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3月31日,“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晓。全国青联委员、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在之后发表获奖感言时,颜宁说:“今天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华’变成了华人,变成了中华。同样,我们有人,我们有才智,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硬件条件,有经济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做顶天立地的工作。我们在一起构建一个横向的华人世界;在地平线上,进一步托举起我们的‘人’,再创造出伟大的成就“匕首”——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各种各样的文明、物质、经济,各种各样的成就……”
“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或许谁也不曾想到,小时候的颜宁上树摘果、下河摸虾,直到进了学校之后,她才成为众人眼中的好学生。在老师的印象中,颜宁是个富有浪漫情怀的女孩,喜欢唐诗宋词,爱读散文小说,文科成绩极其优异,那时候她的目标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
颜宁说:“上高中时我确实喜欢文科,在文理分班的时候也选择了文科班。但那时候班主任老师坚持认为: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这样我进了理科班。”
在理科班,颜宁的成绩还是遥遥领先,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母亲希望她学医,但是想到学医就要上解剖课,浓浓的福尔马林的味道让她立马退却了。恰在此时,父亲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劝她去学生物,这个建议着实让颜宁看到了希望,生物跟医学挺近,这个选择父亲支持,母亲也一定满意,于是乎,颜宁就这样走进了生物科学。
1996年,顏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当全国的尖子生都成了自己同学的时候,颜宁有了压力。大学第一个学期,颜宁总是做同一个梦——考试不及格被劝退。那样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期末考试,考高数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平时倒背如流的基本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一刻,她感觉“噩梦成真”了。当成绩公布的时候,“67分”!颜宁释然了,发挥得那么糟糕都能及格,看来自己离劝退还是有距离的。
没有了压力,颜宁的成绩也越来越优秀,在课余,她的生活也是极其精彩,摄影、国标、游泳……她都有涉足。
大三的时候,机会来了,颜宁被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在这里,她爱上了做实验的感觉,在摆弄烧杯、试管、显微镜的过程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大四时,就获得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奖学金,同时也赢得了进入该公司做毕业设计的机会。因为表现出众,颜宁还没有毕业就收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而且对方开出了优厚的薪水,面对这令人羡慕的机会,颜宁却摇了摇头。她说:“我了解自己,我喜欢做实验时的专注,但肯定受不了公司里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2000年,时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回清华作报告,作为当年负责面试亚洲学生的面试官,他向清华学子们推介普林斯顿大学。
那时候的颜宁也在考虑出国,于是她给施一公写了一封很“拽”的信,信的结尾说:“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初生牛犊不怕虎”,她的信成功“震慑”住了施一公,施一公远程电话面试了她。这封信和她优秀的个人实力使她成功拿到了普林斯顿的offer,也打开了科研工作的一扇大门。
“学术女神”是这样炼成的
2000年,颜宁来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在导师施一公的带领下,颜宁开始研究起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来,她喜欢攻克课题的的快感,沉醉在做实验的快乐中。
四年后,她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就在她准备继续深造的时候,她所在的实验室决定研究膜蛋白。要知道,这可是学术界公认的难题,很多研究者不敢轻易涉足,但这个命题却深深吸引着颜宁,因为她知道这项研究背后的意义——如果真的能做出成果,人类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就往前跨了一大步。于是,她又做出了一个让别人看不懂的决定——放弃攻读博士后,去新的实验小组。
就这样,颜宁带领着师弟师妹们做出了第一个膜蛋白结构模型,让很多科研人员有些吃惊。在这之后,颜宁回国探亲,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偶遇大学时的系主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南明。赵南明表示:“要是你能回来任教就好了,现在咱们国家急需你这样有想法的年轻人。”主任的一番话让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为母校做点什么,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国。
2007年10月,颜宁回到清华,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她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始了膜蛋白研究之路。
