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何结合我市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并构建具有淮北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付诸于实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体育课程的一些问题,也明显地凸显出来。体育课程的管理过于集中,不适应我国现阶段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要在总結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经验和我市体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 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淮北市实验二小、淮海路小学、古城路小学
中学:淮北二中、梅苑中学、六中
高中:淮北一中、实验高中、十二中、八中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进行了六年,高中进行了两年。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个过程再设计的过程。我们根据地方特色、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来实施整个计划。其主要内容有:
3.1 课程设计:①根据我市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课程实施方案。②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③根据学生需要,遵照区别对待原则,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3.2 课程实施:①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由于课题研究在我国长期以来的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体育改革主要开展的是“教学改革”,没有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要实施彻底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将课题理论形成自身的体系,由学校和教师最终完成的教学计划,使学校真正成为实施课程标准的主体,但目前广大体育教师课程理论水平较低,大多数教师很少有课程意识,习惯用“教学”来理解课程,以致使体育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国内外“健康第一”发展趋势下,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体育教学改革到体育课程改革是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一背景下,我市率先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内容的改革,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5 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5.1 研究原则:本实验研究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坚持动态和静态统一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和突出个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性、现实性和创新性、前瞻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5.2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前沿信息和资料。
行动调查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的过程展开。并且把握两个要领:一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不是以经验去解决问题。二是依据科学理论制定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案,并加以实施检验。如此循环反复,构成行动研究基本操作样式。
调查访问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态度及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资料及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处理,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6 实验研究的周期和研究进度
6.1 研究周期: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三年(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
6.2 研究进度:本实验分为前期研究,中期研究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这一阶段主要的内容有: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②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及培训;③我市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研究;④新课程改革与淮北特色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阶段(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有:①标本体育教材使用机制研究;②体育课堂评价机制研究;③创新教案的设计研究;④创新器材开发研究。
总结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有:①教学展示活动;②撰写实验总结;③实验结题工作。
7 实验途径
7.1 采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策略。实现教育科研实践化,教育实践化在科研的组织、实践、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把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理论。二是教学和研究结合。在教学中研究教学,教学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研究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高。三是长期和短期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速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7.2 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所以,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深刻的影响。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难点。学校体育所追求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因此,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实现体育的整体功能和体育的目标服务。
7.4 利用地方资源,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逐步形成淮北特色的标本课程。以地方特色为突破,以引导学生产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为着眼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从课外活动开始,带动体育课堂教学。
8 成果分析
8.1 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体育课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9 结论和建议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感到,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改革中来。要大力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体育课程标准([P]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3] 季浏 汪晓赞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 任长松著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收稿日期:2008-3-11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体育课程的一些问题,也明显地凸显出来。体育课程的管理过于集中,不适应我国现阶段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要在总結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经验和我市体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 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淮北市实验二小、淮海路小学、古城路小学
中学:淮北二中、梅苑中学、六中
高中:淮北一中、实验高中、十二中、八中
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进行了六年,高中进行了两年。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个过程再设计的过程。我们根据地方特色、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来实施整个计划。其主要内容有:
3.1 课程设计:①根据我市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课程实施方案。②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③根据学生需要,遵照区别对待原则,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3.2 课程实施:①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由于课题研究在我国长期以来的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体育改革主要开展的是“教学改革”,没有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要实施彻底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将课题理论形成自身的体系,由学校和教师最终完成的教学计划,使学校真正成为实施课程标准的主体,但目前广大体育教师课程理论水平较低,大多数教师很少有课程意识,习惯用“教学”来理解课程,以致使体育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国内外“健康第一”发展趋势下,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体育教学改革到体育课程改革是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一背景下,我市率先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内容的改革,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5 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5.1 研究原则:本实验研究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坚持动态和静态统一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和突出个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性、现实性和创新性、前瞻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5.2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前沿信息和资料。
行动调查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的过程展开。并且把握两个要领:一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不是以经验去解决问题。二是依据科学理论制定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案,并加以实施检验。如此循环反复,构成行动研究基本操作样式。
调查访问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态度及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资料及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处理,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6 实验研究的周期和研究进度
6.1 研究周期: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三年(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
6.2 研究进度:本实验分为前期研究,中期研究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这一阶段主要的内容有: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②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及培训;③我市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研究;④新课程改革与淮北特色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阶段(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有:①标本体育教材使用机制研究;②体育课堂评价机制研究;③创新教案的设计研究;④创新器材开发研究。
总结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6月),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有:①教学展示活动;②撰写实验总结;③实验结题工作。
7 实验途径
7.1 采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策略。实现教育科研实践化,教育实践化在科研的组织、实践、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把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理论。二是教学和研究结合。在教学中研究教学,教学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研究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高。三是长期和短期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速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7.2 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所以,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深刻的影响。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难点。学校体育所追求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因此,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实现体育的整体功能和体育的目标服务。
7.4 利用地方资源,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逐步形成淮北特色的标本课程。以地方特色为突破,以引导学生产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为着眼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从课外活动开始,带动体育课堂教学。
8 成果分析
8.1 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体育课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9 结论和建议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感到,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改革中来。要大力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体育课程标准([P]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3] 季浏 汪晓赞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 任长松著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收稿日期:20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