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城市人口的快速成长,城市用地的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用地少,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低,得到了迅速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高空作业多
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2、基础埋置深度深
超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 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3、超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超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協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超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1.4、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超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核心,也是建筑事业的核心,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系统要牢固坚定质量第一的最终目的,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常发生。
(1)违背建设规范。如果没有经过合格的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安全难题,如房屋倒塌事故也时常有发生。
(2)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全面,结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错误,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3)工程地质勘察原因。不按要求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失去稳固性现象,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容易发生开裂、破坏、倒塌。
(4)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5)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6)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够,也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如没有经过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7)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8)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3、如何加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3.1、施工测量的控制
超高层建筑由于具备高度高、层数多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就特别高,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好相应施测方案,选好测量仪器,按照施工方案构建施工控制网,把超高层建筑的控制轴线尽快投影在建筑的面层上,为保证以后的浇筑混凝土、立模板和捆扎钢筋并按照控制轴线画好柱列线等等细部方样;施工测量方法一般将内控法和外控法有效结合,在使用外控法来投测轴线情况时,要每隔一定层数私用内控法测量一次,从而降低竖向偏差积累和提高精度;在使用内控法测量时,通常采取激光铅垂依法,务必在首层的面层上控制好平面,同时用中心十字来控制或者选好四个合适位置当作控制点,浇筑上升各层的楼面时,为确保激光可以垂直向上透过预留孔,要在相应位置留下以200毫米为边长的正方形方孔和首层层面的控制点对应。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处理务必按照实际情况实行可行方法,实施途中还需认真校对与复核来保证无误。
3.2、混凝土控制
(1)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级配实验、配合比实验,实验过程中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严格执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以此作为实际施工中的参照标准。
(2)在测定所到场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易性等都符合要求,且不存在分层、泌水、离析等问题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要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厚度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时间要按其缓凝时间予以确定。同时,要保证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冷缝出现。
(3)混凝土振捣时,振动器插点必须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均匀排列、插棒,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振捣时应按“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方式进行,层间不宜形成混凝土缝,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亦不宜过短,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超高层建筑多采用具有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缩短施工周期等特点的泵送混凝土,采用此种形式,不仅要严格控制浇筑、振捣,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养护制度。养护中要根据规定,按照不同水泥品种和混凝土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另外,养护要有专业人员予以负责。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高空作业多
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2、基础埋置深度深
超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 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3、超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超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協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超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1.4、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超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核心,也是建筑事业的核心,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系统要牢固坚定质量第一的最终目的,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常发生。
(1)违背建设规范。如果没有经过合格的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安全难题,如房屋倒塌事故也时常有发生。
(2)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全面,结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错误,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3)工程地质勘察原因。不按要求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失去稳固性现象,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容易发生开裂、破坏、倒塌。
(4)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5)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6)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够,也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如没有经过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7)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8)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3、如何加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3.1、施工测量的控制
超高层建筑由于具备高度高、层数多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就特别高,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好相应施测方案,选好测量仪器,按照施工方案构建施工控制网,把超高层建筑的控制轴线尽快投影在建筑的面层上,为保证以后的浇筑混凝土、立模板和捆扎钢筋并按照控制轴线画好柱列线等等细部方样;施工测量方法一般将内控法和外控法有效结合,在使用外控法来投测轴线情况时,要每隔一定层数私用内控法测量一次,从而降低竖向偏差积累和提高精度;在使用内控法测量时,通常采取激光铅垂依法,务必在首层的面层上控制好平面,同时用中心十字来控制或者选好四个合适位置当作控制点,浇筑上升各层的楼面时,为确保激光可以垂直向上透过预留孔,要在相应位置留下以200毫米为边长的正方形方孔和首层层面的控制点对应。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处理务必按照实际情况实行可行方法,实施途中还需认真校对与复核来保证无误。
3.2、混凝土控制
(1)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做级配实验、配合比实验,实验过程中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严格执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以此作为实际施工中的参照标准。
(2)在测定所到场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易性等都符合要求,且不存在分层、泌水、离析等问题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要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厚度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时间要按其缓凝时间予以确定。同时,要保证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冷缝出现。
(3)混凝土振捣时,振动器插点必须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均匀排列、插棒,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振捣时应按“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方式进行,层间不宜形成混凝土缝,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亦不宜过短,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超高层建筑多采用具有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缩短施工周期等特点的泵送混凝土,采用此种形式,不仅要严格控制浇筑、振捣,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养护制度。养护中要根据规定,按照不同水泥品种和混凝土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另外,养护要有专业人员予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