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鱼”是一种结果,是暂时的收获;而“渔”是一种过程,一种方法。得“渔”就是经验与方法的一种迁移,它可以让人终身得“鱼”,也是教学之根本。
一、 迁移教学的含义
1.“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
2.“学习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二、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教学初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需求,而兴趣也是一种迁移,一种学习的成功带来的乐趣能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与维持兴趣呢?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分一分”时,让学生扮演小小理货员。学生喜欢角色扮演,来了兴趣,便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并维持下去,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为学习迁移奠定了基础。
2.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如何训练呢?
(1)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它既包括同类型问题的扩展平移,又包括前经验运用的纵向迁移。教材只是个例子,是学生获得某些方法的一种范式,是获得某方面发展的一个载体。如在学习“9加几”知识后,学习“8、7加几”时,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8、7加几怎么加?”小班里的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探讨,以“9加几”中学习到的已有经验“凑十法”,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6、5、3、2加几”的时候,同样也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自己探索、归纳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这就是一种迁移,它需要我们举一反三。
(2)实践体验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当以练习、实践之义解,学之习之,知之行之。在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上的实践体验,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迁移内容,又可以使他们得到各种能力的平移锻炼;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又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体验是教学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学生在认识过人民币后,让学生模拟商店购物的场景,学生自己带来“货物”标上价格,再带来一些“货币”,在课堂上模拟实际的情景进行“购物”。学生在实际的“购物”中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就更深了,对于货币之间的进率、转化、找零等等重难点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
(3)温故知新
知识迁移是知识整合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核心和前提。这种能力的培养同样要从小开始培养。比如,在学习“9加几”之前,教师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复习“10的分与合”,简单的回顾貌似与本节课无关,其实在为探索新授埋下伏笔。这样的“复习”不仅让学生巩固复习到已学过的知识,还能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对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有丰富的实践活动贯穿其中。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际体验,对知识、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迁移,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优化教学策略,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关系可用图示表示: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研究一个问题的正迁移方向,但在这一思考过程中任一时刻M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向可能沿M的切线方向飞出(负迁移方向)。若在M点调节思维方向,则可向正迁移方向转移。为能达到上述要求,需优化教学策略,采取以下两方面对策:
(1)运用辨异对比教学
例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时,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往往能正确区分物体和图形,可是却在说名称时出现错误,这就是以有经验产生的负迁移。为防止发生负迁移,只有强化区别,以防止负迁移产生。
(2)注意知识整合教学
例如,教学“厘米和米”这一章时,出现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头绪较多,学生不容易记牢,而且还容易混淆。可以总结几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整合教学,把这一章的基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据认知心理学中有关的学习迁移理论来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善及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水平。
(责编蓝天)
一、 迁移教学的含义
1.“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
2.“学习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二、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教学初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需求,而兴趣也是一种迁移,一种学习的成功带来的乐趣能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与维持兴趣呢?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分一分”时,让学生扮演小小理货员。学生喜欢角色扮演,来了兴趣,便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并维持下去,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为学习迁移奠定了基础。
2.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如何训练呢?
(1)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它既包括同类型问题的扩展平移,又包括前经验运用的纵向迁移。教材只是个例子,是学生获得某些方法的一种范式,是获得某方面发展的一个载体。如在学习“9加几”知识后,学习“8、7加几”时,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8、7加几怎么加?”小班里的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探讨,以“9加几”中学习到的已有经验“凑十法”,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6、5、3、2加几”的时候,同样也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自己探索、归纳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这就是一种迁移,它需要我们举一反三。
(2)实践体验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当以练习、实践之义解,学之习之,知之行之。在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上的实践体验,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迁移内容,又可以使他们得到各种能力的平移锻炼;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又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体验是教学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学生在认识过人民币后,让学生模拟商店购物的场景,学生自己带来“货物”标上价格,再带来一些“货币”,在课堂上模拟实际的情景进行“购物”。学生在实际的“购物”中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就更深了,对于货币之间的进率、转化、找零等等重难点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
(3)温故知新
知识迁移是知识整合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核心和前提。这种能力的培养同样要从小开始培养。比如,在学习“9加几”之前,教师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复习“10的分与合”,简单的回顾貌似与本节课无关,其实在为探索新授埋下伏笔。这样的“复习”不仅让学生巩固复习到已学过的知识,还能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对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有丰富的实践活动贯穿其中。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际体验,对知识、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迁移,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优化教学策略,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关系可用图示表示: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研究一个问题的正迁移方向,但在这一思考过程中任一时刻M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向可能沿M的切线方向飞出(负迁移方向)。若在M点调节思维方向,则可向正迁移方向转移。为能达到上述要求,需优化教学策略,采取以下两方面对策:
(1)运用辨异对比教学
例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时,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往往能正确区分物体和图形,可是却在说名称时出现错误,这就是以有经验产生的负迁移。为防止发生负迁移,只有强化区别,以防止负迁移产生。
(2)注意知识整合教学
例如,教学“厘米和米”这一章时,出现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头绪较多,学生不容易记牢,而且还容易混淆。可以总结几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整合教学,把这一章的基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据认知心理学中有关的学习迁移理论来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善及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水平。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