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癣病作为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一种,有着传染性、病程长久、发作反复的特点。清代著名医家吴谦在其主编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癣病”论述详细,为后世医家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外科心法要诀;医宗金鉴;癣病;论述
癣病,西医称之为“浅部真菌病”,是一种在表皮、毛发、指甲等部位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病程长久、发作反复的特点。《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家吴谦主编的一部大型医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癣病”进行了详细论述,不仅从其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部位、方药治则、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而且对后世医家论治“癣病”意义深远,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论治癣病的部分做一论述。
1 根据皮损表现命名并阐明病因
《外科心法要诀》根据癣病发病部位以及损害表现的不同(1),将癣病分为“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刀癣”(2)、“桃花癣”等;吴谦认为风热湿邪侵犯皮肤肌表,转而久郁凝气血,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风盛生虫致使皮肤瘙痒不止(3);提出了“癣证情形有六般,风热湿虫是根源”的说法。中医外科学中又将常见的癣病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有头部的白秃疮;肥疮;手部的鹅掌风;足部的脚湿气(4)。《外科心法要诀》:“秃疮……由胃经积热生风而成”(5),吴谦论述其病因多和胃经的积热生风有关。“秃疮”类似于西医的白癣。《外科心法要诀》有云:“鹅掌风,此证生于掌心……凝滞而成”,他认为其病因多与患杨梅病后毒未尽,感受血燥后又受风而引起,是故吴谦提出了“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鹅掌风”类似于今天西医的手癣。《外科心法要诀》有云:“紫白癜风……毛孔闭塞而成”,认为其病因多为风湿侵袭毛孔,与气血凝滞有关,是故云“白因气滞紫血凝,热体风侵湿相搏,毛竅闭塞发斑形”。“紫白癜风”相当于西医的花斑癣,又名汗斑。
2 分型辨证论治
《外科心法要诀》提出了治疗癣病的治则:“总以杀虫渗湿,消毒之药敷之”。根据癣证病情的轻重,提出分型辨证论治,轻者用羊蹄根散外擦,病程长久顽固以必效散搽之,强调外治法。倘若皮损范围甚广,自觉症状较前加重,亦或是抓破而染毒者,则内外结合。外治法多以洗搽之剂为主,初起多用肥油膏、二矾散、消风玉容散、密陀僧散等以渗湿止痒;久则以踋躅花油等以祛风杀虫,虫去则痒可止。内治法多用口服汤方为主:以祛风地黄丸、犀角散、万灵丹、胡麻丸、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等以。《外科心法要诀》里还提到了注意事项:对于紫白癜风患者,应“当忌鱼腥、煎炒、火酒、动风、发物”,这对我们治疗癣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3 巧妙运用外治法
《外科心法要诀》对癣证外治法的描述,大致分为外洗剂、散剂、膏剂、油剂几类。外洗剂有漏芦汤,散剂有二矾散、密陀僧散、龙骨散、消风玉容散、羊蹄根散等,膏剂有肥油膏、润肤膏、三油膏等,油剂有踯躅花油。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及病程特点,分别选择合适的剂型。吴谦在《外科心法要诀》中,独创了多种外用剂。在治疗“肥疮”时,独创“初起肥疮,宜擦肥油膏……久擦甚效。”肥油膏(番木鳖、当归、藜芦、黄柏、苦参、杏仁、狼毒、白附子、鲤鱼胆,共煎去渣),配方中,以诸药入香油内共熬,去渣,加黄蜡溶尽滤后可用,共成杀虫长发之功。已成者,用踯躅花油,“踯躅花油根研极烂,等油炸枯入蜡强”。在治疗“鹅掌风”时,独创三油膏,顾名思义,木油、柏油、黄油合银末、官粉、麝香,银末外用研末可攻毒杀虫,可治用痈疡、疥癣,官粉亦有消积杀虫解毒止痒之功,可治疥癣、溃疡等。
4 总结
《外科心法要诀》作为吴谦主持编著的《医宗金鉴》的一部分,在癣病的辨治上,立足整体,对癣病的病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据其不同的类型进行命名并描述了其方药治理,以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杀虫渗湿,消毒之药敷之”的治则,外洗剂、油剂、膏剂、散剂相配合,独创羊蹄根散、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消风玉容散、祛风地黄丸、肥油膏、踯躅花油等,其中不乏疗效显著至今仍在使用的,为后世治疗癣证开辟了方法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治疗思路。《外科心法要诀》对癣病的治疗,方法多样,辨证论治,是我们古代医书的集大成者之一,对后世医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临床参考价值,所以祖国医学更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1]陈文俊;鲁雅楠;李佳玲;周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湿疮证治概述;新疆中医药. 2018,36(01):78-79.
[2]刘涛.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学位年度).
[3]任卉, 魏跃钢.足癣中医外治法概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11(04): 271-272.
