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与传统的计算教学相比,更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个性化思维,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但通过近几年来所听的公开课及阅读的教学实录来看,大多都过分追求课堂形式,过于重视情景的设置,而忽视情景的学习价值,片面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不管合适否我们只见到学生热热闹闹的参加,却看不到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思考。本文就这些问题探讨了在新课标计算教学中需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创设生活情境的必要性。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能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所以现在很多的计算课都是从创设情境导入。
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翻阅了大量的教学实录,许多的设计不是用"游戏"引入就是从"逛商店"开始,不约而同地演绎着"数学生活化"。其实细细品味,有些情境只是一些华丽的"摆设"而已。我认为情境既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源于数学本身。
相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具体的生活情境效果比较理想,而高年级的学生如果总是用所谓的生活情境,可能并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认为必要的生活情境能用,但也不可乱用,而要根据不同的课例、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有选择的使用。如:在教学一年级的《100以内的加减计算练习》时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爸爸妈妈给你100元钱,你要到超市去买家里需要用的日用品,你准备怎样购物?要求只有一个:必须买两件东西以上。激发孩子找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必然会灵活用到100以内加减计算的知识。
而相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源于数学本身的情境会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如在教学五年级的《约分》一课时,我没有创设生活情境,而是充分挖掘数学本身的联系进行情境的创设,首先出示一组分数基本性质的题目让学生解决,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准确的交流给予积极的评价,建立起孩子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分式中数字的特点从而引出最简分数、约分等新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知识的研究,学生的热情也很高,比较持久。
二、在计算教学中关注算法与算理的平衡。
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因此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算法算理同样重要。
如我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时,学生很快便能找到正确算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时我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学生在这便更深一层地去探究算理:那是因为同分母的分数单位一样。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接下来的《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学习中,学生在老师教之前便已经懂得了不能把分子直接相加的算理,很快就2.把注意力放在了该课的难点"如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上,使教学事半功倍。
计算教学要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算法算理一齐抓。
三、在计算教学中关注算法优化。
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挖掘了许多有利于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拓展了空间。从近年来听的一些课中都感受到各位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热衷,"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成为很多课堂常常出现的一句话。在多数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部分时间引导各种算法,然后一律称好,新课标不急于优化,有些教师干脆不优化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算法多样化"只是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无疑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而且又适合自己的方法,实质上这个过程学生便是在优化算法,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如在教学《9加几的口算》时,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还可以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优化,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口算方法。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引导学生:"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此外还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而通过让学生对各种算法的比较,真正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学会择优而用,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算法的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这样的计算教学才会有实效。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应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从教师教计算到在计算教学中发展人的根本转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的做法,又要发扬新理念下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与课改中不断地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既做到扎实有效。
一、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创设生活情境的必要性。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能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所以现在很多的计算课都是从创设情境导入。
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翻阅了大量的教学实录,许多的设计不是用"游戏"引入就是从"逛商店"开始,不约而同地演绎着"数学生活化"。其实细细品味,有些情境只是一些华丽的"摆设"而已。我认为情境既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源于数学本身。
相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具体的生活情境效果比较理想,而高年级的学生如果总是用所谓的生活情境,可能并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认为必要的生活情境能用,但也不可乱用,而要根据不同的课例、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有选择的使用。如:在教学一年级的《100以内的加减计算练习》时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爸爸妈妈给你100元钱,你要到超市去买家里需要用的日用品,你准备怎样购物?要求只有一个:必须买两件东西以上。激发孩子找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必然会灵活用到100以内加减计算的知识。
而相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源于数学本身的情境会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如在教学五年级的《约分》一课时,我没有创设生活情境,而是充分挖掘数学本身的联系进行情境的创设,首先出示一组分数基本性质的题目让学生解决,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准确的交流给予积极的评价,建立起孩子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分式中数字的特点从而引出最简分数、约分等新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知识的研究,学生的热情也很高,比较持久。
二、在计算教学中关注算法与算理的平衡。
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因此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算法算理同样重要。
如我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时,学生很快便能找到正确算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时我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学生在这便更深一层地去探究算理:那是因为同分母的分数单位一样。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接下来的《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学习中,学生在老师教之前便已经懂得了不能把分子直接相加的算理,很快就2.把注意力放在了该课的难点"如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上,使教学事半功倍。
计算教学要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牢固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算法算理一齐抓。
三、在计算教学中关注算法优化。
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挖掘了许多有利于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拓展了空间。从近年来听的一些课中都感受到各位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热衷,"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成为很多课堂常常出现的一句话。在多数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部分时间引导各种算法,然后一律称好,新课标不急于优化,有些教师干脆不优化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算法多样化"只是一种手段,绝不是目的。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无疑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而且又适合自己的方法,实质上这个过程学生便是在优化算法,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如在教学《9加几的口算》时,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还可以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优化,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口算方法。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引导学生:"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此外还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而通过让学生对各种算法的比较,真正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学会择优而用,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算法的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这样的计算教学才会有实效。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应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从教师教计算到在计算教学中发展人的根本转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的做法,又要发扬新理念下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与课改中不断地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既做到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