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语,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十几年来一直工作在黑龙江粮油行业,亲身经历着我国大豆行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我国大豆从一个最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到节节败退,再到今天,这个产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王小语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疾呼,目前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受跨国企业雄厚资本的冲击,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总体处境艰难,很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站出来疾呼的绝非王小语一人,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发声,为国产大豆的未来谋求适合的发展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豆企业要重新振兴,首先要抓种子,尽快培育出可以抗衡洋大豆的中国大豆种子。
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科学尚不能有力证明转基因会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但其打破植物固有的生态链、基因链,造成的物种变异及生态灾难,已经让科学家们开始警惕,并劝勉公众慎用转基因食品。
正如黑龙江省国产大豆产业体系顾问专家刘忠堂所说,国产大豆未来出路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环节就能解决的,需要涉及大豆产业的各个群体参与进来。对待整个“自救”计划,需要慎之又慎,全面而细致。
重拾种豆信心
在这场国产大豆的“急救”手术中,调动农民的种豆积极性,让农民重拾对国产大豆的信心,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
地处三江平原的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种植地区,这里的农民曾经世代以豆为生。面对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小,很多农民表示,种大豆并非没有利润,而是一年下来,大豆收入还不及玉米的1/3,水稻的1/4,如此大的差距令人很难接受。
有观点认为,保障种植面积,最重要是进行价格引导,使得大豆与玉米的比价恢复至合理水平,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防止国产大豆价格大幅波动。
王小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对价格的引导进行了补充:“如果将大豆价格的补贴,转移一部分到种植环节,让农民觉得种一亩大豆与一亩玉米没有区别,那农民种植大豆就更积极了。但是,假如大豆高产,依然要担心大豆是否卖得出去,不然,全年的劳作也是一场空。”
除了价格保护和补贴之外,桦南县大张村村民李建国提出了新的困惑,“如果不能解决好大豆的对外销售问题,即使国家对大豆进行价格保护、贴补政策,也不能让农民放心地种植大豆。”
李建国介绍,国产油豆出油率比不过美国大豆。当大家说发展高蛋白豆有出路时,自己便马上跟风买种子,一年后收获6000多斤大豆。然而由于运输受限、价格不理想等因素,李建国的高蛋白豆最终只能低价卖给油脂厂加工高蛋白豆粕,整年下来一共损失2、3万元。
江海汇鑫期货高级研究员周雷经常在农村考察。他发现,长久以来,中国农民的种植方式往往以家庭为单位,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抗灾能力非常弱。在世界大豆市场价格波动与期货市场紧密相连的大背景下,中国豆农们还要承担来自虚拟股市的风险。
“大豆期货价格一涨,农民朋友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豆;期货价格一跌,大家又纷纷改种别的经济作物。”周雷介绍,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全,缺乏理性的投资观念,都使得黑龙江的豆农们直接以毫无“盔甲”保护的身体接受市场的冲击。
所以,在周雷看来,建立期货证券公司和农民的互助关系,对于农民及时了解大豆行业信息,专业地进行粮食期货投资非常重要。期货证券公司作为一个中介平台,既将农民的风险转嫁给期货投资客,又帮助农民从期货市场寻找大豆买家,使得农民可以一心一意种植大豆,同时与买家直接对话,保证大豆销路。
产业链亟待深化
工业加工是一个繁杂的产业链条,农产品更是如此。以玉米为例,玉米杆可用于造纸、板材加工;玉米棒是栽培食用菌、工业上制糠醛的重要原料;使用玉米制造乙醇燃料,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最有前景的项目之一。
与玉米相比,国产大豆只有果实被用于工业开发,且仅有少数的非转基因豆油能在中国市场与外资控制的豆油品牌进行竞争,早已失去中国植物油市场价格的控制权。
刘忠堂一说到国产大豆如今的衰败,他的痛心之情溢于言表。刘忠堂认为,国产大豆要突围,必须扬长避短,利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更加天然、更加健康的优势,发展健康营养大豆,深化大豆整个产业链的结构,不断丰富大豆的附属产品。
“原料同是大豆,永和豆浆(台湾一饮食连锁品牌)的一杯355ml豆浆卖至5块钱,而中国绝大多数早餐小摊的豆浆,一大碗价格却在5角至1元这样一个低价区间。”刘忠堂介绍,目前国内豆类消费品市场中,很难发现一个类似“永和”这样名声在外的黑龙江国产大豆品牌。
