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多方位提高学习效果;在实验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复习大量内容。当然,多媒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累和反思,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课堂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多媒体;演示教学;变难为易;“误区”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要求严、思路广。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组织学习过程,优越性明显。
(一)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圖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多媒体进行模拟课件,学生理解更容易。利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者理论上的“理想模型”,供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这些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这种类型的课件一般设计成通过使用者控制事件的某些过程,从而发展到不同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而且克服了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许多真实实验的困难。如质点力学、原子裂变、牛顿第一定律、行星运动等问题,都可以制作成模拟型课件来辅助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变难为易,操作便捷。例如,平抛运动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本节课习题的处理都感到费力,原因是物体的运动要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太快,瞬间完成,学生不易观清楚。而为了使学生弄懂这一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画图、分析、讲解、说明。即使如此,有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还是听得似是而非。而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即可轻松自如地解决。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再将此过程模拟出来,控制动画的运动速度,使学生能够非常清晰明了地观察到现象。
二、在新课改教学中,有些学校领导“一刀切”,要求教师教学中完全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黑板、粉笔,替代了老师。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优越性的同时,也有些弊端逐渐地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一)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机械性、程序化明显。教师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电子教案或课件文稿按编排好的程序展现给学生,课件成了教学的中心,教师只隶属于课件,学生更是成了旁观者。学生没有更好的思维过程,只能按照老师的教学的内容、方式、程序顺利地进行。忽视教学中学生这个主体,势必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这是多媒体在使用中最大的败笔。
(二)多媒体课件过于缤纷多彩,分散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有时总想标新立异,过多地强调效果,过分地修饰,其最终效果反会适得其反。学生往往过多关注了多媒体展现出来的效果,而忽略了知识本身,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影响了孩子们的视线和兴致,降低了课堂效率。还有些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能够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演示物理现象,使过程更形象、更鲜活、更直观。当然,如果滥用这些手段,虽然会使课堂变得很热闹,但只是表面上的气氛高涨而已,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三)多媒体演示替代了实验。物理教学强调实验环节的教学,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很多老师都愿意在多媒体中进行实验操作,降低学生的实验探究、动手能力和兴趣。教学中应以真实实验为主,加上多媒体辅助实验以配合讲解,特别是一些直线运动或者力学实验尽量用真实实验,而如电子碰撞、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微观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处理代替。
(四)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快。运用物理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学内容增加。同时由于用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不断地轻点鼠标,教学内容在屏幕上不断地变化,知识停留时间短,学生看到的时间、思维的时间也缩短了,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尽量向学生提问,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综上所述,多媒体不可替代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要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一个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不是用来替代老师的,它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平台。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的理念应该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的。
关键词:多媒体;演示教学;变难为易;“误区”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要求严、思路广。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组织学习过程,优越性明显。
(一)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圖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多媒体进行模拟课件,学生理解更容易。利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者理论上的“理想模型”,供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这些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这种类型的课件一般设计成通过使用者控制事件的某些过程,从而发展到不同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而且克服了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许多真实实验的困难。如质点力学、原子裂变、牛顿第一定律、行星运动等问题,都可以制作成模拟型课件来辅助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变难为易,操作便捷。例如,平抛运动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本节课习题的处理都感到费力,原因是物体的运动要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太快,瞬间完成,学生不易观清楚。而为了使学生弄懂这一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画图、分析、讲解、说明。即使如此,有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还是听得似是而非。而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即可轻松自如地解决。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再将此过程模拟出来,控制动画的运动速度,使学生能够非常清晰明了地观察到现象。
二、在新课改教学中,有些学校领导“一刀切”,要求教师教学中完全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黑板、粉笔,替代了老师。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优越性的同时,也有些弊端逐渐地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一)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机械性、程序化明显。教师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电子教案或课件文稿按编排好的程序展现给学生,课件成了教学的中心,教师只隶属于课件,学生更是成了旁观者。学生没有更好的思维过程,只能按照老师的教学的内容、方式、程序顺利地进行。忽视教学中学生这个主体,势必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这是多媒体在使用中最大的败笔。
(二)多媒体课件过于缤纷多彩,分散学生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有时总想标新立异,过多地强调效果,过分地修饰,其最终效果反会适得其反。学生往往过多关注了多媒体展现出来的效果,而忽略了知识本身,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影响了孩子们的视线和兴致,降低了课堂效率。还有些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能够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演示物理现象,使过程更形象、更鲜活、更直观。当然,如果滥用这些手段,虽然会使课堂变得很热闹,但只是表面上的气氛高涨而已,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三)多媒体演示替代了实验。物理教学强调实验环节的教学,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很多老师都愿意在多媒体中进行实验操作,降低学生的实验探究、动手能力和兴趣。教学中应以真实实验为主,加上多媒体辅助实验以配合讲解,特别是一些直线运动或者力学实验尽量用真实实验,而如电子碰撞、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微观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处理代替。
(四)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快。运用物理多媒体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学内容增加。同时由于用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不断地轻点鼠标,教学内容在屏幕上不断地变化,知识停留时间短,学生看到的时间、思维的时间也缩短了,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尽量向学生提问,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综上所述,多媒体不可替代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要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一个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不是用来替代老师的,它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平台。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的理念应该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