“刚建实验室的时候,我都快疯掉了。”颜宁说: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曲折之多,进展之慢,让急性子的她直抓狂:“大约有半年我都异常焦虑,后来步入正轨后,就顺畅得多了,感觉做实验跟国外没什么区别。”
2009年,颜宁的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一年后,颜宁团队解析了大肠杆菌中岩藻糖转运蛋白FucP的晶体结构;2012年,成果再次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科学进展;2014年,首次获得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研究成果,鼓舞了许多患者和研究者;2015年,获得塞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7年2月10日,颜宁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的研究长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通道”)的3.8?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颜宁研究组成功地克服了层层瓶颈,获得了性质良好的蛋白样品,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方法,重构出了可以清晰分辨绝大多数侧链的真核生物钠离子通道(命名为NavPaS)的三维结构。他们利用电镜技术,但是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对于大分子量蛋白的追求,而利用序列分析选取长度最短的真核钠离子通道,成功利用重组技术获得了表达量较高、性质稳定均一的美洲蟑螂(电生理重要模式生物之一)的钠通道蛋白。该结构的解析为理解钠通道的离子选择性、电压依赖的激活与失活特性、配体抑制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为解释过去60多年的大量实验数据提供了结构模板,并为基于结构的分子配体开发奠定了基础。
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颜宁始终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她每天差不多能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如果在攻坚阶段,她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点。
她追求的是一名科学家的境界:“我刚回清华不久,同事刘国松教授跟我说过做科学家的3个境界:第一重是职业,第二重是兴趣,第三重是永生。也许学术论文只有极少数人理解,但重大科学发现给社会、人类带来的改变却不可磨灭。”
这种信仰与追求,她也反复讲给组里的学生和更多年轻人。
“做科学研究,如果你说可以不劳而获,一鸣惊人,真的没有吗?可能有,但是背后肯定离不开勤奋。当然,走心了之后或许会有灵光乍现的感觉。我做学生时做实验,有时不按常理出牌的,但还是做出来了。但是这中间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要知道你没有走到那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你想要的结果。”颜宁说。(颜宁: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 陈晰
在之后发表获奖感言时,颜宁说:“今天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华’变成了华人,变成了中华。同样,我们有人,我们有才智,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硬件条件,有经济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做顶天立地的工作。我们在一起构建一个横向的华人世界;在地平线上,进一步托举起我们的‘人’,再创造出伟大的成就“匕首”——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各种各样的文明、物质、经济,各种各样的成就……”
“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莱芜,或许谁也不曾想到,小时候的颜宁上树摘果、下河摸虾,直到进了学校之后,她才成为众人眼中的好学生。在老师的印象中,颜宁是个富有浪漫情怀的女孩,喜欢唐诗宋词,爱读散文小说,文科成绩极其优异,那时候她的目标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
颜宁说:“上高中时我确实喜欢文科,在文理分班的时候也选择了文科班。但那时候班主任老师坚持认为: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这样我进了理科班。”
在理科班,颜宁的成绩还是遥遥领先,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母亲希望她学医,但是想到学医就要上解剖课,浓浓的福尔马林的味道让她立马退却了。恰在此时,父亲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劝她去学生物,这个建议着实让颜宁看到了希望,生物跟医学挺近,这个选择父亲支持,母亲也一定满意,于是乎,颜宁就这样走进了生物科学。
1996年,顏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当全国的尖子生都成了自己同学的时候,颜宁有了压力。大学第一个学期,颜宁总是做同一个梦——考试不及格被劝退。那样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期末考试,考高数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平时倒背如流的基本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一刻,她感觉“噩梦成真”了。当成绩公布的时候,“67分”!颜宁释然了,发挥得那么糟糕都能及格,看来自己离劝退还是有距离的。
没有了压力,颜宁的成绩也越来越优秀,在课余,她的生活也是极其精彩,摄影、国标、游泳……她都有涉足。
