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来,把情境教学看做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基本要求和标志,新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情景素材.通过实验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和现象,从而主动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关键词:衔接;情感;课堂效率
一、做好初高中衔接,为高中化学学习铺平道路
1.情感态度的衔接
在与近年的高一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在他们的认识中,化学往往与污染、不健康、危险等相关.因而在高一课堂教学中,除充分利用高中资源优势,运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外,还要适时介绍化学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粮食危机、环境污染、材料科学等方面起到核心学科的作用,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感受到人类与化学物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学习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记忆即可获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和简单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等基本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学习[1 ].
指导学生构建化学科学思想,“授之以渔”.如在离子反应的学习中,不少学生认为CO2通入CaCl2中会有沉淀生成.教师就一方面反问:我们初中学过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是什么?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实验:分别向CaCl2和CaCl2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结果前者不产生沉淀,后者产生了沉淀.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还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精心设计化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1.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人格,这有利于学生发展.
2.形式多样设计情境
跟有些物质间反应药品加入顺序不同、现象产物不同一样,教学活动的顺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如在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从取钠到钠与水反应的过程及现象的观察,得出钠的保存、硬度、密度、熔点高低、与水反应产物的知识.先让学生预测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再让学生观察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在弱电解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对比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不同,再观察同浓度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同,得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的结论.在氯及化合物的教学中,介绍有人将84消毒液与洁厕液混用发生中毒事故的案例,既拓展了知识,又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化学复习中正确处理好“六点”
“六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
知识点——结构化:复习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按点线面体程序交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高考打好牢固基础.
重点——事例化:复习中对重点不能“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教材,将一些看似凌乱的化学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下.如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这一重点知识时,可将①收集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②Al(OH)3具有两性,③Mg与NH4Cl溶液反应放出H2等问题纳入平衡移动原理的运用中.这样多方面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难点——分散化:某些在新课复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加突出.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将会给高考留下隐患,攻克难点可将难点分散.如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要将其分散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有机化学中,这样通过多次反复,难点自破.
疑点——拓深化:随着复习的进行,学生接触到的习题增多,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知识点的问题也多了,疑点也就来了.如何去除疑点,一是拓宽知识面,消除知识间“隔阂”;二是相关的知识拓展化,疑点自破.
考点——规律化:高考中考点的设置虽无一定规律性,但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考题,总结出这些考查知识的形式、角度、能力层次等方面的一些规律,并总结出解决这一考点问题的规律方法.
热点——强化:高考中不少考点年年考,其题型变化不大,解题思路变化也不大,只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略加改变或因果倒置等,这称为高考热点.为强化热点,适应考题变化,复习中应认真分析热点题的演变,找出高考中热点知识,而后围绕热点,定点训练.
理念在变,方法多样,教学质量如何,关键是爱,爱岗位,爱学生就会有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伟平.化学教学让学生“敢创新”有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08(1).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237009) ]
关键词:衔接;情感;课堂效率
一、做好初高中衔接,为高中化学学习铺平道路
1.情感态度的衔接
在与近年的高一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在他们的认识中,化学往往与污染、不健康、危险等相关.因而在高一课堂教学中,除充分利用高中资源优势,运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外,还要适时介绍化学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粮食危机、环境污染、材料科学等方面起到核心学科的作用,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感受到人类与化学物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学习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记忆即可获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和简单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等基本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学习[1 ].
指导学生构建化学科学思想,“授之以渔”.如在离子反应的学习中,不少学生认为CO2通入CaCl2中会有沉淀生成.教师就一方面反问:我们初中学过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是什么?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实验:分别向CaCl2和CaCl2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结果前者不产生沉淀,后者产生了沉淀.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还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精心设计化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1.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人格,这有利于学生发展.
2.形式多样设计情境
跟有些物质间反应药品加入顺序不同、现象产物不同一样,教学活动的顺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如在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从取钠到钠与水反应的过程及现象的观察,得出钠的保存、硬度、密度、熔点高低、与水反应产物的知识.先让学生预测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再让学生观察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在弱电解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对比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不同,再观察同浓度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同,得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的结论.在氯及化合物的教学中,介绍有人将84消毒液与洁厕液混用发生中毒事故的案例,既拓展了知识,又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化学复习中正确处理好“六点”
“六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
知识点——结构化:复习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按点线面体程序交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高考打好牢固基础.
重点——事例化:复习中对重点不能“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教材,将一些看似凌乱的化学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下.如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这一重点知识时,可将①收集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②Al(OH)3具有两性,③Mg与NH4Cl溶液反应放出H2等问题纳入平衡移动原理的运用中.这样多方面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难点——分散化:某些在新课复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加突出.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将会给高考留下隐患,攻克难点可将难点分散.如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要将其分散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有机化学中,这样通过多次反复,难点自破.
疑点——拓深化:随着复习的进行,学生接触到的习题增多,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知识点的问题也多了,疑点也就来了.如何去除疑点,一是拓宽知识面,消除知识间“隔阂”;二是相关的知识拓展化,疑点自破.
考点——规律化:高考中考点的设置虽无一定规律性,但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考题,总结出这些考查知识的形式、角度、能力层次等方面的一些规律,并总结出解决这一考点问题的规律方法.
热点——强化:高考中不少考点年年考,其题型变化不大,解题思路变化也不大,只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略加改变或因果倒置等,这称为高考热点.为强化热点,适应考题变化,复习中应认真分析热点题的演变,找出高考中热点知识,而后围绕热点,定点训练.
理念在变,方法多样,教学质量如何,关键是爱,爱岗位,爱学生就会有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伟平.化学教学让学生“敢创新”有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08(1).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237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