这些年,黑龙江农科院一直致力于对国产大豆的科学研究,挖掘大豆可利用的经济成分。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培育出的大豆合丰25号新品种,连续12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增产23.3亿公斤,极大提高了国产大豆的单产面积,缩小了与进口大豆的产量差距,增加了百姓收入。
黑龙江农科院开始借鉴西方农业开发的经验,对大豆成分进行提取与合成,比如针对大豆中对人类健康有益的高蛋白、异黄酮等成分的开发。刘忠堂介绍,农科院已经有成功的范例应用在保健品产业上,经济作用显著,取得的价值超过传统大豆产品几十倍以上。
与此同时,黑龙江大豆企业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在思考企业的转型之路。王小语说,很多面临破产的油脂厂,已在渐渐发展自己的高蛋白大豆基地,争取未来在大豆的附属品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
从“自救”到“国家战略”
采访中,很多豆油加工企业表示,相对于玉米补偿机制的完善与长效,大豆的补偿机制则一直被忽视。
佳木斯一家小型油脂加工厂的负责人崔浩告诉记者,前些年,企业每加工一吨玉米,国家补贴1276元,而一吨玉米的收购价仅在1500—1800元之间。于是玉米企业尤其是乙醇加工企业疯狂地收购玉米,农民也提高了种植积极性。与之相较,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大豆补贴仅为每吨200元。
“钱太少,收效甚微,农民不能直接享受补贴,企业依然处境艰苦。”崔浩如是说。
于是刘忠堂提出,国家应该把补贴资金应用在整个大豆产业链上,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粮油、外贸和大企业等环节都要考虑进来,特别是对补贴的科学制定、量身定做。
针对农民的补贴应以良种为主,而非产量;针对企业补贴,要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走势,体现灵活性和时效性。当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自动启动补贴机制;同时区分不同企业的政策需求,实行个补。
“整个社会应该更多关注国产大豆发展,不仅要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相关部委也需要积极支持国产大豆。”王小语说。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建议,既然大豆已经与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关系紧密,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全面风险管理,锁定成本,提高竞争力,不要让价格的涨跌影响正常经营;同时减少在国外市场上被国际基金“狩猎”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应当筹建与纽约、芝加哥、伦敦等交易中心竞争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战略资源作用,逐步形成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话语权。“这应该成为一个国家战略。”
“我国大豆从一个最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到节节败退,再到今天,这个产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王小语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疾呼,目前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受跨国企业雄厚资本的冲击,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总体处境艰难,很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站出来疾呼的绝非王小语一人,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发声,为国产大豆的未来谋求适合的发展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豆企业要重新振兴,首先要抓种子,尽快培育出可以抗衡洋大豆的中国大豆种子。
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科学尚不能有力证明转基因会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但其打破植物固有的生态链、基因链,造成的物种变异及生态灾难,已经让科学家们开始警惕,并劝勉公众慎用转基因食品。
正如黑龙江省国产大豆产业体系顾问专家刘忠堂所说,国产大豆未来出路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环节就能解决的,需要涉及大豆产业的各个群体参与进来。对待整个“自救”计划,需要慎之又慎,全面而细致。
重拾种豆信心
在这场国产大豆的“急救”手术中,调动农民的种豆积极性,让农民重拾对国产大豆的信心,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
地处三江平原的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种植地区,这里的农民曾经世代以豆为生。面对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小,很多农民表示,种大豆并非没有利润,而是一年下来,大豆收入还不及玉米的1/3,水稻的1/4,如此大的差距令人很难接受。
有观点认为,保障种植面积,最重要是进行价格引导,使得大豆与玉米的比价恢复至合理水平,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防止国产大豆价格大幅波动。
王小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对价格的引导进行了补充:“如果将大豆价格的补贴,转移一部分到种植环节,让农民觉得种一亩大豆与一亩玉米没有区别,那农民种植大豆就更积极了。但是,假如大豆高产,依然要担心大豆是否卖得出去,不然,全年的劳作也是一场空。”
