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中,意象是一把钥匙,它可以为读者打开神秘诗境的大门。在诸多意象中,诗人运用列锦手法创造的叠加意象内涵更为丰富,读懂它们,会更好的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所谓“列锦”,就是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古诗词创作中,叠加意象的运用除表现诗人高超的写作技法外,也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深得人们喜欢。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属于此类修辞手法运用的典例。
《雨霖铃》是柳永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首叠加意象运用得很成功的作品,情感特别丰富的词作。该词中,作者选取了大量的意象,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但是最为集中的表情达意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象旅途中的况味:舟一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扬柳梢头。作者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旨在映衬“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伤”字。且看这几个意象的深层解读,“杨柳岸”——杨柳自古与离别有关,此刻用岸边的杨柳让人睹柳思人,倍感伤心;“晓风”——秋天的风本身就清冷、萧瑟,拂晓的秋风更让人觉得清冷,肌肤的寒冷极易引发离人内心的伤痛;残月——让人想到残缺不全,孤单寂寞,重逢难再。杨柳、晓风、残月是分别表达“别时依恋”“别后心寒”“别后难逢”的不同感受,具有巨大的概括力与高度的包容性。意象叠加构成的新意义链,将离人不忍分别、孤独忧伤、漂泊无依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逐个分析意象的内在含义,学生就很难真正读懂它们,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就会只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以至于一些学生根本读不出乐景中的哀情,当然无法理解词人离开心上人之后的那种痛彻心扉的伤感。
再看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诗中也有一个运用叠加意象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看似在写相思之情,实际在抒发宏愿落空后的闲愁。通过三个叠加的比喻性意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表现闲愁,将抽象的闲愁具体化,渲染了失意之后愁绪的浓重。满地的青草,极其繁多;满城的风絮,极其零乱;满天的梅雨,极其缠绵。抽出其中任何一个意象来表现愁绪都是让人愁不可堪的,这里这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本愁绪满天的词人无端地增加了许多层愁:春末夏初的满地青草一样多的愁,满城飞舞的柳絮一样使人烦的愁,满天下个不断的梅雨一样绵绵无期的愁。这草、这絮、这雨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越发增加了无限的愁怀恨绪。这使原本难以揣摩的“闲愁”似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解读,让学生明白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因怀才不遇、终不得志而极度失意和迷茫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带领学生赏析这类诗歌时一定要先引导他们弄清每个意象所承载的内容,理解每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再准确把握意象叠加之后产生的新意义链的含义,从而走进诗人内心,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准确理解诗人情感,理解情感的丰富性。
所谓“列锦”,就是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古诗词创作中,叠加意象的运用除表现诗人高超的写作技法外,也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深得人们喜欢。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属于此类修辞手法运用的典例。
《雨霖铃》是柳永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首叠加意象运用得很成功的作品,情感特别丰富的词作。该词中,作者选取了大量的意象,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但是最为集中的表情达意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本是想象旅途中的况味:舟一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扬柳梢头。作者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旨在映衬“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伤”字。且看这几个意象的深层解读,“杨柳岸”——杨柳自古与离别有关,此刻用岸边的杨柳让人睹柳思人,倍感伤心;“晓风”——秋天的风本身就清冷、萧瑟,拂晓的秋风更让人觉得清冷,肌肤的寒冷极易引发离人内心的伤痛;残月——让人想到残缺不全,孤单寂寞,重逢难再。杨柳、晓风、残月是分别表达“别时依恋”“别后心寒”“别后难逢”的不同感受,具有巨大的概括力与高度的包容性。意象叠加构成的新意义链,将离人不忍分别、孤独忧伤、漂泊无依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逐个分析意象的内在含义,学生就很难真正读懂它们,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就会只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以至于一些学生根本读不出乐景中的哀情,当然无法理解词人离开心上人之后的那种痛彻心扉的伤感。
再看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诗中也有一个运用叠加意象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看似在写相思之情,实际在抒发宏愿落空后的闲愁。通过三个叠加的比喻性意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表现闲愁,将抽象的闲愁具体化,渲染了失意之后愁绪的浓重。满地的青草,极其繁多;满城的风絮,极其零乱;满天的梅雨,极其缠绵。抽出其中任何一个意象来表现愁绪都是让人愁不可堪的,这里这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你会发现,原本愁绪满天的词人无端地增加了许多层愁:春末夏初的满地青草一样多的愁,满城飞舞的柳絮一样使人烦的愁,满天下个不断的梅雨一样绵绵无期的愁。这草、这絮、这雨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越发增加了无限的愁怀恨绪。这使原本难以揣摩的“闲愁”似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解读,让学生明白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因怀才不遇、终不得志而极度失意和迷茫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性。
带领学生赏析这类诗歌时一定要先引导他们弄清每个意象所承载的内容,理解每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再准确把握意象叠加之后产生的新意义链的含义,从而走进诗人内心,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准确理解诗人情感,理解情感的丰富性。