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而有效的数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1】。
一、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欲,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利措施。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疑问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教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比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
二、精心地设计教学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點,设计有层次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层次,能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问题,得到新规律,从学会到会学。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题呢?
1.基础性练习
对小学数学教学之前的知识相联系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为了教学做铺垫。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商,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
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做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应分率,填写关系式和做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
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
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讲解的是抽象的原理,学生觉得课堂教学非常的缺乏吸引力,对于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多媒体技术集图片、视频于一身,使单一、乏味的数学原理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具体画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学科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课堂教学有效性会大大提高【2】。
四、以教学目标为根据,选择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有各种各样的教学防范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这些教学方式进行自由的选择。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教师需要在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将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全凭个人的喜好,而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教学内容不同步,这一堂课将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提高【3】。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讲解重量单位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常用的重量单位的基本概念。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
五、有效地组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与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是互相矛盾的,而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既好动又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应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武有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3.01:03.
[2]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6.01:03.
[3]李艳艳,常秀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3.0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而有效的数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1】。
一、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欲,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利措施。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疑问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教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在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比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
二、精心地设计教学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點,设计有层次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层次,能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问题,得到新规律,从学会到会学。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题呢?
1.基础性练习
对小学数学教学之前的知识相联系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为了教学做铺垫。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商,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
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做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应分率,填写关系式和做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
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
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讲解的是抽象的原理,学生觉得课堂教学非常的缺乏吸引力,对于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多媒体技术集图片、视频于一身,使单一、乏味的数学原理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具体画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学科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课堂教学有效性会大大提高【2】。
四、以教学目标为根据,选择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有各种各样的教学防范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这些教学方式进行自由的选择。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教师需要在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将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全凭个人的喜好,而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教学内容不同步,这一堂课将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提高【3】。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讲解重量单位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常用的重量单位的基本概念。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
五、有效地组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与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是互相矛盾的,而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既好动又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应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武有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3.01:03.
[2]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6.01:03.
[3]李艳艳,常秀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