除了价格保护和补贴之外,桦南县大张村村民李建国提出了新的困惑,“如果不能解决好大豆的对外销售问题,即使国家对大豆进行价格保护、贴补政策,也不能让农民放心地种植大豆。”
李建国介绍,国产油豆出油率比不过美国大豆。当大家说发展高蛋白豆有出路时,自己便马上跟风买种子,一年后收获6000多斤大豆。然而由于运输受限、价格不理想等因素,李建国的高蛋白豆最终只能低价卖给油脂厂加工高蛋白豆粕,整年下来一共损失2、3万元。
江海汇鑫期货高级研究员周雷经常在农村考察。他发现,长久以来,中国农民的种植方式往往以家庭为单位,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抗灾能力非常弱。在世界大豆市场价格波动与期货市场紧密相连的大背景下,中国豆农们还要承担来自虚拟股市的风险。
“大豆期货价格一涨,农民朋友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豆;期货价格一跌,大家又纷纷改种别的经济作物。”周雷介绍,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全,缺乏理性的投资观念,都使得黑龙江的豆农们直接以毫无“盔甲”保护的身体接受市场的冲击。
所以,在周雷看来,建立期货证券公司和农民的互助关系,对于农民及时了解大豆行业信息,专业地进行粮食期货投资非常重要。期货证券公司作为一个中介平台,既将农民的风险转嫁给期货投资客,又帮助农民从期货市场寻找大豆买家,使得农民可以一心一意种植大豆,同时与买家直接对话,保证大豆销路。
产业链亟待深化
工业加工是一个繁杂的产业链条,农产品更是如此。以玉米为例,玉米杆可用于造纸、板材加工;玉米棒是栽培食用菌、工业上制糠醛的重要原料;使用玉米制造乙醇燃料,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最有前景的项目之一。
与玉米相比,国产大豆只有果实被用于工业开发,且仅有少数的非转基因豆油能在中国市场与外资控制的豆油品牌进行竞争,早已失去中国植物油市场价格的控制权。
刘忠堂一说到国产大豆如今的衰败,他的痛心之情溢于言表。刘忠堂认为,国产大豆要突围,必须扬长避短,利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更加天然、更加健康的优势,发展健康营养大豆,深化大豆整个产业链的结构,不断丰富大豆的附属产品。
“原料同是大豆,永和豆浆(台湾一饮食连锁品牌)的一杯355ml豆浆卖至5块钱,而中国绝大多数早餐小摊的豆浆,一大碗价格却在5角至1元这样一个低价区间。”刘忠堂介绍,目前国内豆类消费品市场中,很难发现一个类似“永和”这样名声在外的黑龙江国产大豆品牌。
这些年,黑龙江农科院一直致力于对国产大豆的科学研究,挖掘大豆可利用的经济成分。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培育出的大豆合丰25号新品种,连续12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增产23.3亿公斤,极大提高了国产大豆的单产面积,缩小了与进口大豆的产量差距,增加了百姓收入。
黑龙江农科院开始借鉴西方农业开发的经验,对大豆成分进行提取与合成,比如针对大豆中对人类健康有益的高蛋白、异黄酮等成分的开发。刘忠堂介绍,农科院已经有成功的范例应用在保健品产业上,经济作用显著,取得的价值超过传统大豆产品几十倍以上。
与此同时,黑龙江大豆企业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在思考企业的转型之路。王小语说,很多面临破产的油脂厂,已在渐渐发展自己的高蛋白大豆基地,争取未来在大豆的附属品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
从“自救”到“国家战略”
采访中,很多豆油加工企业表示,相对于玉米补偿机制的完善与长效,大豆的补偿机制则一直被忽视。
佳木斯一家小型油脂加工厂的负责人崔浩告诉记者,前些年,企业每加工一吨玉米,国家补贴1276元,而一吨玉米的收购价仅在1500—1800元之间。于是玉米企业尤其是乙醇加工企业疯狂地收购玉米,农民也提高了种植积极性。与之相较,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大豆补贴仅为每吨200元。
“钱太少,收效甚微,农民不能直接享受补贴,企业依然处境艰苦。”崔浩如是说。
于是刘忠堂提出,国家应该把补贴资金应用在整个大豆产业链上,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粮油、外贸和大企业等环节都要考虑进来,特别是对补贴的科学制定、量身定做。
针对农民的补贴应以良种为主,而非产量;针对企业补贴,要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走势,体现灵活性和时效性。当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自动启动补贴机制;同时区分不同企业的政策需求,实行个补。
“整个社会应该更多关注国产大豆发展,不仅要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相关部委也需要积极支持国产大豆。”王小语说。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建议,既然大豆已经与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关系紧密,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全面风险管理,锁定成本,提高竞争力,不要让价格的涨跌影响正常经营;同时减少在国外市场上被国际基金“狩猎”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应当筹建与纽约、芝加哥、伦敦等交易中心竞争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战略资源作用,逐步形成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话语权。“这应该成为一个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