[4]何清湖、秦国政.中医外科学.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9.
作者简介:龙厚任,男,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关键词:外科心法要诀;医宗金鉴;癣病;论述
癣病,西医称之为“浅部真菌病”,是一种在表皮、毛发、指甲等部位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病程长久、发作反复的特点。《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家吴谦主编的一部大型医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癣病”进行了详细论述,不仅从其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部位、方药治则、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而且对后世医家论治“癣病”意义深远,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论治癣病的部分做一论述。
1 根据皮损表现命名并阐明病因
《外科心法要诀》根据癣病发病部位以及损害表现的不同(1),将癣病分为“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刀癣”(2)、“桃花癣”等;吴谦认为风热湿邪侵犯皮肤肌表,转而久郁凝气血,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风盛生虫致使皮肤瘙痒不止(3);提出了“癣证情形有六般,风热湿虫是根源”的说法。中医外科学中又将常见的癣病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有头部的白秃疮;肥疮;手部的鹅掌风;足部的脚湿气(4)。《外科心法要诀》:“秃疮……由胃经积热生风而成”(5),吴谦论述其病因多和胃经的积热生风有关。“秃疮”类似于西医的白癣。《外科心法要诀》有云:“鹅掌风,此证生于掌心……凝滞而成”,他认为其病因多与患杨梅病后毒未尽,感受血燥后又受风而引起,是故吴谦提出了“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鹅掌风”类似于今天西医的手癣。《外科心法要诀》有云:“紫白癜风……毛孔闭塞而成”,认为其病因多为风湿侵袭毛孔,与气血凝滞有关,是故云“白因气滞紫血凝,热体风侵湿相搏,毛竅闭塞发斑形”。“紫白癜风”相当于西医的花斑癣,又名汗斑。
2 分型辨证论治
《外科心法要诀》提出了治疗癣病的治则:“总以杀虫渗湿,消毒之药敷之”。根据癣证病情的轻重,提出分型辨证论治,轻者用羊蹄根散外擦,病程长久顽固以必效散搽之,强调外治法。倘若皮损范围甚广,自觉症状较前加重,亦或是抓破而染毒者,则内外结合。外治法多以洗搽之剂为主,初起多用肥油膏、二矾散、消风玉容散、密陀僧散等以渗湿止痒;久则以踋躅花油等以祛风杀虫,虫去则痒可止。内治法多用口服汤方为主:以祛风地黄丸、犀角散、万灵丹、胡麻丸、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等以。《外科心法要诀》里还提到了注意事项:对于紫白癜风患者,应“当忌鱼腥、煎炒、火酒、动风、发物”,这对我们治疗癣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3 巧妙运用外治法
《外科心法要诀》对癣证外治法的描述,大致分为外洗剂、散剂、膏剂、油剂几类。外洗剂有漏芦汤,散剂有二矾散、密陀僧散、龙骨散、消风玉容散、羊蹄根散等,膏剂有肥油膏、润肤膏、三油膏等,油剂有踯躅花油。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及病程特点,分别选择合适的剂型。吴谦在《外科心法要诀》中,独创了多种外用剂。在治疗“肥疮”时,独创“初起肥疮,宜擦肥油膏……久擦甚效。”肥油膏(番木鳖、当归、藜芦、黄柏、苦参、杏仁、狼毒、白附子、鲤鱼胆,共煎去渣),配方中,以诸药入香油内共熬,去渣,加黄蜡溶尽滤后可用,共成杀虫长发之功。已成者,用踯躅花油,“踯躅花油根研极烂,等油炸枯入蜡强”。在治疗“鹅掌风”时,独创三油膏,顾名思义,木油、柏油、黄油合银末、官粉、麝香,银末外用研末可攻毒杀虫,可治用痈疡、疥癣,官粉亦有消积杀虫解毒止痒之功,可治疥癣、溃疡等。
4 总结
《外科心法要诀》作为吴谦主持编著的《医宗金鉴》的一部分,在癣病的辨治上,立足整体,对癣病的病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据其不同的类型进行命名并描述了其方药治理,以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杀虫渗湿,消毒之药敷之”的治则,外洗剂、油剂、膏剂、散剂相配合,独创羊蹄根散、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消风玉容散、祛风地黄丸、肥油膏、踯躅花油等,其中不乏疗效显著至今仍在使用的,为后世治疗癣证开辟了方法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治疗思路。《外科心法要诀》对癣病的治疗,方法多样,辨证论治,是我们古代医书的集大成者之一,对后世医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临床参考价值,所以祖国医学更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1]陈文俊;鲁雅楠;李佳玲;周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湿疮证治概述;新疆中医药. 2018,36(01):78-79.
[2]刘涛.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学位年度).
[3]任卉, 魏跃钢.足癣中医外治法概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11(04): 271-272.
[4]何清湖、秦国政.中医外科学.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9.
作者简介:龙厚任,男,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