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懋征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她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从教60年,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9年,霍懋征作为教师代表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给予她高度评价:周恩来称她为“国宝”,胡锦涛盛赞她“把自己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温家宝为她题词“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刘延东称她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曾当选为民进中央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她曾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曾获得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称号。她被誉为“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人民教师的优秀楷模,全社会的一代师表”。她去世后,教育部、民进中央曾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
我与霍老师有过书信往来,在与她结缘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大爱就是她教育思想的核心。她的大爱,淋漓尽致地体现于爱语文、爱学生、爱民进。
霍老师爱语文,
孜孜求真,具有先见之明
霍懋征是领先创造新中国历次教改成功经验的先行者。她先后提出以学生为本、育人必先育德、教人必先教心,以及家庭也是学校、社会是大课堂等思想;她成功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她创造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潜能等为特征的教学艺术。她以爱心孕育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忆1986年,我在《语文教育辞典》“霍懋征”的词条中,就收编了她教学生涯中前30多年所探求的语文教学规律,这些规律与今天我们提倡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是如此吻合!她当年强调语言形式与人文思想内容要有机统一,不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她强调知识与能力不能偏废,要重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让学生经历练的过程,并注意教给方法,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兴趣,不就是今天所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她强调多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给孩子以自主权,正确处理师生教与学的合作关系,以教师的外因促使学生内因的变化,不就是今天的“多元理解”、“自主、合作、探究”?
霍老师的先见之明还表现为教学的“高效低负”。在教改实验中,她总是先人一步,高人一招。“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是她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人家一个学期只完成24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还搞得学生负担很重;她却一学期教学相当于别人4倍的95篇课文,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课外时间“玩儿”,从而创造了教改的奇迹。在当年北京全市小学毕业升学统考中,她班上46名学生竟有44篇一类文、2篇二类文,语文平均分高达97.46分。
霍老师爱学生,
孜孜求善,满怀赤诚之心
霍老师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每一位孩子倾注无限的爱。再铁石心肠、无动于衷的学生也能被她感化。当时学校有一个名叫永山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包”。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只要外宾来校参观,就得派专人看管。学校决定送小永山去工读学校,霍老师得知后把他领到自己班里,通过认真分析他的长处,帮他树立自信心。同时跟班上同学约定,要欢迎他,不要歧视他;要帮助他,不要冷落他……小永山渐渐变了,上课不随便说话了,下课不胡闹了,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多年后,霍老师忽然接到永山报告成功喜讯的电话:“娘啊,娘啊,您就是我的亲娘,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霍老师从没有对学生发过火,从没有惩罚过学生,从没有向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名学生掉队。60年,这四个“从没有”的背后,包含着多少心血多少爱?
许多人说这就是霍老师的母爱,但我说不。那是一种熔铸师德、师风、师魂于一体的正宗的师爱,是比母爱还崇高的没有一点私心的大爱。霍老师为了大爱牺牲小爱,连自己女儿生病都顾不上照料,却给予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牺牲小爱的大爱感染了她的子女,他们不但理解母亲,而且一个个都相继成为霍老师这般满怀大爱的优秀教师或优秀校长。
霍老师爱民进,
孜孜求美,鞠躬尽瘁
霍老师曾与叶圣陶、雷洁琼主席等16位民进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联名提出建立教师节、制定教师法的提案。作为民进全国政协委员中一线教师的代表,霍老师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两件大事我都亲历亲为,能和民进老一辈领导人、民进专家一道为改善教师地位和待遇做点实事,是我一生的荣幸,我从内心感激民进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目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时,她痛心之余,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部长反映情况,一方面还与民进中央妇委会一起撰写了《为孩子们呼喊》。
她曾走遍全国50多个地区,上了百余节公开课,并在80多岁时赴甘肃天水调研,在九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要重视西部教育。85岁时,她还去安徽培训教师,这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次外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霍老师就是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霍懋征,说不尽。中国有过一位霍懋征,是教育之幸,是少年学子之幸,也是民进之幸。大爱演绎了她的价值观、成就了她的真善美,她是我们心中一盏永远不灭的明灯!
