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探究过程 提高课堂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及知识处理、加工的过程。科学教学要讲究探究,要科学设计探究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认识探究、体验探究、学会探究。要实现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又需要教师以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为指引进行悉心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科学概念的落实,而轻视探究过程的指导,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促成有效的课堂,我认为要科学地设计探究过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设情境,促发问题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以调动已有的探究经验,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形成认知冲突。一般可从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课一开始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马铃薯的原因,也可能是液体的原因,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在经历了这个情境后,能提取到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取决于它的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因素,通过亲身经历,发现实验中的马铃薯没有改变,也就是它的重力是不变的,这里唯一变的就是液体,学生很快就会提出是液体的原因导致马铃薯的沉浮情况不同。
  二、有效提问,形成探究目标
  思维都是因问题而发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触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能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这不但决定了探究的内容,也决定了探究的方向。探究始于问题的形成,而这些问题又是与教学内容所包含的那些科学概念和原理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能够进行研究和证实的,能吸引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来形成对现象的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潜在的探究天性被逐步显现出来,他们会去考虑并提出“如何去研究这个问题”的各种方法。教师在设计引入的问题时,要关注以下问题:问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尽可能产生思维碰撞;对问题的研讨过程要尽可能简单明了;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有利于科学问题提出的追问。
  如教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时,学生由前概念知道,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似乎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凡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而完全处在水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答案很多,通过夏天在水中游泳时搬动重物的感受,指导学生适时提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让学生通过更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建立正确的概念,并利用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三、科学假设,明确探究方向
  假设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设性的推测和说明。假设之所以称为假设,是指具有一定猜测性的理论“预制品”,在未证实之前只能说是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推断、猜测,是一种可能。假设虽然是一种想象或猜测,但它的提出不但要以实验材料与经验事实为基础,而且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能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
  1.依据前概念进行假设
  例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时,引入课题后设疑:要使电磁铁的磁力得到加强,我们可以怎么做?鼓励学生作出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结合前课知识即电磁铁的组成部分,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作出假设:与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强度及铁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2.运用逻辑原理进行假设
  例如,教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要求观察、记录铁钉在空气中、水中、菜油中生锈的速度,教材要求每天观察并记录。观察前,先让学生对铁钉的生锈程度作一个假设,学生根据逻辑推论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速度快进行大胆的假设。有了假设,接着就来进行验证,这样便于观察、记录,且具有科学性。又如教学《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时,小缆车在线和小垫圈的拉动下,逐渐向前开去,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小车自身没有动力,且桌面又比较平,不会自己动起来,现在只有线和垫圈,那肯定是这两样东西的缘故,而小垫圈是自上而下运动的,学生运用逻辑原理很快能作出解释,这是由于地球重力的缘故。
  3.利用对比进行假设
  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以此为根据,把其中某一事物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另一事物中去,从而对另一事物的规律作出假设性的说明。如教学《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的第二部分“让物质发生变化”时,让学生观察铁丝被折弯、开水冒热气、蜡烛燃烧等变化时,指导学生分辨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有哪些现象,通过比较,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而蜡烛燃烧却不仅仅是形态和大小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过程中要注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朝着有利于科学问题产生的方向,要尽可能多方面地阐述观点等。
  四、计划验证,获取探究事实
  依据假设确定的探究方向,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同时,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并作为普通一员参与学生的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实验等手段,收集数据及其他信息。要让学生对已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找出这些证据和探究的课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时,学生根据假设确定了一个目标进行探究,即增加线圈圈数能增加电磁铁的磁力,学生根据方案绕制不同圈数的线圈进行实验,数出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确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从而印证假设是否成立。
  验证假设,实验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通过实验、调查、查资料、问老师、上网等多种方式来验证假设。
  五、交流评价,达成探究共识
  交流、评价是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经历探究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探究的方案是否有缺陷,哪些需要改进?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反思和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或是课后,都要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科学性,这无疑是提升有效课堂的决定性条件。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古今贤文》作为系列植于练习之中,以“集结号”的方式进行语言积累,既在形式上沿袭了古代语言学习的优良做法,又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教学价值自不待言。与教材中的“词串”、“ 归类成语”一样,古今贤文成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之一,深受一线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一、“古今贤文”的特点  编者在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共编入《古今贤文》7篇。具体编排是:三年级3篇
记得儿子八岁时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梦,说他骑着一条大龙在天上飞呀飞呀。忽然,前面飘来一团乌云,等乌云过后,大龙也不见了,他从空中落了下来,刚要落地的时候,他一惊,发现自己还在床上……出于一种职业的习惯,我马上对儿子说:“你做的这个梦非常有意思,你能不能用笔把它写下来?”儿子在我的提醒下,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梦写好以后,我看了一遍,虽然不如他讲得那么精彩,但基本上说明了意思,我对儿子大加赞赏,儿子也非常
目的:探讨关节镜检下治疗膝关节强直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对20例膝关节强直病人施行了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应用下肢关节活动器(CPM)锻炼,并进行被动及主动的(ROM)锻炼等康复方
烧伤外科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是培养烧伤外科研究生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结合每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及烧伤本身的临床特点。使每一位进入临床实践的研究生圆满完成
1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主诉:双下肢紧缩感,胸背痛3年,四肢无力6个月。病史:1996年6月始渐觉双下肢紧缩。行走需小步快行。经按摩理疗无效,出现胸背痛。1997~1999年春节前,体位变动轻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于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累及野照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21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19例,女2例,中位年龄76.5岁。常规分割放疗13例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儿31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19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重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