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切特:图像小说使我感到自由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中法“圖像小说节”举办,一位名叫罗切特的画家桌前排起了长龙。原来曾轰动一时的电影《雪国列车》竟改编自一部经典的法国图像小说,而这位白胡子帅大叔正是它的作者之一。
  罗切特是安古兰漫画节大奖得主,喜欢中国画,曾梦想做高山向导,也曾为环保投身反核运动。
  他眼神深邃,爱说笑。只要两分钟,他就能为请求签名的读者画一幅漫画像,诙谐搞怪的画风和《雪国列车》迥然不同。
  “图像小说”的说法对不少人来说陌生又怪异。什么是图像小说呢?它与漫画到底有什么不同?



  一部经典的重新发现
  不少经典都要经历“再发现”的过程,《基督山伯爵》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起初都属于流行文化的范畴,风行一时。它们在时代的更替中一度沉寂,最后人们却能从中挖掘出恒久不变的内涵,各种阐释和研究由此而生,经典的地位就此确立起来。《雪国列车》也有类似的命运。
  许多人是在奉俊昊的电影《雪国列车》上映之后,才知道三十多年前有这么一部同名图像小说的。其实,《雪国列车》由三卷组成。第一卷“逃出者”本是一部独立作品,在1982年问世,由法国漫画大家雅克·罗布(Jacques Lob)创作脚本,让-马克·罗切特(Jean-Marc Rochette)执笔绘制。1986年这部作品斩获了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安古兰奖是欧洲最负盛名的漫画奖项,是出版商和艺术家都备极重视的殊荣。
  这卷书说的是,人类滥用气象武器,致使大地被寒冰覆盖,暴露在野外的人,会被立即冻死。为了保命,人类被迫躲进一列一千零一节车厢的雪国列车。这辆车由永动机驱动,以极低的能量损耗在雪地上作漫无目的的长途旅行。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里,只知道停车等于死亡。
  主人公普罗洛夫是为了逃避饥荒,从末节车厢逃出来的,那里挤满了赤贫居民。列车的权势人物为防车速减慢,打算抛弃末节车厢,正好可以从普罗洛夫口中套取情报。这样,普罗洛夫就在士兵的押送下,从车尾到车头走了一遭。读者借助他的视角,看清楚了这列火车的全貌。
  列车仿佛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上层阶级住在豪华的黄金车厢,夜夜笙歌麻痹自己。中层车厢发展出了对永动机的崇拜,希望“神圣的列车头”能带着他们永远前进。末节车厢的居民缺衣少食,也没有私密空间,对黄金车厢的奢华生活有强烈、夸张的向往……
  后两卷的创作,则在1998和1999年间,绘画仍由罗切特负责,而脚本撰写的任务交给了本杰明·勒格朗。《勘测队》介绍了另一列行驶在相同轨道上的火车,车上居民知晓雪国列车的存在,上层人士利用他们对火车相撞的恐惧施行统治。《相交》说的是这趟火车的居民接收到音乐信号,以为野外还有人类幸存者,苦苦寻觅之后发现是一场徒劳。
  第二、三部创作的时候,罗布已经故去多年。罗切特的打算是用两部续集纪念他敬重的罗布,并唤醒人们对第一卷《雪国列车》的回忆:“第一卷几乎已被遗忘,这本书失去了它的读者,我很清楚这一点,也为此感到遗憾。”2004年,这部三卷本的《雪国列车》被引入韩国。第二年,奉俊昊在一家小书店发现了它,他说:“那个瞬间我意识到,这将吞噬掉我一整段时期的生命。”2013年电影版《雪国列车》驶入影院。
  有趣的是,这部出生在法国的杰作,经由韩国导演带到了好莱坞,才产生了国际影响力。图像小说属于漫画产业,法国漫画产业并非疲软无力,如漫画杂志《ZOO》的主编皮埃尔·伊维斯说,法国漫画受众遍及各种阶层、各年龄段,出版节奏极快。假如你在书店被一部漫画打动,但打算迟些再买,可能下周它就被新书取代了。法国是文艺大国,《奥德赛》、《追忆逝水年华》这样的文学经典,经常被改编成图像小说。还有一路图解派画家,从古物志传统中学习环境、物品的细节描绘,雅克·马丁的《阿利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各种风格的作品如安德雷·朱亚的《蓝色笔记》,弗朗索瓦·布克的《保镖》……在法语世界都是响当当的作品。
