庭品位的提升,更是艺术,是历史,是价值,是所有已发生、正发生和将发生的有关蓝色星球上人类美好时光的一切温柔记录。
被古代人民使用数千年的日晷、沙漏、滴漏,乃至中国北宋的水运仪象台,意大利的第一台古典天文钟,日本特有的不等时钟,还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钟表博物馆之一的德累斯顿茨温格宫的数学物理沙龙(有着萨克森的格林尼治之称)里的数百件发明,德国国家时钟博物馆丰富的天文钟收藏,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钟表宝藏,都充分展现了钟表的迷人之处。如果有幸能够与博物馆收藏的数百年前的历史计时仪器隔空呼应,静默对话,人们将能够体会到,什么叫作“天地万物,共冶一炉”。
精密钟表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融合了空间、时间和物质,让地球上的我们,得以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在极度有限的空间内,试图无限接近地解释时间的真相,没有其他任何一件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物品有着如此的份量。
从古典星相仪走来
今年年初在日内瓦举办的“天文学之子:钟表制造术”展览,展现了自最早的文明以来人们通过观测天体与宇宙而获得的大量相关认知,温柔回眸了现代高级钟表品牌来时的路。这一展览探讨了从人类定义宇宙物理定律、建立银河系谱系到最终将这一学科应用到制表机械上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地球到月球,从太阳到宇宙,追溯了对我们认识世界以及如何创造世界的至关重要的各个发现。时间计量文化有助于了解一个行业历经人类传承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千百年来孜孜探索地球和宇宙关系的画面,透过古董机械装置的玻璃展示柜,顿时汹涌而出呈现在你面前。
其实,最初的时钟是被当作天文观察的工具所创造的,承担着观察星象的任务。早在1350年,意大利一位名叫乔万尼·德·丹第(Giovanni de Dondi)的人首先制成古典天文钟模型,制作的钟体现了他们从地球上观察星球运行的观点。按照当时人类的一种想法,以地球为中心,一共有七个行星在转动,他们把太阳也看作是围绕地球旋转的一个行星。因此,这座钟装有七个针面或针盘,每一个针面或针盘上都有一个行星在运动。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地心说”的理论基础现代人看来是错误的,但这座时钟装置的精确程度大致相当于当时在地球上观察时所获得的精确性。当某个行星的轨迹从地球上看来出现迂回曲折时,在针盘上也可同样显示出来。不过,较之这一机械工艺上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它显示了一种丰富而大胆的思维想象力,这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托勒密和希腊人的智慧的构想是一脉相承的。
钟表的诞生,其实是人类为了适应与这个星球相关的行星运动规律的生活所创造的产物。如大家所知,真正的太阳时并非24小时,一年也不是正好365天,每天的日与夜都不相等,在“方便人类日常生活”的指导思想下,一天、一年被均匀划分,成了现在地球生活关于时间概念的参照系。
到了现代,瑞士天文台标准的腕表24小时误差5秒内都是可接受的范围,而象德国朗格这样的顶级制表品牌则将误差控制在2秒内。直至近年来实验室里100万年才误差1秒的原子钟,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向全世界给出标准时间。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准确显示时间,我们只不过是无限接近,而这种探索的长度和深度将随人类的存在而延续下去。
收藏时钟即收藏历史
进入现代,全球各个知名的钟表品牌,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显示月亮的阴晴圆缺,完善考虑到闰年的万年历构造,更友好方便使用的世界时系统,并用逆跳、悬浮、镂空等技艺让时间的显示变得更有趣,更美好。这些“独家秘技”给人以非凡视觉体验的同时,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智慧。
比起数百年前的宫廷钟表师们、天文物理科学家、机械装置发明家,如今的制表者更为幸运的在配备了最先进电脑软件的立体工作站工作,建构机件,计算,测试,确定夹板的哪些部分需要打磨,螺丝螺模、轴承孔洞的位置,并加上经精确计算的轮轴与齿轮。他们已经设想着机芯的哪个部分将会被呈现眼前,以及某些部件将会如何组装。通过高科技软件辅助所设计的一系列子系统,在显示器前模拟每个部件的动作,并优化必要的垂直运动及移动部件之间的间隙。机芯设计师工作时经常面对不可改变的物理定律,如重力、摩擦力及惯性等。
从每五分钟旋转一周以抵抗地球引力的陀飞轮到倾斜25度每一圈以24秒高速旋转的陀飞轮,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在合理范围内热胀冷缩以维系力矩平衡的热补偿摆轮,对地球南北极磁场不敏感而能够抗磁的硅游丝等运用于时计的一系列发明,均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适应这颗蓝色星球的日升月落、重力和温度,而这样的探索和创造,数百年来从未止息。
现代精密时钟制造业最早传承的德国AMS,如今已经传承六代人而从未易手,在几年前开发的“陀飞轮精密台钟”开创了将陀飞轮运用到当代时钟的先例。众所周知,陀飞轮代表了机械钟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不断的旋转,把地心引力对“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也把钟表的动感之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能够鸣奏三大教堂音乐(西敏寺、威灵顿、圣·米歇尔)的自产机械八音机芯每15分钟奏响一次,将时间的流转演绎成多维度的感官享受。
只有那些曾亲眼目睹上百个精细零件复杂运作的人才能够真正了解新机芯的研发是一项与时间博弈的漫长之路,也因此明白了一座精密制造的时钟为何如此迷人,拥有如此高的价值。面对这些精妙绝伦的时间创作,听着机械八音机芯演奏的三大教堂音乐,人们很容易升起一种感恩而赞叹的心情:感谢这些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作出更接近于“时间真相”的装置的钟表大师们,他们用数百枚齿轮轴承的共同运作,承担起人与宇宙连接的功能,连接起了过去和未来、艺术和生活。
收藏界有一种说法:穷买金,富玩表,贵藏钟。拥有一台考究的时钟,曾是欧洲各国皇家贵族的传统“徽章”,是上流社会的时尚文化,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最早为“神权”阶级教堂所专有,后来代表“君权”的国王在王宫里也安置了钟楼,并让考究大气的落地钟、精美如珠宝的台钟、如艺术品般的挂墙钟渗入到每一个生活场景;最后,贵族阶层也纷纷跟风,最初的天文仪器,成为了一种阶层和品位的象征。
收藏家们往往认同,一座带月相和八音功能的落地钟所蕴含的价值,远远低于它的零售价,然而能懂得欣赏时钟隐藏价值的人永远是人群中最卓尔不群的少数。因为时钟并不能像腕表那样向人炫耀,更多的是有关人类内心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情感。
当代广钟天轮钟曾经将伦敦大本钟复刻成红木落地钟,这种将东西文化融合,以建筑为灵感浓缩成落地钟的做法,正是对经典和永恒时间走入日常生活的一种尝试。一台精密的当代时钟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获知、音乐的享受、家庭品位的提升,更是艺术,是历史,是价值,是所有已发生、正发生和将发生的有关蓝色星球上人类美好时光的一切温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