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应用293细胞对致癌物进行细胞转化及致瘤性等研究,为检测可疑致癌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MC-La)对293细胞进行转化培养,取转化后的细胞进行软琼脂克隆实验、血清依赖性实验以及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致瘤实验来验证MC-LR转化的293细胞的致癌性.结果 293细胞在MC-LR的作用下,逐渐表现出转化细胞的特性:血清依赖程度显著降低,在软琼脂培养
【机 构】
:
100322,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病毒组,100322,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293细胞对致癌物进行细胞转化及致瘤性等研究,为检测可疑致癌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MC-La)对293细胞进行转化培养,取转化后的细胞进行软琼脂克隆实验、血清依赖性实验以及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致瘤实验来验证MC-LR转化的293细胞的致癌性.结果 293细胞在MC-LR的作用下,逐渐表现出转化细胞的特性:血清依赖程度显著降低,在软琼脂培养基中锚着独立生长并形成细胞集落,在SCID小鼠体内形成浸润性肿瘤组织.结论 293细胞易于培养并对环境致癌物敏感,可用于可疑致癌物的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LP)来筛查隐匿性HBV感染,探讨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策略.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从临床榆测备份管随机收集2000份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HBsAg阴性结果的血清标本,双份分装-20℃冻存,单份标本实施HBLP检测,HBLP阳性标本增加另外两种共三种国产ELISA试剂双份复查HBsAg;HBLP阳性标本再经美国超灵敏MONOLISA HB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上的作用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发展高通量的抗体筛选方法.本文研究整理了最近几年在噬菌体抗体高通量筛选方法上的研究进展,对磁珠法、基于自动化工作站的普通ELISA法、膜法、微阵列芯片法和液相悬浮芯片法等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体外功能,并尝试恢复功能的方法.方法 12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研究.对外周血DC进行表型分析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并分别用HBsAg或HBcAg作为抗原负载DC,后用ELIspot法检测产生IFN-γ的细胞频数.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DC共刺激分子水平表达降低,刺激MLR能力不足.经过体外
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乙肝和丙肝)因其复杂的发病机理被世界公认为难治性疾病,但它又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若不进行有效抗病毒治疗则预后较差等特点,从而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害。
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个病毒领域,它们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举动显示出,人们已经更加深刻认识到病毒在某些疾病致病机制中的重大意义.在诺奖的历史上,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有多次诺奖与病毒有关,然而与某种具体病毒直接相关的诺奖只有2次3个病毒,即1997年的朊病毒和此次2008年的HPV和HIV。
目的 据北京友谊医院本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08年检测结果,经过计数分析,以评估艾滋病的发病趋势,为今后早发现阳性病例,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法 所有血清标本均用ELISA法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明胶凝集快速法(PA)复检,两种方法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者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进行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确认.结果 2008年度累计检测人数21 467人,初筛结
目的 对北京15例宫颈癌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和E7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分析E6和E7基因突变特征,并探讨宫颈癌病变中HPV16的感染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HPVl6型E6和E7基因扩增引物,采用PCR法扩增15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和E7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TA载体,进行序列测定.通过Sequencer、Bioedit、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E6和E7基因进行
1干扰素-δ(interferon delta。IFN-δ)干扰素-δ(interferon delta,IFN-δ)是8~12d孕期(在子宫植床期)的猪孕体的滋养外胚叶与干扰素-δ共同表达的1型干扰素蛋白质。
目的 明确2008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的病原,对分离到的柯萨奇B3病毒的基因特征、遗传变异规律及进化来源进行分析.方法 采集暴发病例的粪便、脑脊液标本,应用RD、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物分别采用中和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进行定型,最后与GenBank中检索到的其他CVB3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VP1完整编码区亲缘进化树研究
自2002年人APOBEc3G蛋白被发现以来,HIV-1 Vif与人APOBEC3G已作为抗HIV-1药物新的治疗靶点被越来越多的抗AIDS研究人员所关注.在抗HIV治疗日趋困难的今天,人们希望从这个HIV-1的非结构蛋白和与它相对的人内源性保护因子中找到答案.新的检测Vif与APOBEc3G相互作用的方法则为找到答案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