  但跨出国门,这些精致的作品,却不如《蝙蝠侠》、《超人》这般耳熟能详。罗切特说:“在市场运作方面,法国人还要做很多工作。”美日漫画产业,其实有一套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漫威如果不是靠着游戏、影视、周边玩具一条龙的改编策略,很难说它能征服那么多国际受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美国人和日本人并不是在漫画品质上战胜了法国人,他们的优势是懂得运用大IP。
  是命运让我参与《雪国列车》
  罗切特1956年出生在德国边境的巴登-巴登,而他一生的学习、创作是在法国。其实,法国人对待漫画态度十分郑重,视之为“第九艺术”,漫画是一种长幼皆宜的读物,经常触碰政治、社会这样的严肃题材。在法国,漫画不仅是一种消遣的方式,也是人表达态度、参与抗争的武器。
  罗切特小时候喜欢在博物馆观看绘画和雕塑,他尤其喜爱插画家古斯塔夫·多雷。尽管法国的社会风尚是如此有利于他这样喜爱美术的青年投身漫画,但他主要的心愿,还是四处爬山,成为一名高山向导。可是二十岁的时候,一场严重的登山事故终结了他这个梦想。罗切特得找些别的事干了。这个时候,在法国极为流行的“地下漫画”吸引了罗切特的注意。地下漫画起源于美国,六十年代的黑人运动和反战思潮,催生了一大批左翼青年,他们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挑战权威,漫画自然也是其中一件趁手兵器。这些作品大多古怪、暴力。
  那时的罗切特也是“天生反骨”的青年,无法抗拒这种逆反的地下文化。在这时,他发现了理查德·寇本等艺术家,从他们的作品中,罗切特感受到一种“自由的感觉”,决定开始创作自己的漫画。1976年,他在一本地下刊物《当下》发表了处女作,从此开始了漫画生涯,并因《猪人爱德蒙》而在漫画圈子里获得了名气。《猪人爱德蒙》是一部黑白两色的幽默漫画,主人公最大的担忧是自己被做成香肠。从这部荒诞、搞笑的风格的作品中,还看不到《雪国列车》中惨淡阴森的笔触。   这时的羅切特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雅克·罗布却早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漫画家和脚本作者。罗布在找到罗切特之前,正与画家阿莱克西斯合作《雪国列车》。阿莱克西斯是滑稽画家,他笔下的《雪国列车》更少悲观色彩,像是一个童话故事。没到31岁,阿莱克西斯因病去世,但作品还需要继续下去,罗布开始物色下一个合适人选。
  罗布找了四年,1981年,他来到了罗切特这里,向他介绍了故事的要点。罗切特是个环保主义者,曾经是反核运动的积极分子。他觉得罗布的故事中蕴含了对环境的关切,尽管他不知道故事朝什么方向发展,还是与罗布一起,一个绘图,一个编剧,开始了《雪国列车》的创作。“我当时没有写实绘画的经验,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我,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就是命运。”
  漫画家让-皮埃尔·迪昂奈说,罗切特是那种不断前进和质疑自己的艺术家。罗切特在《雪国列车》中第一次尝试用写实的、冷厉的画风讲述故事,就获得了成功,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本书后两卷与第一卷画风相差很大,对人物的勾勒更简洁、富有动感。读者难免会觉得前后风格跳跃过于明显,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罗切特解释说,找到一种特定的风格并不是他的追求:“我的工作是为故事服务,我在各种风格中做选择,用最合适的那一种来表述小说中的情感。1981年的《雪国列车》和1998年的续作有巨大的差别。因为近二十年里,我研究了很多中国画,这让我的线条更有活力,创作也更加自由。”
  罗切特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三十年前的新手,在《白色安魂曲》、《拿破仑与波拿巴》等后续创作中,罗切特不断在写实主义和讽刺漫画之间转换,以服务每个故事的叙事需求,而不被禁锢于某种特定的风格。他已经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成熟画家了。
  现在的他看来,自己二十五岁时画出来的《雪国列车》还有不少问题,但他拒绝作任何改动。罗切特希望这部作品的魅力和缺陷都能保持原样,这样一翻开书,他就仿佛重新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Q=《北京青年》周刊A=罗切特
  Q:图像小说和漫画在哪一点吸引你?
