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解题速度。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1-0035-01
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用途,近年来它对我来说最大的用途有两点:一是在实验中的应用,另一个就是在指导学生解题中的应用。下面我就多媒体课件在指导学生解题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辅助审题
利用计算机课件知识丰富性的特点,可以对一些疑难点、陌生的知识设置热区,在讲解时给予提示,这可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实验过程可以设计一组实验帮助学生分析。
二、辅助分析
在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把教师的口头分析格式化,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尤其对一题多解法的情况就更有应用价值,在介绍完主要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其它解法,能提高课堂和利用率。
三、辅助设计题目
根据计算机的灵活性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活泼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1)选择题,课堂教学可以给正确、错误答案配以不同声音,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自测练习可以给予相关解释,并统计计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搭配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装置的顺序去选择实验装置;如选错则返回原位置;(3)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化学游戏,培养学习兴趣等等。(4)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素质教育。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是有难度的。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如展示分子结构及反应断键部位。这主要用于物质结构及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如烃,烃的衍生物等分子结构,可通过FLASH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再制作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能形象地展示如乙烯的加成,氨基酸的水解等。(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⑴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⑵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⑶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⑷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⑴时,就会看到稀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⑵时,稀硫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⑶和装置⑷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⑶和装置⑷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⑷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氢气?”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①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②重新换一个新装置。③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③画面发生了如下变化:装置A、装置,B、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以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的同时,在AURTWAER里,给出“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底部有破孔的试管、有孔塑料片、长颈漏斗、橡皮塞、铁架台、U形管”等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甚至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他认为还可以使用的仪器进行装置的组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解题速度。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1-0035-01
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用途,近年来它对我来说最大的用途有两点:一是在实验中的应用,另一个就是在指导学生解题中的应用。下面我就多媒体课件在指导学生解题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辅助审题
利用计算机课件知识丰富性的特点,可以对一些疑难点、陌生的知识设置热区,在讲解时给予提示,这可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实验过程可以设计一组实验帮助学生分析。
二、辅助分析
在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把教师的口头分析格式化,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尤其对一题多解法的情况就更有应用价值,在介绍完主要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其它解法,能提高课堂和利用率。
三、辅助设计题目
根据计算机的灵活性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活泼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1)选择题,课堂教学可以给正确、错误答案配以不同声音,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自测练习可以给予相关解释,并统计计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搭配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装置的顺序去选择实验装置;如选错则返回原位置;(3)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化学游戏,培养学习兴趣等等。(4)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素质教育。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是有难度的。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如展示分子结构及反应断键部位。这主要用于物质结构及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如烃,烃的衍生物等分子结构,可通过FLASH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再制作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能形象地展示如乙烯的加成,氨基酸的水解等。(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⑴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⑵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⑶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⑷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⑴时,就会看到稀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⑵时,稀硫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⑶和装置⑷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⑶和装置⑷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⑷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氢气?”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①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②重新换一个新装置。③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③画面发生了如下变化:装置A、装置,B、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以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的同时,在AURTWAER里,给出“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底部有破孔的试管、有孔塑料片、长颈漏斗、橡皮塞、铁架台、U形管”等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甚至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他认为还可以使用的仪器进行装置的组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解题速度。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