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为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纳入课堂教学,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堂教学流行音乐审美能力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流行音乐进入校园也是必然的趋势。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非常强的接受能力,对于像流行音乐这样简单易懂的音乐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信息的飞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独特见解,不同的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但也不乏一些盲目“追星族”的出现。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面对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而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这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流行音乐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流行音乐消极的一面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看到流行音乐中积极的一面所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以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不能区分出它的优劣,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必须转换,要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引路人。
一、每课一歌,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调味品”
笔者认为,凡是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清新优雅、不拘一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补充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欣赏或教唱,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对学习流行音乐的渴望与需求,笔者每节课在上课前5分钟,安排一位学生演唱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分析作品旋律特点、表达的情感、歌词魅力等相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次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本以为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没想到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讨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中带乐,乐在其中,流行音乐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
二、玩中深入,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催化剂”
1.催化相关音乐知识的生成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单纯的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演唱演奏。教师要紧紧围绕作品本身的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曲式、演唱形式、旋律线、伴奏音型、演唱方法等。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催化演唱能力的提升
如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的组合运用RAP,这种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节奏感鲜明、演唱风格独特富有韵味,在学生中深受欢迎。而近乎于“说歌词”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觉得很好玩,但对于流行音乐中RAP,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在课后让学生搜集有关RAP的资料、它的演变历史和产生背景,并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RAP”PK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学习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比赛之前,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修改,并配以电子琴内存固定节奏予以伴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RAP”的魅力。
另外,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假声和气声的运用、歌唱时气息的支持、演唱姿势的把握、共鸣腔体的配合等。总之,要让流行音乐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在玩中催化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正是在倡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的理念。
三、用心感受,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作为流行歌曲情感载体之一的歌词,一直以来,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难,总有人认为,它是庸俗的代名词:除了“情”就是“爱”。不可否认,流行歌曲歌词很多不太讲究规范性,但也不能排除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歌曲体现中国文学之美的作品。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整首歌词充满一种古典的韵味,意向的选用更多受到了古代诗词的影响。孤灯、浊酒、琵琶、篱笆、古道,营造的是一种孤寂、萧瑟、伤感的氛围。在欣赏过程中,穿插对文学的创作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用心感受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又如,老狼《同桌的你》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以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在欣赏优美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体会主人公对同桌的浓浓关爱又蕴含着淡淡的惆怅,“索其语气、思其画面、寻其意味、察其情致”,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四、唱中激情,让流行音乐成为情感渗透的“磁力场”
1.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渗透着感恩教育。如在“三八节”来临的这周音乐课中,给学生补充欣赏了几首课外音乐作品《烛光里的妈妈》《飞来的花瓣》《天亮了》,深深地让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师爱。通过欣赏、演唱,唤起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回报妈妈那种真挚的情感。
2.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中国心》《大中国》《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中国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通俗流行音乐作品,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
在当下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之际,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在教育学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懂得和平时代应该如何爱国、怎样爱国,让学生懂得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课余时间,笔者搜集大量有关中国钓鱼岛相关的作品,最终确定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你的名字只叫钓鱼岛》作为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用那种饱含泪水,发自内心的呐喊“你的名字叫钓鱼岛,我们回家吧,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3.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在流行音乐中体现这方面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如在教唱《青春舞曲》这节课后,给学生补充欣赏几首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起到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流行音乐并非靡靡之音,作为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纳入课堂教学,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每课一歌,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调味品”
笔者认为,凡是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清新优雅、不拘一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补充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欣赏或教唱,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对学习流行音乐的渴望与需求,笔者每节课在上课前5分钟,安排一位学生演唱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分析作品旋律特点、表达的情感、歌词魅力等相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次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本以为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没想到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讨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中带乐,乐在其中,流行音乐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品”。
二、玩中深入,让流行音乐成为音乐课堂的“催化剂”
1.催化相关音乐知识的生成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是单纯的将某些流行歌曲拿到课堂上来演唱演奏。教师要紧紧围绕作品本身的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曲式、演唱形式、旋律线、伴奏音型、演唱方法等。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催化演唱能力的提升
如流行音乐中越来越多的组合运用RAP,这种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节奏感鲜明、演唱风格独特富有韵味,在学生中深受欢迎。而近乎于“说歌词”的演唱方法,让学生觉得很好玩,但对于流行音乐中RAP,其实学生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笔者在课后让学生搜集有关RAP的资料、它的演变历史和产生背景,并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RAP”PK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学习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比赛之前,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修改,并配以电子琴内存固定节奏予以伴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RAP”的魅力。
另外,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指导学生假声和气声的运用、歌唱时气息的支持、演唱姿势的把握、共鸣腔体的配合等。总之,要让流行音乐成为课堂的“催化剂”,在玩中催化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正是在倡导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的理念。
三、用心感受,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作为流行歌曲情感载体之一的歌词,一直以来,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难,总有人认为,它是庸俗的代名词:除了“情”就是“爱”。不可否认,流行歌曲歌词很多不太讲究规范性,但也不能排除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歌曲体现中国文学之美的作品。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整首歌词充满一种古典的韵味,意向的选用更多受到了古代诗词的影响。孤灯、浊酒、琵琶、篱笆、古道,营造的是一种孤寂、萧瑟、伤感的氛围。在欣赏过程中,穿插对文学的创作手法的讲解,让学生用心感受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学涵养。又如,老狼《同桌的你》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以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在欣赏优美旋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出发,体会主人公对同桌的浓浓关爱又蕴含着淡淡的惆怅,“索其语气、思其画面、寻其意味、察其情致”,让流行音乐成为提升学生语感能力的“奠基石”。
四、唱中激情,让流行音乐成为情感渗透的“磁力场”
1.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我国知名的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渗透着感恩教育。如在“三八节”来临的这周音乐课中,给学生补充欣赏了几首课外音乐作品《烛光里的妈妈》《飞来的花瓣》《天亮了》,深深地让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母爱,师爱。通过欣赏、演唱,唤起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回报妈妈那种真挚的情感。
2.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中国心》《大中国》《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中国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通俗流行音乐作品,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
在当下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之际,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性爱国,在教育学生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懂得和平时代应该如何爱国、怎样爱国,让学生懂得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课余时间,笔者搜集大量有关中国钓鱼岛相关的作品,最终确定一首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你的名字只叫钓鱼岛》作为教学内容,看到孩子们用那种饱含泪水,发自内心的呐喊“你的名字叫钓鱼岛,我们回家吧,回到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3.在流行音乐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在流行音乐中体现这方面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如在教唱《青春舞曲》这节课后,给学生补充欣赏几首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起到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流行音乐并非靡靡之音,作为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纳入课堂教学,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