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我国的冰雪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明确提出,希望带动全国三亿人民参与冰雪运动,以此推动冰雪运动和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通过冰雪运动去带动全国各个地区的冰雪旅游发展,大力宣传冰雪文化,这样才能促使这两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四季相当分明,属于温带季风性的气候,同时还具备可冬季较为寒冷的特征,因为高原山地分布较为广泛,因此造就了丰富的冰雪资源。其中,永久的积雪区域快达到6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西部地区的高山高原地区,季节性的积雪面积每年达到45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的分布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东北部以及新疆的西北部等地区。正是因为有了广阔以及长时间的冰雪区域,所以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冰雪文化和冰雪风景,这个对于国家而言是特别珍贵的文化以及旅游资源,所以说,国家需要重视冰雪资源的文化和生态以及旅游价值,这样才能促进冰雪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性发展。
  1 打造冰雪文化的风情
  冰雪环境给人们一种视觉以及触觉还有嗅觉上的感官体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差别,所以特别容易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想象以及多层西感官上的体验。当前,冰雪文化已经成为了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象,由各地区的文化形象以及文化习俗相互组成,最终营造出相对独特的冰雪文化风情,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还能丰富游客们的旅游体验。简而言之,在促进冰雪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中,需要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冰雪文化为元素,这样才能更深层的展现冰雪的乡村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等。例如:北海道的小樽每年都会在冬季打造“雪灯之路”,在雪地中营造出像童话般的梦幻景象,促使冰雪文化氛围变得十分浓郁。又比如黑龙江的冰河树挂和冰灯雪塑等具有特色景观,促进人们感受更多的冰雪文化风情。
  2 创新冰雪产品的同时也要创新冰雪活动
  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冰雪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冰雪文化底蕴都非常的丰富,人们在冬季开始进行冰雕和冰湖捕鱼等活动,以此形成多样化的冰雪活动习俗。2022年即将迎来北京冬奥会,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打造并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活动。世界上很多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和冰雪相关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打造,比如芬兰的炫目极光、雪地摩托、冰雪桑拿和茫茫林海等具有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全世界的游客。特别最近这几年,芬兰开始推出冰雪酒店项目,所有的建筑以及装饰全部都是由冰雪设计建造而成的,可谓是世界上最酷的酒店之一。因此,我国在推动冰雪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期间,需要注重冰雪特色产品和活动的打造,充分利用一些品牌节活动,比如北京冬博会、新疆冬博会或者吉林雪博会等等,去推出具有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品牌。
  3 促使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有所差别,因此,我国南北地区拥有的冰雪资源也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冰雪文化旅游产业都具备了各自的优势。国家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及规划,根据因地制宜以及因時制宜去促进冰雪旅游的全面化发展,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冰雪旅游的有效实施战略,同时还能加快冰雪文化的建设。首先来说说北方地区的冰雪资源,这里的冰雪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并且丰富,所以在推动冰雪旅游产业期间,可以打造相关主题冰雪运动公园或者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等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境外的游客来消费。另外,抓住冬奥会的机会,加快世界级冰雪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以此促进我国冰雪行业的稳定发展。工作人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冰雪文化风情的打造过程中,通过打造冰雪研究基地,从而发展冰雪的文创,同时还能发展具有冰雪特色的展会,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南方地区的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应该注重依托山地的冰雪资源和冰雪科技以及冰雪消费市场,主要走的是特色化的发展线路。一些南方冰雪资源相对较好的高海拔地区,可以重点开发人工滑雪场和溜冰场,同时还能结合温泉以及民宿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和北方不同的冬季冰雪旅游度假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南方人民对于冰雪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旅游季节性失衡的问题。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加上客源的集中,南方很多城市区域开始重点发展室内冰雪装备以及冰雪运动项目等等,主要是为了突破冰雪场地的限制情况,同时还能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国家都应该重视这些地区冰雪资源的开发,同时还要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努力突破时地区上的限制,促进冰雪经济不断提升,通过一些科学手段去发展冰雪产业链,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冰雪消费的需求,同时还能确保冰雪文化旅游和冰雪运动的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冰雪运动系)
其他文献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在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提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行措施。  1 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  1.1 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的含义  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其实就是将学生的自觉练习作为基础,
期刊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要求现代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而学校教育则应当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个性日臻完善、自我教育能力持续提升奠定扎实基础。掌握学习策略,属于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其主要开展一种创造性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特有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全面呈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真正实现篮球教育的最终目标。  伴随时代不断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学校培育目标发生巨大变化,而篮球课程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四分之一以上,这样明确提出目标,足以表明我国已经把学生的肢体健康作为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攀岩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标准,最重要的能够在运动中极大程度的提升参与者的身体健康素质;本文通过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查以及高校攀岩运动教师、高校体育教师访谈中
期刊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学日常人才培养的重心都放置在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上,因此中学体育课程一度被当作辅助课程来进行,有关任课老师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实际上体育课程教学对于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美好品格的培养。本文将从新课标改革的角度出发,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期刊
笔者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为依据,以“品质教育”为核心理念,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另辟蹊径,尝试将体育与劳育相融合,归纳与总结出可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从而构建融入劳动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填补了融入劳动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空白。通过研究表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
期刊
1 高职院校开设健美操课程的作用  健美操是一项身体与艺术相结合的有氧运动,它是健身、健美、娱乐综合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通过自我的训练、追求身体和艺术的全面协调的一项运动。健美操这一项运动,它一直是在音乐伴奏下而进行的,让运动者在欢快的音乐下通过身体的肢体运动以达到快乐健身的目的。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健美操这一课程,不仅能发挥健美操本身的健美健身效果,使学生保持一个正确的体态,塑造良好的形体形象,
期刊
目的探讨健身操、乒乓球和排球构成的运动处方对山西某高校女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从765名高校女学生中筛选出70名具有轻度和中度抑郁的女学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人。运动干预的周期为12周,每周干预3次,干预结束后再次对两组女学生进行HAMD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D得分低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
1 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方面,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较为淡薄,认为只要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即可,对健美操课程内蕴的思政育人功能发掘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多数高校体育教师目前还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在健美操技术动作学习上的效率较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打击。  2 高校健美操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第一,高校健美操课程蕴含理想信念教育元素。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
期刊
高校体育服务于人的德育、智育、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的发展,而“终身体育”是大学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三人制篮球是一种张扬自我的体育运动,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以及易开展等功能特点,对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具有相对适应性。本文对三人制篮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展开探讨,旨在为三人制篮球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三人制篮球的概念  三人制篮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的核心目标。身体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内容,其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本文将对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之间的协调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构成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