  A:我十八岁的时候开始接触图像小说,它最吸引我的是这个行业的自由度。当然,就算是任何创作都不可能绝对自由。但是所有艺术形式之中,漫画是相对自由的。很多创作需要市场的支持,但漫画相比影视,它的开支少很多,前期投入也会少很多。我们跟出版社会有很融洽的关系,出版社也会允许我们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Q:尼尔·波兹曼说文字比图像更能承担深刻主题。你认同吗?
  A: 我觉得能否表达思想,并非是由表达形式决定的。要知道漫画是比较新的艺术,它的出现比传统的文学形式晚很多,目前来看,确实还没有某部图像小说达到经典文学的高度,但我认为这只是因为它还没有爬升到其发展的巅峰。但这一天总归会来的。
  Q:《雪国列车》是个反乌托邦的故事,它在现实中有所影射吗?
  A:我和雅克·罗布在第一卷《雪国列车》中的关切主要不是政治性的,那个时候我们更关心的是生态环境。我参加过反核运动,而罗布关心污染问题。而在创作第二卷的时候,冷战结束,我们能感到一种新型统治方式出现了,那就是不断重复某些消息,以挑动人们的恐惧,而恐惧使人们服从。第二卷的主题,就是权力利用谎言和恐惧施行统治。
  Q:当初从罗布手中接下《雪国列车》的绘制工作,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那时我只有二十五岁,一个新手,而这个故事很难处理。所有人物行为都发生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里,对我来说要让那么多读者满意,是个巨大的压力。
  Q:在你看来,《雪国列车》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能受到欢迎?
  A:我觉得《雪国列车》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故事,它是永远与当下相关的。比如现在,穷人和富人生活条件的差距达到了空前的地步。《雪国列车》受到欢迎,尤其在韩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是因为那里的民众能够理解这个故事,因为他们中不少人就处在书中所描绘的情境中。
其他文献
女子网球大满贯得主李娜,开创了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的新高度,回望过去的职业生涯,李娜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觉得我很幸运的是,我训练了这么多小时还可以获得回报,可是有很多运动员,他们训练了十几年二十年,可是因为没有出成绩,而没有成名。我希望社会上可以有人去关注这样的运动员,不要只是关注塔尖上的运动员。”  2014年1月25日,李娜获得了澳网的冠军,与澳大利亚的缘分由此开始。近日,李娜作为澳
期刊
Only Watch,每一件皆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孤品。Only Watch慈善拍卖会拍卖所得的全部款项都捐赠给摩纳哥肌肉萎缩症防治协会(Monaco Association against Muscular Dystrophy,简称AMM)。2017年的50枚Only Watch中,F.P. JOURNE Chronographe Monopoussoir Rattrapante腕表特别契合Only
期刊
今年的温布尔登网球男子单打决赛,费德勒出乎意料地闯入了决赛,而决赛又出乎意料地那么快就结束了战斗,迅速的让包括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在内、场上观战嘉宾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已经匆匆鼓掌祝贺胜利者。这个破纪录的第19个大满贯,费德勒庆祝的格外优雅,甚至电视解说员都说,对于一个感情很丰富的选手,这次费德勒没有像以往那样情绪激动,要知道几个月前的澳网决赛夺冠,他可是欣喜若狂,这次只有在望向观众席上的老婆和
期刊