(作者系民进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支部原主委、全国优秀教师)
1949年,霍懋征作为教师代表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给予她高度评价:周恩来称她为“国宝”,胡锦涛盛赞她“把自己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温家宝为她题词“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刘延东称她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曾当选为民进中央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她曾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曾获得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称号。她被誉为“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人民教师的优秀楷模,全社会的一代师表”。她去世后,教育部、民进中央曾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
我与霍老师有过书信往来,在与她结缘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大爱就是她教育思想的核心。她的大爱,淋漓尽致地体现于爱语文、爱学生、爱民进。
霍老师爱语文,
孜孜求真,具有先见之明
霍懋征是领先创造新中国历次教改成功经验的先行者。她先后提出以学生为本、育人必先育德、教人必先教心,以及家庭也是学校、社会是大课堂等思想;她成功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她创造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潜能等为特征的教学艺术。她以爱心孕育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忆1986年,我在《语文教育辞典》“霍懋征”的词条中,就收编了她教学生涯中前30多年所探求的语文教学规律,这些规律与今天我们提倡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是如此吻合!她当年强调语言形式与人文思想内容要有机统一,不就是今天我们提倡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她强调知识与能力不能偏废,要重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让学生经历练的过程,并注意教给方法,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兴趣,不就是今天所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她强调多听取孩子的不同意见,给孩子以自主权,正确处理师生教与学的合作关系,以教师的外因促使学生内因的变化,不就是今天的“多元理解”、“自主、合作、探究”?
霍老师的先见之明还表现为教学的“高效低负”。在教改实验中,她总是先人一步,高人一招。“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是她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人家一个学期只完成24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还搞得学生负担很重;她却一学期教学相当于别人4倍的95篇课文,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课外时间“玩儿”,从而创造了教改的奇迹。在当年北京全市小学毕业升学统考中,她班上46名学生竟有44篇一类文、2篇二类文,语文平均分高达97.46分。
霍老师爱学生,
孜孜求善,满怀赤诚之心
霍老师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每一位孩子倾注无限的爱。再铁石心肠、无动于衷的学生也能被她感化。当时学校有一个名叫永山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包”。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只要外宾来校参观,就得派专人看管。学校决定送小永山去工读学校,霍老师得知后把他领到自己班里,通过认真分析他的长处,帮他树立自信心。同时跟班上同学约定,要欢迎他,不要歧视他;要帮助他,不要冷落他……小永山渐渐变了,上课不随便说话了,下课不胡闹了,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多年后,霍老师忽然接到永山报告成功喜讯的电话:“娘啊,娘啊,您就是我的亲娘,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霍老师从没有对学生发过火,从没有惩罚过学生,从没有向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名学生掉队。60年,这四个“从没有”的背后,包含着多少心血多少爱?
许多人说这就是霍老师的母爱,但我说不。那是一种熔铸师德、师风、师魂于一体的正宗的师爱,是比母爱还崇高的没有一点私心的大爱。霍老师为了大爱牺牲小爱,连自己女儿生病都顾不上照料,却给予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牺牲小爱的大爱感染了她的子女,他们不但理解母亲,而且一个个都相继成为霍老师这般满怀大爱的优秀教师或优秀校长。
霍老师爱民进,
孜孜求美,鞠躬尽瘁
霍老师曾与叶圣陶、雷洁琼主席等16位民进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联名提出建立教师节、制定教师法的提案。作为民进全国政协委员中一线教师的代表,霍老师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两件大事我都亲历亲为,能和民进老一辈领导人、民进专家一道为改善教师地位和待遇做点实事,是我一生的荣幸,我从内心感激民进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目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时,她痛心之余,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部长反映情况,一方面还与民进中央妇委会一起撰写了《为孩子们呼喊》。
她曾走遍全国50多个地区,上了百余节公开课,并在80多岁时赴甘肃天水调研,在九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要重视西部教育。85岁时,她还去安徽培训教师,这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次外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霍老师就是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霍懋征,说不尽。中国有过一位霍懋征,是教育之幸,是少年学子之幸,也是民进之幸。大爱演绎了她的价值观、成就了她的真善美,她是我们心中一盏永远不灭的明灯!
(作者系民进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支部原主委、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