大三的时候,机会来了,颜宁被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在这里,她爱上了做实验的感觉,在摆弄烧杯、试管、显微镜的过程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大四时,就获得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奖学金,同时也赢得了进入该公司做毕业设计的机会。因为表现出众,颜宁还没有毕业就收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而且对方开出了优厚的薪水,面对这令人羡慕的机会,颜宁却摇了摇头。她说:“我了解自己,我喜欢做实验时的专注,但肯定受不了公司里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2000年,时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回清华作报告,作为当年负责面试亚洲学生的面试官,他向清华学子们推介普林斯顿大学。
那时候的颜宁也在考虑出国,于是她给施一公写了一封很“拽”的信,信的结尾说:“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初生牛犊不怕虎”,她的信成功“震慑”住了施一公,施一公远程电话面试了她。这封信和她优秀的个人实力使她成功拿到了普林斯顿的offer,也打开了科研工作的一扇大门。
“学术女神”是这样炼成的
2000年,颜宁来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在导师施一公的带领下,颜宁开始研究起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来,她喜欢攻克课题的的快感,沉醉在做实验的快乐中。
四年后,她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就在她准备继续深造的时候,她所在的实验室决定研究膜蛋白。要知道,这可是学术界公认的难题,很多研究者不敢轻易涉足,但这个命题却深深吸引着颜宁,因为她知道这项研究背后的意义——如果真的能做出成果,人类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就往前跨了一大步。于是,她又做出了一个让别人看不懂的决定——放弃攻读博士后,去新的实验小组。
就这样,颜宁带领着师弟师妹们做出了第一个膜蛋白结构模型,让很多科研人员有些吃惊。在这之后,颜宁回国探亲,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偶遇大学时的系主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南明。赵南明表示:“要是你能回来任教就好了,现在咱们国家急需你这样有想法的年轻人。”主任的一番话让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为母校做点什么,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国。
2007年10月,颜宁回到清华,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她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始了膜蛋白研究之路。
“刚建实验室的时候,我都快疯掉了。”颜宁说: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曲折之多,进展之慢,让急性子的她直抓狂:“大约有半年我都异常焦虑,后来步入正轨后,就顺畅得多了,感觉做实验跟国外没什么区别。”
2009年,颜宁的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一年后,颜宁团队解析了大肠杆菌中岩藻糖转运蛋白FucP的晶体结构;2012年,成果再次入选《科学》年度十大科学进展;2014年,首次获得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研究成果,鼓舞了许多患者和研究者;2015年,获得塞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7年2月10日,颜宁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的研究长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通道”)的3.8?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颜宁研究组成功地克服了层层瓶颈,获得了性质良好的蛋白样品,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的方法,重构出了可以清晰分辨绝大多数侧链的真核生物钠离子通道(命名为NavPaS)的三维结构。他们利用电镜技术,但是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对于大分子量蛋白的追求,而利用序列分析选取长度最短的真核钠离子通道,成功利用重组技术获得了表达量较高、性质稳定均一的美洲蟑螂(电生理重要模式生物之一)的钠通道蛋白。该结构的解析为理解钠通道的离子选择性、电压依赖的激活与失活特性、配体抑制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为解释过去60多年的大量实验数据提供了结构模板,并为基于结构的分子配体开发奠定了基础。
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颜宁始终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她每天差不多能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如果在攻坚阶段,她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点。
她追求的是一名科学家的境界:“我刚回清华不久,同事刘国松教授跟我说过做科学家的3个境界:第一重是职业,第二重是兴趣,第三重是永生。也许学术论文只有极少数人理解,但重大科学发现给社会、人类带来的改变却不可磨灭。”
这种信仰与追求,她也反复讲给组里的学生和更多年轻人。
“做科学研究,如果你说可以不劳而获,一鸣惊人,真的没有吗?可能有,但是背后肯定离不开勤奋。当然,走心了之后或许会有灵光乍现的感觉。我做学生时做实验,有时不按常理出牌的,但还是做出来了。但是这中间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要知道你没有走到那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你想要的结果。”颜宁说。(颜宁: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