就像葡萄酒的圈子中按酿酒历史的长短和产区的地理位置来划分的有新、旧世界一样——说回精密制造的钟表领域,近三四百年来,瑞士都执这一领域之牛耳。19世纪晚期随着英法等传统制表国家的行业衰落,先后通過民族复兴走向强盛的德、日两国,其钟表制造业也渐趋崛起成为制表“新世界”当仁不让的翘楚,而若论对整个行业技术演进的推动(抑或说搅动)以及全球市场版图的扩张与拓殖则日系钟表的发展史堪为钟表世界的一大参照。  提
期刊
胡润研究院携手IP版权运营机构猫片于7月21日在北京首度推出了《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有100个原创文学IP上榜。其中,《斗破苍穹》、《盗墓笔记》、《凡人修仙传》位居榜单前三,影视大热剧《琅琊榜》、《后宫·甄嬛传》、《择天记》及《花千骨》均在前十之列,今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位列21位。同时,《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潜力价值榜》发布,50个最具潜力的中国原创文学IP上榜,
期刊
神秘、美妙而充满艰辛的丝绸之路, 见证了先民们的开放、自信和对未知永远的好奇心。近日,「上下」2017年秋冬系列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了优雅预览,本季以依旧演绎“这一刻, 每一刻”的主题, 我们用今天的目光,回望那一刻, 在错位的时空中, 进行一场超越时间的对话。  致力于分享东方雅致生活的「上下」, 跟随着广博瞻望的先辈足迹, 重新踏上丝绸之路这条传奇之路。我们经过敦煌一路向西, 踏過广袤无边的沙
期刊
“正如所有的好时光都会走到尽头,colette在走过20载美好岁月后,将于今年12月20日关门停业”随着这份声明的登出,法国传奇买手店colette宣布停业,而人们也纷纷扼腕这不只是一个商店的停业,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1997 年 Colette Roussaux 在巴黎开了一家集合艺术、设计、时尚、美食的买手店,与自己的女儿Sarah Andelman一起经营,拒绝任何外部投资。  就連一向
期刊
要知道,颈部的项链、耳朵上的耳饰、十指上的戒指,一般不可能比手腕上承载的饰品多。这也就注定了手腕会成为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这种竞争推动着手腕装饰文化的不断发展。同时,手腕这块地盘,令混搭风盛行不衰,其魅力就在于:用有限的首饰,丰富的组合,产生出各种风格、情趣,令人眼前一亮,常变常新。  手腕是商家必争之地  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人类的“手”是参与人类文明创造最多的肢体部位。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而手
期刊
这是张歆艺第一次以女导演的身份与我们对话,再过不久的七夕档期,她首次执导的电影《泡芙小姐》即将上映。尽管“二姐”还是那样的与人亲近、毫无架子,但从她的工作内容到工作态度,我们更感受到了一种专属于女导演的雷厉风行。  这两年,张歆艺的作品明显没有以往高产,一方面是因为她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婚姻、家庭上,另一方面,她也在思考着她的演艺事业还有没有新的可能。做导演,可能是沉淀后的她做出的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期刊
你喜不喜欢表演这件事?如果你喜欢的话,请你把它一直带在身上,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你如果看到它,它就像一盏灯一样,会发光的,它会让你把一些烦恼和不愉快变得渺小一点。你应该让这件事情发光,让它变成一盏灯,让它在你难受的时候,在现场苦苦等待的时候,或者是你演的角色并不是那么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它可以来屏蔽那些黑暗。  《我的前半生》尘埃落定,大结局。  吴越说,她把凌玲要说的,要表达的,都已经说了,表达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